以氮磷鉀為代表的傳統肥料行業,近兩年遭遇空前的艱難和危機,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8月12-13日,山東臨沂,由中國化工報社、華中農業大學、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型肥料專業委員會和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織的第二屆作物中微量元素營養與肥料施用關鍵技術研討會暨中微肥創新聯盟 2017 年會上,24位肥料行業頂尖專家集體發聲:目前在中國,氮磷鉀已不是問題,主要問題是中微量元素推廣應用嚴重不足,忽視中微量元素,是當下化肥行業和農業的主要瓶頸。
這24位專家包括南京林業大學張齊生院士,國家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創始人、華中農業大學原副校長王運華教授,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常務副主任汪洪,以及來自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浙江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國際鋅協會等10多個國內外學術機構的中微肥領域頂尖學者。
在中國肥料領域,氮磷鉀很長時間里一統天下。然而,肥料不僅包括氮磷鉀,還包括鋅、硼、鎂、鐵、硒等中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在傳統大化肥步入同質化競爭瓶頸的今天,中微肥的崛起,意味著肥料行業第二個繁榮時代的揭幕。
一批企業已從中嗅到商機。記者從此次會上了解到,包括史丹利、大北農旗下綠色農華公司等國內一些龍頭企業已瞄準這個藍海發力,國際農化巨頭諸如土耳其ETI礦業集團、深圳德鉀鹽等也在雄心勃勃地布局中國市場。
把脈:|中微肥為中國農業解困
“中微量元素的科學使用是目前化肥產業和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王運華在會上大聲疾呼。
作為我國中微肥研究的創始人,王運華呼吁,對中微量元素的研發應該引起科研工作者的重視,并把理論貫穿到實際農業生產中,堅持試驗、示范和推廣三步走的思路。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型肥料專業委員會主任沈兵對此高度認同。他說,在占中國耕地70%的中低產田中,絕大多數都存在中微量元素缺乏問題。“當土壤缺乏中微量元素時,輕則減產、品質下降,重則顆粒無收,我們十幾年的研究表明,氮磷鉀目前在中國不是問題,主要的問題就是中微量元素。”
當前,推進精準施肥已成為全行業努力的方向。高祥照指出,肥料品種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配方肥“精準化”,這對中微量元素的功能和應用研究提出了急迫要求。當前要解決的兩個重要問題,一是對農民做好科學普及,二是系統研究中微量元素在肥料生產中的科學使用和添加。
作為生物炭領域的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齊生在科研中發現,生物質炭還田也能解決肥料的中微量元素不足問題,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無論是耕地質量現狀,還是精準施肥要求,中微肥產業蘊藏了越來越大的空間。汪洪指出,《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已明確了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方向、重點任務和施用原則。但是從產品登記看,中微肥產品的登記數量并不多,產業發展還有很大空間。
探路:|聯姻大化肥機遇涌現
中微肥產業如何克服短板把握機遇,掀起肥料行業第二次變革,成為本次會議討論的焦點。
沈兵認為,中微肥產業存在生產工藝簡單、生產規模小、生產技術標準、產品質量標準和施用技術標準不完善、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推廣能力低下等問題,要盡快融入主流產業,凝聚合力,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尋找自身的清晰定位。
專家們還認為,與傳統大化肥嫁接,提升肥料利用率,這是中微肥產業當務之急。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吳禮樹認為,傳統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中微量元素有助于大肥增效,水溶肥、有機肥、復合肥和土壤調理劑等都是添加中微量元素的載體。
上海化工研究院化肥所副所長陳明良教授指出,我國中微量元素發展是存在問題的,將測土配方施肥升級到科學平衡施肥,符合化肥使用零增長方案的需求,也是中微量元素肥料聯姻大化肥的市場需求。
面對機遇,不少企業在中微肥領域已經搶占市場前沿。作為國內含中微量元素復合肥研發推廣的典范,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總經理卞會濤介紹,目前要在國內有效使用中微量元素,就要把中微量元素與氮磷鉀結合在一起推廣。鑒于此,史丹利推出了第四元素、史丹利鋅等一系列新型復合肥料,為中微肥推廣開辟了一條富有成效的道路。
四川龍蟒福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的S-誘抗素產品,與中微量元素肥料配合使用可以顯著提高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提升肥料利用效率,極具發展前景。
北京綠色農華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全面布局中微肥產業,據公司市場總監程光明介紹,公司已經把中微量元素定位為企業發展新型產品肥料的主線,尤其是為果樹量身打造的含大中微量元素的水溶肥產品,取得了不俗的市場反饋。
中國肥料行業轉型中帶來的巨大市場,正在吸引國際農化巨頭的目光。
土耳其ETI礦業集團是全世界最大的硼化合物生產商,擁有占全球74.8%的硼儲量,土耳其ETI礦業集團艾梯麥亞太有限公司技術支持主管耿燕麗博士介紹,中國缺硼面積很大,未來公司將重點開發亞太肥料市場,推動中微量元素肥料在中國的開發和施用。
深圳德鉀鹽貿易有限公司在全球含鎂肥料市場上占一半以上的份額,2016年在中國成立了國際鎂營養研究所(IMI)。可以預料,鎂肥的推廣將在中國加速。
美國著名農業測試公司AgSource Laboratories為美國50個州和世界19個國家檢測土壤。據公司副總裁Steve Frack介紹,鐵、錳、鋅、銅、硼是目前常測的5種指標。業內認為,AgSource Laboratories的經驗值得國內農化企業借鑒。
此外,山東新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連亞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會上展示了公司主打的中微肥產品。
聚力:|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本次會議主辦方之一,中國中微量元素及肥料產學研創新聯盟(以下簡稱中微肥創新聯盟)自去年9月在湖北武漢成立以來,作為國內中微肥領域最權威的產學研合作機構,致力于凝聚企業、科研機構、專家學者、權威媒體的合力,推動中微肥產業的壯大和升級。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黨委書記唐仁華表示,聯盟將履行“成立一個聯盟、豎起一桿旗幟、服務一個產業”的宗旨,通過企業、科研單位的技術交流、成果轉化和科普推廣,為中國農業轉型升級、農產品品質提升提供技術支撐。
中國化工報社社長崔學軍在會上表示,聯盟將通過科研院所頂尖專家對學術前沿的無私分享,通過行業專家與農資企業的融合交流,通過行業主流媒體持續客觀的報道和呼吁,幫助中微量元素前沿科技找到產業化入口,為化肥提質增效提供更優質的解決方案。
會上,由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贊助的2017年度“中國中微肥創新聯盟青年英才獎學金”隆重揭曉,湖南農業大學華營鵬博士和華中農業大學劉新偉博士獲此殊榮,每人將獲得15000元人民幣的獎金獎勵,并在青年英才報告環節做了科研成果分享。
與此同時,由中微肥創新聯盟主辦、德國K+S公司旗下的深圳德鉀鹽貿易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微量元素營養及中微肥知識大獎賽”在會上正式啟動,該活動將依托中國化工報社《農資導報》的全媒體平臺,普及中微量元素營養及中微肥知識。
會議同期,中國中微肥創新聯盟一屆二次理事會隆重召開。艾梯麥亞太有限公司和四川龍蟒福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功當選為聯盟一屆理事會理事單位,河北九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大連微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鼎豐化工有限公司、山東新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德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邯鄲市萬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被吸納為聯盟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