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各地植保站調查監測情況,結合水稻種植品種、田間長勢、栽培管理及氣象條件等綜合分析,預計今年我省水稻紋枯病總體為中等發生,局部地塊將中等偏重發生。
預報依據:
1、目前田間發病程度接近常年。據水稻主產縣監測調查,水稻紋枯病已開始發生,集賢病穴率5-10%,病株率4.5-9%;五常、方正、延壽、海林等地零星發病,目前發病程度接近常年同期。
2、水稻品種結構和施肥情況利于發病。我省水稻種植品種以優質高產品種為主,對紋枯病抗性普遍較差。受6月份持續低溫天氣影響,水稻生長緩慢、分蘗不足,前期生育期晚于常年7-10天左右,很多稻農為搶農時、促分蘗,偏施氮肥現象較為普遍;據全省9252樣方田監測,51.2%的樣方田塊田間植株密度高于標準種植密度,接近常年水平,利于紋枯病的發生。
3、氣象條件利于水稻紋枯病發生。據氣象部門預測,預計未來十天,我省多冷渦影響,降水日數多,降水分布不均,大興安嶺北部和西南部地區降水量較少,其它大部地區降水量較多。高溫、高濕的天氣條件,利于病害發生。
綜上分析,水稻紋枯病在大部分水田主產區將普遍發生,局部田間越冬菌核殘留量大、發病早、偏施氮肥、栽植密度較大的重點地塊,將達到偏重發生程度。由于水稻紋枯病的為害造成的是隱性減產,稻農重視不夠,且近年隨著高產栽培模式的應用,我省水稻紋枯病發生呈逐步加重態勢。為此,各地要加強對水稻紋枯病為害損失和防控必要性的宣傳,增強農戶主動防控意識,加強田間監測調查,對達到防治指標的地塊,指導稻農適時噴藥防治。
防治建議:
1、做好肥水管理,改善水稻生長環境條件。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的抗病、抗倒能力;實行“淺、濕、干”交替灌溉,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病害發生。
2、適時開展防治。在發病初期施藥,或在穗期預防穗頸瘟時兼防紋枯病。應均勻噴藥于水稻植株中、下部,施藥時保持水稻淺水層2-3天,淺水自然落干3-4天后重新上淺水層。重病區可視天氣和病情發展再噴藥1-2次,間隔為7-10天。推薦使用申嗪霉素、井岡霉素、噻呋酰胺、肟菌酯·戊唑醇、烯肟菌胺·戊唑醇、氟環唑、苯甲·醚菌酯、醚菌酯等藥劑。噴藥時應注意避開水稻開花期,并選擇在上午10點之前或下午3點之后噴藥為宜。應嚴格按照農藥使用操作規程用藥,保證用藥安全,減輕對環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