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報依據
1、蟲源基數
(1)一代殘蟲 總體輕發生,極個別田塊中等發生,發生程度明顯輕于上年。殘蟲面積28萬畝,一般田塊每平方米0.1~1.2頭,芮城最高3頭。
(2)一代成蟲 一代成蟲5月下旬至6月初在晉南各地陸續進入發蛾盛期,未出現較大蛾峰。截止6月10日,全省18個區域站累計誘蛾271頭,較上年減少50%,蛾量明顯低于上年和常年均值。黑光燈誘蛾局部出現小蛾峰,萬榮測報站6月7日單燈單日誘蛾10頭,比去年高峰日少12頭,比2015年高峰日少5頭;翼城縣6月3日單燈誘蛾15頭,高于去年同期與常年持平。萬榮縣高空測報燈6月8日出現小蛾峰,單日誘蛾12頭,比去年高峰日少21頭,比2015年高峰日少31頭。其余站點尤其北部站點誘蛾量均較低,單燈累計誘蛾量為0~9頭不等,均未出現蛾峰。5月16日至6月10日汾陽測報站解剖雌蛾24頭,其中一級0%,二級4.16%,三級41.67%,四級37.5%,五級16.67%,三級雌蛾較多。目前各地麥田和玉米地均未查到粘蟲二代卵和二代幼蟲,也未發現粘蟲為害玉米。
(3)異地蟲源 據全國農技中心統計,今年江淮、黃淮麥區一代粘蟲成蟲數量高,東北大部和華北部分地區遷入量大,預計二代粘蟲總體偏重發生。鑒于我省周邊河南、陜西、河北、山東等省大部分地區誘蛾量高于前兩年,所以不排除異地蟲源遷入我省部分地方嚴重為害的可能。
2、氣象條件 據省氣候中心預測,6月全省降水與常年同期相比,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呂梁市、太原市和陽泉市偏少0~1成,其余大部分地區偏多0~1成;月平均氣溫,北、中部較常年偏低0~1℃,南部較常年偏高0~1℃。7月,全省降水量在78~151毫米之間。與常年同期相比,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偏少0~1成,其余大部分地區偏多1~2成。月平均氣溫,大部分地區較常年偏高0~1℃。由于前期我省大部普遍干旱少雨,田間雜草較少,不利于粘蟲大量落卵,但6、7月份部分地區較多降水、溫度適宜的天氣總體有利于二代粘蟲發生為害。
3、生態因素 目前我省二代粘蟲主發區小麥基本收獲完畢,小麥收獲后幼蟲很快就會遷入玉米、谷子等大秋作物田為害,現階段南部夏玉米、北部春玉米長勢良好,寄主條件利于二代粘蟲的發生為害。
二、防治建議
1、加強蟲情監測,及時發布預報。粘蟲是一種遷飛性、暴發性害蟲,其發生與氣候因素密切相關,遇適宜氣候條件將有重發生的可能。鑒于全國大部分地方一代粘蟲蛾量大、卵量高、蛾峰多,預計總體偏重的形勢,全省各級植保部門應加強蟲情監測,密切關注粘蟲發生動態,及時下田普查,做到有情況立即上報。各地應根據蟲情及時發布預報,指導群眾做好相關防控工作。
2、綜合防治。防治中要嚴把“三關”,即捕蛾于產卵前,滅卵于孵化前,藥劑防治于三齡前。(1)成蟲發生期,利用頻振式殺蟲燈、黑光燈、糖醋液等誘殺成蟲。(2)成蟲產卵期,在田間插楊樹枝把、谷草把等引誘成蟲產卵,在卵孵化前集中燒毀。(3)幼蟲發生期,在三齡前選用25%滅幼脲3號懸浮液1500倍液,或每畝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8~10毫升進行噴霧防治,或每畝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15毫升莖葉均勻噴霧。小麥和玉米間作區,在小麥收獲后要及時對相鄰玉米田進行藥帶封鎖,防止麥田二代幼蟲轉移至玉米田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