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由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復混肥工程研究中心、中國化工學會化肥專業委員主辦,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ぱ芯吭河邢薰境修k的2017中國復混肥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全國復混肥工程中心第二屆年會在山東臨沭召開,會議以“減量增效、綠色發展”為主題,就復混肥目前面臨的問題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展開了廣泛討論。
會議吸引了荷蘭瓦格寧根大學、中國農科院等20多家科研院所的專家及企業、經銷商代表200多人參與會議。諾貝爾獎獲得者、荷蘭瓦格寧根大學教授John Verhoeven,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處長李文軍、中國化工學會化肥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徐大剛、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高進華、中國農業科學院肥料與施肥技術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趙秉強、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等出席會議并作主題報告。
高進華在致辭中表示,作為企業代表,深知農業機構與科研院所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性。2016年史丹利與上海化工研究院等單位一起申報的基于高塔熔體造粒技術榮獲國家發明獎,為中國復合肥行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隨著傳統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趙秉強認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在高投入、高產出、高強度用地的高產體系下,如何破解高產施肥的環境矛盾,在保障農作物高產的同時,保護土壤和環境,實現土壤的可持續利用。而發展新型高效肥料,通過化肥增效實現減量,是破解高產施肥環境矛盾、實現綠色增產的重要途徑。
上;ぱ芯吭夯仕淌陉惷髁冀榻B道,中國復混肥生產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實現自給自足,但產業集中度偏低、中小企業數目龐大、市場秩序亟待完善。陳明良認為,資源瓶頸加劇了復混肥的成本壓力,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復混肥產業的競爭力,成本構成中直接原料成本占比接近80%,盈利空間受到了擠壓。未來要向高效化、差異化、功能化、多樣化方向發展,要提高要肥料產品利用效率,符合作物優質高產的目標、對環境友好。目前,復混肥二次加工2億噸產能6000萬噸產量,看起來復混肥產能嚴重過剩,但如果考慮到施肥的季節性集中,生產裝置的輕投入,滿負荷長期生產短期使用造成的流動資金壓力巨大,因此復混肥產能過剩這種說法并不準確。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修學峰表示,中國復混肥積累了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例如產能巨大、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抵御風險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弱等。今后的發展進程中,著力點要放在研究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環境負擔上,以行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推動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