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各區域站系統監測,結合小麥長勢及天氣趨勢綜合分析,預計小麥赤霉病在鄂東、江漢平原、鄂北等產區大部4級,局部5級;病害流行高峰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發生面積約1000萬畝。依據如下:
一、菌源基數偏高。
3月下旬各監測站在稻樁、玉米桿等病殘體上調查赤霉病帶菌率,整體看病殘體帶菌率比去年略有降低,但仍屬偏高年份,子囊殼發育程度較歷年同期偏遲。荊門市稻樁株帶菌率5.33%,比去年同期低0.6個百分點,子囊殼成熟度指數1.8;荊州市稻樁株帶菌率7.3%,比去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子囊殼成熟度0級;黃陂區稻樁株帶菌率5.1%,子囊殼成熟度指數44,與去年同期相當。宜城稻樁帶菌率8.75%,比去年同期低底6.25個百分點,子囊殼成熟度指數28.6;棗陽市稻樁株帶菌率1.71%,比去年同期低6.5個百分點,子囊殼成熟指數9.09。
二、品種抗性弱
我省大部小麥處于孕穗-齊穗期,部分早熟品種開始揚花,生育期比去年略偏早,正是小麥易感病期;主栽品種鄭麥9023、鄂麥系列、襄麥系列等對赤霉病抗性弱,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病害流行。
三、天氣因素
據氣象部門預測,我省4月份降水除鄂西北偏多1~2成外,其他大部偏少1~2成;平均氣溫大部偏高0.2~0.9℃。主要冷空氣及降水過程大致時段6~10日、18~19日、22~24日、28~29日。四月上中旬正值我省小麥揚花期,陰雨日多,田間濕度大,有利于小麥赤霉病菌的侵染和病害的流行。
各地要密切關注赤霉病發展動態,積極發動群眾,及時科學施藥預防,遏制赤霉病流行態勢,減輕其為害損失,確保夏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