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鉀肥自給率接近60%,國產鉀肥年增長率達到17.3%,鉀肥進口同比下降27.7%,國外28個鉀鹽開采項目產能超過200萬噸。這是記者3月16日在天津召開的中國鉀鹽鉀肥行業第十屆年會暨分會三屆三次會長工作會上得到的消息。
中國鉀鹽鉀肥行業分會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中國鉀肥產能年增長率為17.3%。2016年全國資源型鉀肥產量578.3萬噸(折K2O),自給率也進一步提升,接近60%。氯化鉀開發總規模達到803萬噸,兩個百萬噸以上規模的企業合計產能600萬噸,占總產能的74.7%,比2010年提高36.3個百分點。總體來說,企業的產能集中度得到進一步提升。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會長王孝峰指出,2016年在國家取消各項優惠政策、調整鐵路運費、公路限超的情況下,鉀肥產量整體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鉀肥自給率接近60%。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0億元,利潤近24億元的優良成績。
隨著近年國產鉀肥在國內市場份額的提高,進口鉀肥相對穩定。中國鉀鹽鉀肥行業分會會長李剛告訴記者,2016年全年進口鉀肥697.8萬噸,其中氯化鉀進口量為681.9萬噸,較2015年下降27.7%;硫酸鉀進口量為5.2萬噸,由于硫酸鉀出口關稅處于高位,2016年硫酸鉀的出口同比下降65.1%。
據中國鉀鹽鉀肥分會秘書長陳國福介紹,至2016年底,我國境外鉀資源開發共有28個項目,規劃總產能近2000萬噸,投資近30億美元。目前僅在老撾就有4套裝置建成,而年產能200萬噸的兗煤加拿大項目2016年6月完成開工建設前的準備。
面對行業需求,中化化肥總經理助理陳勝男預測,鉀肥供過于求趨勢將加劇:2019年,全球鉀肥產能將達到6080萬噸(折K2O),需求僅為3,950萬噸,過剩54%,當前產能就能滿足2019年需求。未來價格低位運行,雖有上漲空間但幅度有限,產能過剩和成本競爭仍將是短期內的基調。面對這種情況,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表示,節水、節肥、改土技術的新突破促進了土肥水利用效率的提高,為“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給新型肥料、水肥一體、改土培肥等農業投入品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又訊2018世界鉀鹽鉀肥大會暨鹽湖資源綜合利用論壇主辦雙方簽約會上,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和格爾木市政府就共同舉辦的2018世界鉀鹽鉀肥大會暨鹽湖資源綜合利用論壇簽約戰略合作協議。格爾木市市長吳天曉表示,格爾木市鉀鹽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鹽湖城”,其中察爾汗鹽湖蘊藏豐富的鉀、鎂、鋰等自然資源,氯化鉀資源儲量5億多噸,氯化鎂資源儲量40多億噸,氯化鋰資源儲量1000多萬噸,整個鹽湖潛在的開發價值超過12萬億元,是發展鹽化工業的戰略寶地。大會明年在格爾木市舉辦不僅秉承了前幾屆世界鉀鹽鉀肥大會專業性、權威性和國際性的辦會理念。同時,主辦方也將利用這個優質的國際交流平臺,大力發展鹽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