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第一大農藥生產國,中國農藥制劑產品已超過2300種,但是劑型結構不合理,嚴重制約著精準植保技術的發展和農藥利用率的提高。3月2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化工行業分會舉辦的第九屆世界農藥科技與應用發展學術交流會在上海CAC展會期間召開,旨在探討中國制劑的開發與創新方向。
上世紀50年代前后,中國的農藥制劑技術經歷了傳統劑型、環境友好劑型和綠色生態制劑3個階段,總體制劑開發水平比跨過公司起步晚10年。上海農藥研究所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冷陽在報告中指出,21世紀以來,受環境惡化、生態安全、食品安全等問題影響,各國密集出臺更加嚴厲的農藥監管法規。第三代綠色生態安全農藥制劑技術的研究,由過去以分散、濕潤、穩定為主線轉變為以藥物的傳遞為主線,由偏重新劑型的研發轉變為對制劑組分的選優。縱觀全球近10年的技術開發態勢,高溶劑含量制劑的發展受到限制,低揮發和無粉塵的制劑產品將獲得較快發展。高傳導、低揮發、低淋溶、防漂移和智能釋放將是農藥制劑技術開發的方向。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袁會珠研究員介紹了新的施藥條件下農藥制劑的研發應用。他指出,從最初波爾多液的出現催生噴霧器,到如今大型自走式噴霧機械與航空植保的快速發展,圍繞農機與農藝的高效融合,農藥制劑品種發生了重大變化。在省工農業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未來的制劑發展將呈現如下趨勢:插秧機普及將促進秧盤處理顆粒劑的應用;滴灌及水肥藥一體化技術將帶動滴灌用農藥制劑的研發;大型噴霧機的應用將促進農藥大包裝的研發,農藥制劑的質量要求更加嚴格;航空植保低容量噴霧技術為低容量制劑和噴霧助劑應用提供了空間。
受土地流轉和農村人口老齡化影響,航空植保在中國快速發展。為適應航空植保低空低容量的施藥需求,農藥行業圍繞飛防專用制劑和飛防專用助劑的研發做了大量工作。中化化工科學技術研究總院教授級高工張宗儉表示,高濃度藥液在飛防應用過程中面臨稀釋問題、相容性問題和蒸發、揮發、飄失問題,通過劑型改進,降低農藥平均粒徑提高乳化和懸浮效果;將多種成分進行復配或現混現用,增加藥劑的相容性;在制劑中加入植物營養元素等,提高藥劑的功能性;開發更優質的飛防助劑來減少飄失,提高藥效;針對大田作物特定時期病蟲害,開發專業化的藥劑和組合,這些途徑符合未來飛防藥劑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