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全國糧食產量約1/4的東北黑土區正面臨嚴峻考驗——黑土仍在退化!部分土壤有機質下降到“臨界點”!黑土地全面呈現“亞健康”狀態。最近,記者深入東北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采訪時發現,支撐全 國糧食產量約四分之一的東北黑土區正面臨嚴峻考驗。盡管國家去年在東北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取得成效,但仍有不少地區的黑土保護工作陷在尷尬之中 ——黑土持續告急,而黑土保護的直接主體當地農民和一些地方政府卻并不太急。
隸屬于綏化的海倫市是全國產糧大市,當地農業局土肥站站長王艷兵告訴記者,當地黑土有機質含量,已從30年前的5.8%降為現在的4%。有機質基本降至“臨界點”,“再降莊稼就不好生長了”。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的金德勝介紹,“當年這黑土一攥都能出一把 油 ,現在一攥連水都不出了。”
為加快黑土地保護,我國2015年啟動了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涉及東北四省區的17個縣市區。但對于不少農民來說,保護黑土還是缺乏積極性。
據介紹,黑土保護很難一兩年就見效。對于十年八年后的好處,農民雖然能意識到,但不愿考慮那么遠,很多農民愿意把地里的秸稈直接焚燒,“省事省錢”。而黑土保護要求秸稈還田,需將粉碎的秸稈翻埋到30厘米以下,否則不腐爛的秸稈影響下年耕種。
施用有機肥和土壤深松深翻都是保護黑土地的重要舉措,但同樣受制于成本,農民對此沒有熱情。
當前試點地區的黑土地保護,主要源于上層的推力。有干部坦言,有的試點縣在工作目標、績效考核及相關工作銜接等方面都缺少整體設計,甚至還停留在單純項目建設層面,爭來項目資金,把錢花完就拉倒。
基層干部和專家認為,黑土地保護已處在十字路口,如果不采取有效保護措施,黑土地水土流失和土壤有機質下降情況將繼續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