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除草劑經過長期的發展現在已經較為成熟,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生物除草劑還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大多業內人士都認為未來生物除草劑應該復配以少量化學除草劑或植物調節劑,那么事實究竟是怎樣呢?
我國生產除草劑的企業近千家,幾乎可以合成生產大多數已經商業化的除草劑產品和相關的劑型。但是,多數廠家規模很小,生產設備和技術監控條件相對較差,由于規模的大公司很少,它們合起來的產值還不抵一家跨國公司的。同時我國尚沒有商品化的生物除草劑,因此,相關產業基礎十分薄弱。不過,已經有的生物農藥公司生產生物殺菌劑或殺蟲劑的設備可以加以改造利用。但是,相關的生產和管理標準等軟件環境也還需要建立。
我國在除草劑研究和開發方面的投入,每年不超過7億元人民幣。其中,在研究方面是以國家為主導的科學研究投入為主,也包括企業的部分技術改造和產品仿制的投入,估計約2000萬元人民幣,用于生物除草劑研究的投入占到約15%。其他均為企業設備和生產開發的投入。這些費用加起來才夠跨國公司開發1個新型除草劑產品的費用。國際上除草劑研究開發是以企業為主導。許多中小生物公司在生物除草劑的研發上扮演重要角色,院校研究則多以生物除草劑的基礎研究或新技術的研發為主,再轉讓給公司進行開發。我國目前的研究主力是院校的研究隊伍,已經形成了一支在教授和研究員領導下的博士和研究生組成的高層次研究隊伍,他們主要承擔政府的研究項目和企業委托項目,企業中的研發隊伍相對較為薄弱,可能僅有少數幾家具有研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