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尿素是當前市場的主流,理由無非是基于前期供應量的大幅減少和部分產能會永久退出兩個事實,但筆者認為遠沒到水落石出的時候:
玉米是春季用尿素的主力。去年的農業供給側改革調減了玉米種植面積2000萬噸,而今年的目標是再調減1000萬畝。考慮到玉米價格的低迷,實際調減的面積可能會大大高于政府的目標,兩年疊加,玉米種植面積會下降3000萬畝以上。即使改種其它作物還會用尿素,但用量也會下降,因此今年農業尿素的需求量至少會下降100萬噸以上。這是國內農業需求的狀況。
更為糟糕的是出口:去年10、11月份的出口僅僅在35萬噸左右,12月份也只有75萬噸。今年1月份的明細數據雖未公布,但從海關初步的化肥出口總數據推測,應該不會超過50萬噸,而前三年的同期出口都在150萬噸/月以上,差距巨大,也就是說,國內產量下降基本被出口下降所對沖,春季市場供不應求的結論目前為止,并不成立。
很多人認為尿素市場短期無虞,但筆者恰恰擔心的是短期市場:當期支撐尿素市場的主力需求是復合肥,因此復合肥的價格走勢直接決定了當前尿素價格的走勢。筆者上文曾分析過復合肥,因為事關重大,筆者想在此進一步強調:國內有大量鉀肥庫存,價格走高的原因是運輸,而隨著運力的補充和春運、糧食、煤炭的搶運結束,鉀肥的堰塞湖已經開始爆破,價格僅靠幾個大公司給市場注入點信心是維持不住的(去年是明顯的例子),價格大幅下行已經不可避免。磷酸一銨的開工率由前期的40%以下恢復到60%以上,價格已經開始下行,即使后期還有更加嚴格的環保措施出臺,但當前我們不能把市場的預測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之上,因此磷酸一銨后期走勢也很不樂觀。復合肥的兩大原料價格都在往下走,預示著復合肥價格很可能下跌,從而影響到經銷商儲備復合肥的積極性,造成復合肥銷售不暢。一旦復合肥銷售不暢,開工率降低,那么當前尿素的農業需求就微乎其微,在出口仍未有轉機的情況下,價格難逃下跌的命運,因此筆者對短期市場持悲觀態度。
在讀者留言中發現很多讀者片面地解讀了筆者的本意,相信本文也不例外。筆者在此強調本文的本意是春季尿素市場并不明朗,而不是像很多人分析的那樣,一定會短缺。考慮到復合肥需求的問題,尿素價格短期有下行風險。隨著成本、環保、運輸制約的消除,尿素開工率不斷提升,假如出口不能同步跟上,那么春季尿素市場很可能會再次回到供大于求的狀況。如果中國尿素的出口不能在2、3月份恢復到100萬噸以上,指望尿素價格繼續大幅上漲幾無可能!
價格上漲是風險積累,價格下跌是風險釋放,在市場不明朗的情況下,我們當慎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