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高效復合肥料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商報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我國是農業大國和化肥使用大國,由于常年不合理施肥、化肥過量使用導致了肥料流失和農業面源污染,破壞了生態環境,且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同時也導致農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李少華在會上表示,“當前,復合肥料行業已進入質量、品牌、技術、服務等綜合競爭階段,希望高效復合肥料創新聯盟緊緊圍繞行業發展瓶頸、技術研究開發、產品生產推廣等重點任務,加強協作創新、聯合攻關,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和轉化應用水平,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出應有的貢獻。”
糧食增產 肥料功不可沒
近10年來,我國糧食年產量增加3500億斤,蔬菜增加近2億噸,水果增加8000多萬噸,這是肥料的作用和貢獻。
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是糧食的“糧食”,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增產,肥料的作用功不可沒。
李少華表示,但目前過量施肥、盲目施肥帶來的資源浪費、成本增加、環境污染等問題亟待解決。目前,我國化肥利用率僅為百分之三四十,而發達國家達到60%,個別國家達到百分之八九十。發展高效復合肥料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綜合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是落實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長行動,推動農業綠色發展,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舉措。
近10年來,我國糧食年產量增加3500億斤,蔬菜增加近2億噸,水果增加8000多萬噸,農產品的穩定生長需要增加營養物質的投入,這是肥料的作用和貢獻的體現。然而,我們看到肥料作用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肥料使用中還存在問題,過量施肥、不合理施肥較為普遍,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耕地肥料處處長仲鷺勍對此表示,2015年開始各級農業部門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的要求,扎實開展2020年肥料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在全國建立200個肥料減量增效的示范點,積極開展農企合作,積極開展化肥減量增效的技術,推動利用高效緩釋新型肥料,轉變使用方式,提高化肥利用率。2016年全國農用化肥的使用量有望實現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零增長,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負增長,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過度使用 副作用已顯現
硫酸銨和硝酸銨都是好化肥,但是到了大氣里卻會讓人不舒服。據統計,每年由農業源向大氣排放的氨是543萬噸。
18世紀,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提出人口論,預言地球上的食物將滿足不了人口增長的需要。但這個預言沒有變成現實,原因是在1903年化學家哈伯發明了合成氨(現代化學工業中,氨是化肥工業和基本有機化工的主要原料),后人認為,目前地球上48%的人是由合成氨介質養活的,也可以推廣到現在化肥大概養活了地球上一半的人。
但是,化肥用量的增加也給人類帶來了很多問題,即當前整個肥料的創新及整個產業發展面臨著很多問題和困境。
“肥料的負面作用已經顯現。”中國農業科學院白由路研究員向中國商報記者解釋道,“我國大約在三十幾個城市建立了大氣監測超級站,除了能監測PM2.5,還能監測PM10,并且能檢測PM2.5、PM10中的成分。現在PM2.5二次顆粒物里40%是有機物,還有31%是硫酸銨,15%是硝酸銨,還有14%是元素碳。硫酸銨和硝酸銨占比快達到一半,硫酸銨和硝酸銨都是好化肥,但是到了大氣里卻會讓人不舒服。現在環保部門認為,硫酸銨中的硫主要來自于燃煤,特別是散燒煤,硝酸銨的硝主要來自于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如今實現了京6標號的油,油標號的提高只能降低鉛含量,降低不了氮氧化物的含量,氮氧化物的排放還是一樣的。此前環保部門表示,北京地區的空氣是復原空氣,只要排放氮氧化物馬上形成PM2.5,所以銨不治理不行。現在大家一致認為95%的氨是農業排放的,一是農業直接排放的,二是養豬、養雞等產業排放的。據統計,每年由農業源向大氣排放的氨是543萬噸。如何降低農業源的銨排放,現在環保部門也在積極探索。”
拒絕噱頭 搞好產品創新
首先提高濃度是肥料發展的重要方向,其次把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和中量元素施用到土壤里。
那么,下一步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當然是要對現有肥料進行創新。那么,肥料產業如何創新?
白由路認為,首先提高濃度是肥料發展的重要方向。在現實中氮磷鉀都是通過肥料代入到土壤里的,如果把肥料的產品濃度提高就沒有負成分了。那么,低濃度產品怎么辦?要合理利用中低濃度肥料,而不是拒絕它。其次,搞好養分比例,研究如何把配比更科學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和中量元素施用到土壤里。
同時,白由路還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現在市場上有很多不具有科學內涵,或偽科學包裝的’噱頭’產品,比如光肥、電肥、量子肥。這就是所謂的‘創新’?這只是無限延伸肥料的功能。肥料是以提高植物養分為其主要功效的物料,如果把抗病、殺蟲、防臭、防鹽堿的藥物都加入到肥料里,為什么不直接用農藥?”
對于如何通過肥料創新把更好的肥料應用到土壤里去,白由路認為,第一是要研究作物適應性。有些作物喜歡液態銨,有些喜歡用海藻酸肥料,不同作物的需求區別是很大的。二是要研究土壤適應性,現在種農田尤其是大田,不是說植物所需要的所有元素都需要供給,因為土壤還要供給一部分,不需要添加的肥料就不能添加。有時候肥料本身沒問題,但是如果隨意使用就有問題。三是要研究肥料的副成份適應性,化肥企業要把副成份用好,既能減輕農民的負擔,同樣也能使肥料發揮更大的效果。(記者 王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