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尿素
關于尿素行情,筆者的判斷是:一方面國內秋季需求即將啟動,另一方面國際市場已經筑底反彈,國際、國內逐漸接軌,出口向好,再加上直接材料成本的支撐,基本達到了筆者預期的筑底模型,也使得筆者敢于在今年第一次短期看好尿素。
筆者借用奧運游泳選手傅園慧的說法,把直接材料成本的支撐比喻為“洪荒之力”,這很有可能成為托舉市場的一股力量。
我們知道,糧食的需求彈性并不大,供求關系的平衡主要依賴供給側的調整來實現,化肥是糧食的糧食,也基本遵循同樣的道理。化肥價格的大幅下降,不是需求的大幅下降,而是供給側大幅增加引起的。那么化肥價格大幅下跌的極限是什么?筆者認為是直接材料成本。
為什么使用直接材料成本而不是生產成本呢?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構成,如果產品價格不能覆蓋直接材料成本,那么意味著企業停產比生產更“劃算”,嚴格意義上是企業生產不可突破的底線。
考慮工藝的不同,我們很難測算出尿素企業的直接材料成本,但可以使用一個粗糙但更加簡單的方法來了解一下尿素的直接材料成本:用合成氨作為參照物。合成氨的價格是透明的,是尿素生產的主要原料,也具有同漲同跌性。
筆者從網站上了解了一下兩河、江蘇、安徽和兩湖的合成氨價格,按最低的河北的1600元/噸算,僅合成氨構成尿素的直接成本就達到了960元/噸(按0.6噸合成氨/噸尿素算),加上電費和其它的原輔料,基本判斷尿素已經接近甚至低于企業直接材料成本。
去年11月份,筆者同一個做信息的朋友聊天時,根據他的模型,尿素固定床山西的直接原材料成本在1000元/噸左右,山東在1100元/噸左右。在沒達到企業直接材料成本的時候,中國企業競爭的特點決定了不會停產,這就是筆者前期一直看空尿素的理由。
但是當前的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是動力煤連續期貨合約從去年12月最低的276元/噸上漲到上周五的464元/噸,上漲幅度達68%,不僅增加了尿素的直接原料成本,也進一步封殺了電價下調的空間。二是今年4月20號化肥電價取消優惠,進一步提高了尿素的直接材料成本。在直接材料成本上升、產品價格下跌疊加下,我們看到了久違的尿素產量下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國內尿素產量同比下降6.5%;協會和網站統計顯示,8月份尿素日產量由過去的 20萬噸下降到16萬噸左右,降幅近20%。
當前煤炭供給側改革在繼續發力,煤價易漲難跌,假如尿素價格繼續下跌,在直接材料成本的支撐下,停產的范圍可能還會擴大。按照當前每天減少4萬噸產量的氮協統計口徑,8~12月,國內將減少尿素供應量600萬噸,基本可以彌補出口的下降,即使后期不出口,國內的尿素供求也會趨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