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在山西太原召開的2016年中國氮肥、甲醇技術大會上,業內人士共聚一堂,研究行業創新發展的措施,探討行業技術創新的重點和方向,以期逐漸解決行業科技水平不高、創新能力較弱、單一依靠資源、資本投入來擴大規模的癥結。
存癥結
裝置落后又缺創新資金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顧宗勤在會上講話指出,當前氮肥甲醇行業大而不強的癥結有裝置落后、人才匱乏、資金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提高創新能力,要先正確認識問題。
一是部分裝置技術落后,三廢排放問題突出。會上指出,我國現有的部分裝置技術水平仍然相對落后,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企業規模相對偏小,難以發揮規模效益。比如,合成氨產能30萬噸/年以下的企業有226家,占總企業數的68.3%,產能占全部產能的35.4%;甲醇產能30萬噸/年以下的企業共計267家,占總企業數的76%,產能2341萬噸/年,占總產能的31.4%。二是部分裝置技術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約三分之一的中小型合成氨裝置仍然采用半水煤氣氨水液相脫硫、銅洗工藝,氨合成壓力仍為30MPa左右;三分之二的中小型尿素裝置僅有解吸裝置、沒有水解裝置;大多數尿素造粒塔粉塵排放超標。三是部分生產裝置的污染物治理缺少適用技術或者治理意愿不高,隨意排放,如煤氣洗滌冷卻水在冷卻塔曝氣降溫過程中產生的氨、酚、氰隨意排放;吹風氣余熱回收裝置排放煙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超標排放;濕法脫碳工序脫碳溶劑再生過程中甲醇、碳酸丙烯酯等有機物的揮發排放;放空二氧化碳氣體中硫化氫存在濃度超標排放等。
二是創新能力較弱,發展動力不足。業內人士分析,氮肥、甲醇行業創新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是,創新人才不足和創新資金投入不足。全行業技術領軍人才少,國家級技術中心(或分中心)僅有16家,大多數企業沒有專門的研發機構,研發經費投入少。關鍵技術和設備仍然依賴引進,如大型甲醇合成、汽提工藝尿素、合成氣壓縮機和二氧化碳壓縮機等,國產化進程緩慢。
三是行業效益低下,創新缺乏資金。顧宗勤說,氮肥、甲醇行業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料、動力結構不盡合理,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約60%的合成氨和尿素產能受制于原料價格高,優惠電價的取消,導致以外購電為主要動力的中小型企業經營困難;二是合成氨、尿素、甲醇產能過剩,市場價格長期低迷;三是大部分企業產品結構簡單,產品鏈短,市場抗風險能力弱。就是因為氮肥和甲醇行業效益不好,行業創新投入資金少,行業發展的動力不足,嚴重地影響了行業的發展。
四是綠色發展意識不強,三廢減排措施不力。氮肥、甲醇行業部分企業綠色發展意識淡薄,重效益、輕環保,主體責任意識弱。參會人士一致認為,目前氮肥行業三廢排放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一種情況是,環保意識淡薄,企業不愿意拿出更多的資金用于環保,致使環保投入不足,得過且過;另外一種情況是,企業效益差,資金緊張,拿不出資金用于新上環保設施,造成企業經不起環保部門的檢查,時常因環保不達標而停車,還有個別企業甚至存在偷排的現象。
看方向
借政策東風謀轉型
顧宗勤指出,為實現氮肥、甲醇行業的提質增效,“十三五”期間,全行業要在技術創新方面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提升標準水平,強制淘汰落后產能。制定、修訂符合我國國情的資源、能源消耗限額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以標準引領行業生產水平提升,強制淘汰環保、能耗不達標的落后產能。2015年,受全國能源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委托,以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為主起草單位的4種產品(合成氨、尿素、甲醇、碳酸氫銨)的6個能源消耗限額標準已經發布。受有關部門委托,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正在組織制訂合成氨、尿素、甲醇產品《取水定額》以及《節水型企業·氮肥》和《化學肥料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這些標準將為國家鼓勵先進、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產能提供依據。
二是創建綠色工廠,推動綠色生產。《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動形成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建設綠色工廠”。氮肥、甲醇行業要按照技術可行、經濟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原則,采用先進適用技術,落實傳統產業改造。
——做好危化品搬遷和退城入園技術改造
工信部已將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項目列入國家專項建設基金支持范圍,編制完成了《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高風險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方案》。到 2020年,城鎮人口密集區內高風險危化品生產企業原則上全部啟動搬遷改造,要求原則上到2025年前全部關閉,搬遷改造項目全部進入安全環保設施齊全的園區。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不是簡單的異地重建,在搬遷的同時要優化原料結構、動力結構,通過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改造,以期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實現產品調整、技術升級、提質增效。
——開展系統優化節能減排技術改造
大力推廣系統優化、能源梯級利用、循環利用等技術實施節能改造,并按照《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要求,采用清潔生產工藝、節水與廢水深度處理回用、廢氣治理與綜合利用等技術實施清潔生產改造,削減氮肥、甲醇行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和氨氮等污染物排放。
——實施通用設備系統節能改造
按照工信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高耗能機電設備(產品)淘汰目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電機能效提升計劃》、《配電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等政策要求,淘汰氮肥、甲醇行業的高耗能電機、配電變壓器和高耗能燃煤工業鍋爐。
——大力實施智能化改造工程
利用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信息技術在氮肥、甲醇行業的深度融合應用,建立氮肥、甲醇行業資源協同管理平臺,實現生產、經營、管理和決策的智能優化。
——優化調整原料結構和動力結構
有條件的企業根據原料供應情況,選擇適宜的先進氣化技術進行原料路線改造;按照最新的《熱電聯產管理辦法》要求,進行既符合企業實際、又滿足國家政策要求的動力結構改造,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強企業生存能力。
三是推進行業創新,提升競爭能力。氮肥、甲醇行業要強化創新引領理念,著力改變重大關鍵技術主要依靠引進的局面,加快縮小國內外技術差距。要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培育壯大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具有創新活力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努力實現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創新開發一批達到國際、國內先進、適應行業發展需要的新技術、新裝備。
劃重點
節能減排改造要抓實
顧宗勤在會上指出,全行業必須貫徹落實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和《中國制造2025》要求,實施氮肥、甲醇工業綠色化、智能化的改造,今后氮肥、甲醇行業在綠色發展、技術創新方面應做好創新開發一批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的關鍵生產技術、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努力調整產品結構、廣泛開展行業對標和評優等四個方面工作。
顧宗勤強調,氮肥、甲醇行業技術創新的主要工作,首先是開發一批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的關鍵生產技術。攻關一批依賴引進的核心技術。
其次,全行業應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技術改造。一是系統節能節電技術改造。采用等溫變換技術、大型低壓合成技術、高效催化劑、預還原催化劑、汽提工藝尿素、JX節能型尿素、高效設備等技術,改造提升裝置能效;加強系統優化改造和管理提升,提高傳質傳熱效率減少流體輸送數量;采用節電設備,提高用電效率;加快動力結構改造,減少外供電耗;加強能源梯級利用和余熱余壓綜合利用,降低全系統綜合能耗。二是廢水超低排放技術改造。繼續實施“氮肥生產污水零排放” 技術改造,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產生,綜合利用高氨氮、高COD污水,推進循環水超低排放、中水回用、分質鹽結晶、新型煤氣化協同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和廢固聯產合成氣等技術應用,削減氨氮、總氮、COD等污染物排放。三是大氣污染物減排技術改造。重點對工藝廢氣、鍋爐煙氣、造粒尾氣實施清潔生產改造。提升三廢綜合利用技術水平,副產甲烷回收LNG、酸性氣副產硫酸等;實施吹風氣余熱回收裝置的升級改造,以大型高壓、次高壓鍋爐替代小型中低壓吹風氣余熱回收裝置,燃煤鍋爐升級改造,推進尿素造粒裝置粉塵洗滌回收改造。
再次,企業應當努力調整產品結構。以提高氮肥利用率為目標,大力調整肥料產品結構。深化落實《到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長行動方案》,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肥料利用率達到40%以上。重點發展一批可大規模生產、適用大田作物施用的新肥料品種,主要包括增效氮肥、尿素硝酸銨溶液、硝基復合肥、水溶肥、高效液體肥、硝酸銨鈣、硝酸磷肥等。
以提高企業效益為目標,積極調整化工產品結構,以市場為導向,以煤氣化為龍頭,以一氧化碳、氫氣、合成氨、硝酸、尿素、甲醇等為主要原料,努力發展原料適宜、技術先進、符合區域特點的多聯產化工產品和下游高附加值產品,實現差異化發展。
第四,廣泛開展行業對標和評優活動。繼續開展合成氨、甲醇產品能效領跑者標桿企業的推薦工作,樹立節能標桿;開展合成氨、甲醇產品水效領跑者的推薦與遴選工作,樹立節水標桿;開展“氮肥、甲醇行業技術進步獎”評選,鼓勵創新,促進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及時表彰技術創新成果、加速技術成果產業化;開展節能減排先進單位評選,引導“十三五”期間氮肥、甲醇工業的循環發展和綠色發展;開展節能減排先進適用技術的評選,促進“十三五”期間氮肥、甲醇工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