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尿素
指望出口去拯救尿素已經沒有可能,即使取消出口關稅的作用也微乎其微,畢竟中國的尿素成本同國外有較大的差距。長痛不如短痛,行業要做的是正視產能淘汰的殘酷現實,斷臂求生。
7月7日,印度IPL公布了新一輪尿素招標,數量僅為42萬噸,同過去的不定量招標相比,這輪招標中明確了到貨港和數量。客觀地分析,過去印度的招標與其說是招標,不如說是談判:投標者可以按照任何價格投標,然后印度會同每家投標單位談,只要能接受最低投標價格,那么印度都會照單全收。
而這次招標則大大不同:42萬噸的采購量,只有報價最低的幾個才有機會中標,甚至會出現只有一家中標的情況,報價靠后的注定出局。考慮到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和國際氣頭尿素仍有盈利空間的現狀,筆者判斷此輪印度招標必然會加劇市場的競爭,預計招標CFR的價格不會高于195美元/噸。
印度何以突然改變招標策略呢?行業傾向于認為是印度國內的尿素庫存較為充足,但筆者認為這個理由并不充分:假如印度國內庫存充足,那么為什么還要舉行招標?化肥的需求受到天氣和種植結構的影響,具有一定的隨機性,計劃趕不上變化,印度即使實行計劃經濟,也沒法做到精確,作為必須保障國內化肥充足供應的印度政府何以涉險限定采購量呢?答案或許在印度今年招標價格的變動中找到:4月份招標CFR價格為226美元/噸,5月份招標CFR價格為216美元/噸,假如這次是 CFR195美元/噸,那么其四五月份招標的尿素至今沒有銷售完的,將會產生高達20美元/噸以上的賬面虧損!印度人可能看得很清楚:一方面國際市場處于嚴重供大于求的狀況,隨時可以采購到大量的貨源,從而能保證國內的供應;另一方面,價格還是處于下行狀態,這種情況下,限制中標量既保證了供應的安全,又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價格下跌帶來的風險,可謂一舉兩得。
筆者判斷,印度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摒棄不定量的招標方式,而更多地采取定量招標(印度人學會了中國經銷商的“隨采隨銷”的一套?),除非印度人判斷價格已經觸底。
印度定量招標的方式基本把中國排斥在中標之外:供應會嚴重虧損,且國內價格高于中標價格;不供應擔心國內價格會繼續下跌,在這種首鼠兩端的情況下,根本就沒有中標機會。
假如CFR195美元/噸的價格成真,那么相當于山東、山西等地出廠價格在1000元/噸左右,基本同企業的現金成本持平,是企業無法承受之重。
假如說OPEC不減產是針對的美國頁巖油,那么印度定量招標打擊的則是中國的尿素,須知印度是中國尿素多年來的主要出口市場,這個市場的喪失意味著中國尿素基本失去了國際市場,因此也必將加速國內尿素的去產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