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由于產能過剩,筆者認為化肥的需求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受到抑制,短期之內價格很難同其它大宗商品同步(油價上漲也帶動不了肥價的提升),化肥行業需要自救的智慧。
山西尿素出廠價格即將跌破1100元/噸、55%一銨出廠價格部分已經低于1600元/噸、64%二銨出廠價格部分已經低于2100元/噸、出口價則更低,化肥的兩大品種價格都創了十年多的新低,且不見反彈跡象。筆者瀏覽了一下其它大宗商品的走勢,發現除少數農產品外,全球大宗商品從今年的最低點到現在都有了至少20%的反彈幅度,石油的漲幅更是高達近100%,化肥號稱是糧食的“糧食”,具有剛性需求的特征,在所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反彈的情況下,化肥市場為什么會逆勢下行呢?
供求關系決定價格,但不同產品供求關系的變化有其自身的推動因素,如煤炭和鋼材等的漲價是得益于中國的供給側改革(政府出臺文件限制產量、淘汰產能、行業兼并重組);石油得益于美國的頁巖油退出和中國戰略儲備的增加(據外媒估計,中國今年每天進入戰略儲備的石油量高達120萬桶/天,大大高于去年的49萬桶/天)。
再來看化肥的下游農產品。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從今年的最低點上漲了近50%,棉花和糖價格也大幅上漲,而小麥和玉米的價格仍然維持低位,這些漲幅最小的農產品恰恰是中國多年收儲的產品。收儲產生了巨大的庫存,已經超出了戰略儲備的“高限”,從而使得國家今年大力推進農產品供給側改革(如調降玉米種植面積、休耕、輪作等)。可以說,中國多年的農產品收儲政策成為了過去幾年全球農產品價格逆周期的主要因素,也維系了化肥市場的表面繁榮。在表面繁榮的誤導下,中國的化肥產能快速擴張,終于釀成了今日化肥產能過剩的惡果。
中國小麥、玉米、水稻的庫存都較高,加之國家化肥零增長和農業供給側改革政策的推進,必將抑制化肥的需求,因此指望化肥需求的提升來解決化肥產能過剩的問題幾乎沒有可能性,實現化肥的供求平衡只能通過供給側的改革也就是去產能化才能得以實現。鋼鐵、煤炭打了多年的價格戰也未實現產能的淘汰,而在去年中國政府大力倡導供給側改革,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之后,價格才出現了反彈。因此,不借助政府的力量,中國的去產能化過程將極為漫長。聯系到化肥,如果沒有外力的推動,價格戰會打到什么程度?行業的共識是必須有一些企業倒下,曾聽說某個尿素企業停產的底線是1000元/噸,如果企業都是這么想,那么市場價格必然跌破這個底線。化肥行業作為一個小行業,政府出面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可能性不大,化肥行業只能自救!
與其做個“你虧200元/噸,我才虧100元/噸,看誰能挺得更久”的“野蠻人”,不如大家坐下來協商,你主動退出,我主動補償,做個“文明人”。須知,即便你今天不退出,這輪遲早也得退出;你今天不想被補償,到頭來只會虧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