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不久結束的第二十三屆磷復肥行業年會上傳來消息,國家強制性標準《肥料分級要求》已經完成編制工作,并已呈交到相關政府部門進行審定。業內分析,作為一項強制性標準,肥料分級在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會加大對低端肥料的淘汰力度。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秘書長李剛表示,該標準通過限制原料的準入和控制成品中有害物質的指標,將肥料分為生態級、大田級、園林級。標準一旦實施,意味著廠家生產的產品必須標注肥料級別,此舉既呼應了生態農業的發展,也倒逼企業為了產品和市場出路作出變革。
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聰透露,肥料分級標準已經送交相關政府部門,但審批尚需要一段時間,具體出臺時間暫時無法確定。
據公開的報道,《肥料分級要求》標準制定工作從2012年3月8日啟動。時任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農業處副處長蔡彬解釋說,制定肥料分級標準,可以有效控制有害物質通過肥料進入土壤和食物鏈的途徑,確保糧食質量安全;按照有害物質的含量分級指導,建立分對象施用等安全施肥規則;提高肥料安全質量水平,提升生產企業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
據了解,肥料分級標準具有較強的約束性,適用于各種工藝生產的各類化學肥料和有機肥料,或者化學肥料和有機肥料混制而成的肥料。其中,生態級肥料適用于有機農業,大田級肥料適用于普通農業和魚類養殖,園林級肥料適用于園林和土地整治等。
近些年,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帶來了日益突出的土壤退化和生態威脅,一系列對化肥行業管控的政策陸續出臺。尤其值得關注的是5月28日國務院頒發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化肥生產和使用作出了更為嚴格的規定。該《計劃》要求,修訂肥料、飼料、灌溉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質限量和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等標準,進一步嚴格污染物控制要求;嚴禁將城鎮生活垃圾、污泥、工業廢物直接用作肥料;到2020年,全國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提高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