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緩控釋肥經過10年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產品一應俱全,但在某些技術和穩定性上與國外相比還有一些差距。相關科研院所專家認為,緩控釋肥未來發展空間依然很大,尤其在研發、推廣應用方面還需要精耕細作。
主持人: 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金正大集團副總裁 陳宏坤
訪談嘉賓: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 徐秋明
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常務副主任 王 旭
山東農科院研究員 楊 力
山東滕州種植大戶代表 李之鎖
主持人:我國緩控釋肥在技術研發方面取得成績在國際上的地位是怎么樣的?
徐秋明:我國的緩控釋肥產業發展非常快,而且在各個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我國最大的貢獻在于把它從貴族的肥料變成平民化,把緩控釋肥產品用在大田作物,這是任何國家都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們可能在某些關鍵技術或者質量穩定上還有一些差距,這可能也是制約了這一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的障礙。
實際上,我國緩控釋肥產品種類已經很全,國外有的我們都率先研發。但是在產品的精細化上我們不如發達國家。所以有些在應用上就受到了限制。比如說到種肥同播,我們在小麥、玉米上的種肥同播推廣的都非常好,但我們在水田上能不能做到種肥同播,日本在這方面做的非常好,他們有創新意識,這也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主持人:包括緩控釋肥在內的新型肥料,這些年取得比較快速的發展。但市場不規范,以假充好等現象比較突出,整個行業應該怎么來應對這一問題?
王旭:我們的新型肥料,一般的非技術人員缺少專業精神,存在炒概念的情況。我認為現在還是需要呼吁各方,從企業角度、從種植業的角度、種植大戶的角度,提出建議,希望對我國法規能夠有一個積極的推進。要想在一些基本的層面建立法規,得有一些社會,包括政治、文化、經濟的一個基礎,才能夠形成真正的法規。現在沒有形成法規,受現有的大經濟、政治、政策的運行環境影響,各個方面尚未成熟,我們應該積極地從各個角度去推進肥料的立法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市場有一個干凈、清潔、有序的環境。
怎樣去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不是新型肥料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現在的肥料行業應該和農業產業緊密結合,只有農民富裕了,農業產業發展了,我們肥料行業就會持續發展。
主持人:多年緩控釋肥在大田推廣應用方面有一些什么樣的做法、經驗和成效?
楊力:2004年緩控釋肥在實驗室做出來以后,我們首先在山東糧食作物和玉米上做了兩年的實驗表明,包膜尿素、控釋尿素比普通尿素增產15%以上。2005年隨著技術進入大的產業化,行業專家們,在全國不同的氣候帶,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種植區域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示范,試驗作物超過30多種。經過10年多的研究,形成很完整的一套技術規程。
緩控釋肥的效果這些年得到農民朋友、農業推廣部門以及經銷商的認可,國家也列入了主推技術,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如果不進行田間技術的研究,再好的肥料應用不對路,不注重試驗條件和試驗方法,很可能制約產業發展。我相信今天緩控釋肥站在新的起點,用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取得更快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
主持人:緩控釋肥的出現,給基層經銷商帶來哪些改變?
李之鎖:我是一個經銷商,十年前我經營農資,賣的品牌是單一含量的尿素。通過接觸緩控釋肥,也認識了金正大這個品牌,由于了解到緩控釋肥技術先進,我就開始進行示范田試驗,通過示范田的試驗結果看,緩控釋肥不僅好用而且增產,在推廣過程中農民就逐步接受了。現在已經經營10年了,一開始,農民也不是很放心使用,經常上門找,我也耐心地給農民講解,在收獲期農民看到產量增加了,而且節省了勞動力,切實看到了緩控釋肥肥效非常好,周邊農民都比較認可,這樣才一步步在玉米、小麥上大面積推廣應用。從種肥同播技術推廣到帶領老百姓一起發展,我的事業也做大做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