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進入6月,國內尿素行情依然一副懶散難改的德行,不論業內列舉再多利好因素,都難見預期已久的價格觸底反彈。而隨著印度第二輪招標結果公布,國內工業采購暗度陳倉,尿素后市平添了一些不確定性。同往年相比不難發現,5月份的尿素市場未見以往提前備貨的熱鬧場面,尿素價格更是因缺少需求支撐而持續走跌。化肥行業不景氣的大環境給了經銷商更多的自保和規避風險的意識。即使市場漸進需求旺季,也會在系統評估供求之后,依舊選擇隨進隨出,這標志著尿素采購鏈條也在轉型。以往靠大中型農資公司主動備貨帶動終端啟動的模式只會讓提前備肥的商家陷入被動。原因很簡單,依托互聯網信息以及覆蓋全國的物流體系,終端經銷商嘴里談論的是“國際出口環境”,看到的是行業網站對尿素價格的“狂轟亂炸”。再結合自身的情況之后,完全占據了夏季備肥的主動權。如此一來,提前備肥的大公司無疑就承擔了一部分倉儲、短途運輸、裝卸、計息等附加成本。想必已瞬間“壓力山大”,而在當前買方市場的大環境下,這部分附加成本很難轉嫁給下一級經銷商,多數吃過虧的大公司因此更傾向于按兵不動。以至于近期公認的尿素觸底反彈行情一直沒能出現,根源問題在于所謂的包括下游庫存不足、出口仍有機會、企業檢修以及限產保價等利好因素在下游市場來看難逃牽強評價,始終難以提供漲價動力。
從往年外貿形勢來看,我國基本屬于半年抵抗半年投降的狀態。簡單來說,1~6月憑借春耕以及夏季備肥需求,國內尿素可博弈外商,適度抵制低價出口。然而一旦進去下半年,整體內需減少帶來的便是國內廠商對于尿素出口的不斷妥協。也許有些業內人士將妥協的理由歸結為前期集港尿素過多,不過筆者想說的是出口話語權顯然已在上半年淪陷。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寄希望于印度招標,畢竟4月25日第一輪截標只成交了62.5萬噸。但隨著印度5月19日第二輪尿素招標結果公布,僅投標量便達到371萬噸,總成交量輕松達到了100萬噸,且最低到岸價低于上一輪招標。以投標價倒推中國貨源離岸價只有208美元/噸,與當前內銷價嚴重脫軌,因此被業內視為“出局”。另據筆者了解,隨著伊朗、中東諸多尿素出口能力的增加,中國本無成本優勢的貨源只能靠競價接單。由此可見,下半年尿素出口之路將異常艱難。
進入6月,國內尿素市場將經歷更為嚴峻的考驗。從供應面看,尿素企業積極安排檢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3~5月份的產能壓力,更有限產保價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