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化肥總量自給率達118%。其中鉀肥自給率達68%,氮肥和磷肥均過剩突出。從全球看,未來5年過剩矛盾將日益突出。2015-2019年全球化肥消費預期增長率8.7%,而產能將增長16%,過剩高達3300萬噸。
中國鉀肥進口聯合談判機制讓我們成為世界鉀肥價格洼地。但隨著近些年,全球供過于求的局面使得各供應商激烈爭奪中國市場份額,國際供應商由前幾年“限產保價模式”改為“數量優先模式”,除約旦外,各主要供應商已在中國銷售給多個貿易渠道和終端,并均在中國設立辦事處。此外,中國海外找鉀的努力也取得新突破,境外鉀肥基地產量2014年開始反哺國內市場。這對日益依賴國際市場化解過剩壓力的中國化肥企業而言,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受外界經濟壓力影響,國內供大于求形式日趨嚴峻,國內化肥行業壓力將更大。一是人民幣總體貶值;二是農產品價低、種植面積減少引起需求下降;三是氯化鉀港口庫存遠高于一般水平;四是國產鉀肥60%以上自給率保持穩定。市場缺乏信心、無法預測到底、化肥需求下降,價格繼續下行已成必然。
2015年,氯化鉀進口942.86萬噸,創新歷史紀錄,年底庫存600多萬噸,其中港存總量超300萬噸,是同期水平兩倍之巨。市場預期,2006-2015年,國內鉀肥產量、進口量將呈上升趨勢,供應量快速增長,而需求量無明顯增幅,供大于求形勢嚴峻。
國內生產商認為,2016年國內鉀肥產量將達900萬噸,結轉2015年600萬噸庫存量,國內供應量將達1500萬噸,不含進口鉀肥,已供應過剩。若不考慮物流等因素,國內供應量即可滿足一年需求。如不控制進口量,仍按往年談判進口,國內供應量將嚴重過剩,勢必打破國內企業供需鏈條,導致無序競爭,甚至出現惡性循環競爭。2016年鉀肥行情若想好轉,在控制進口量基礎上應以消化現有社會庫存為主。
反觀國內硫酸鉀行業,2015年國內資源型硫酸鉀生產企業減少1家,產能同比增長30萬噸,主要來源是冷湖濱地鉀肥和中信國安;產量同比增長13.3萬噸;價格平均下滑800元/噸。國內鉀肥行業專家亓昭英表示:“2015年國內加工型硫酸鉀企業生存狀況艱難。由于資源型和加工型產能裝置產能持續放大,造成供求失衡,價格從2015年初3350元/噸,下降到年底2450元/噸,再到目前2250元/噸。硫酸鉀獨立行情終結,市場持續低迷,加工型硫酸走入虧損門檻。
2015年國內硫酸鉀生產企業總體平均開工率是57.8%,2014年是66%。開工率降低原因是經過近2年持續高利潤后,新投入的產能過大許多新裝置投產后就停產,中小型規模企業停產逐步增多,而停工半年以上裝置再恢復生產困難很大。
亓昭英認為,2013和2014年硫酸鉀走出了一個獨立且上升的市場行情,這使得加工型硫酸鉀裝置在2015年有了較大發展,造成2015年硫酸鉀市場供求失衡,價格大幅度下降。但未來,隨著種植結構變化,經濟類作物對硫基復合肥用量增加,硫酸鉀消費量持續增長可能性會較大。同時,國際市場對硫酸鉀有較大需求,硫酸鉀出口關稅如果松動,加工型硫酸鉀可在出口市場上拓展。對于中小型曼海姆硫酸鉀企業來說,創新現有產品,利用市場條件向多元素專用復混肥方向發展,可能是最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