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預報
據我市農田鼠情監測數據、越冬基數,結合氣象情況、食物豐缺程度、繁殖力等因素綜合分析,估計2016年我市農田鼠害總體為輕發生,山區(半山區)、農林交錯區的部分地區、設施園區、城鄉結合部等局部地區偏重發生(鼠密度超過8%),農田鼠密度繼續呈上升趨勢,發生面積200萬畝次,其中春季發生面積近150萬畝,秋季發生面積近50萬畝,其中重發面積近10萬畝。
1.糧田:糧田鼠密度0-10%,平均鼠密度在2%以下,個別地塊鼠密度在8%以上。優勢鼠種為黑線姬鼠。
2.城鄉結合部:城鄉結合部鼠密度在0-3%,平均鼠密度在1%以下。優勢鼠種為褐家鼠。
3.果園:果園鼠密度0-3%,平均鼠密度在1%以下。優勢鼠種為黑線姬鼠。
4.設施蔬菜:設施蔬菜鼠密度0-5%,平均鼠密度在1%以下。優勢鼠種為小家鼠。
5.林荒地:林荒地鼠密度在0-5%,平均鼠密度在1%以下。優勢鼠種為褐家鼠。
二、預報依據
(一)全市農田鼠密度呈現上升態勢
1.TBS監測法表明農田鼠密度較去年大幅度提高。2015年我市采用夾捕和TBS兩種方法來監測農田鼠密度。全市采用夾捕法調查了65塊樣地,年平均捕獲率為0.2%,與2015年的0.3%接近。在此基礎上, TBS法共設2個點,年平均捕獲率為1.1%,遠高于2014年的農田鼠年平均捕獲率。
2.不同農田環境鼠密度存在一定差別。采用夾捕法監測涉及糧田、設施蔬菜、果園、林荒地、城鄉結合部等5種農田環境因素。其中糧田平均捕獲率為0.3%,樣地最高捕獲率為6%,以黑線姬鼠為優勢種群,占總捕鼠數的66.7%;設施蔬菜平均捕獲率0.2%,樣地最高捕獲率為2%,以小家鼠為優勢種群,占總捕鼠數的54.3%;果園平均捕獲率為0.2%,樣地最高捕獲率為3%,以黑線姬鼠為優勢種群,占總捕鼠數的50.0%;林荒地平均捕獲率為0.2%,樣地最高捕獲率為2%,以褐家鼠為優勢種群,占總捕鼠數的36.4%;城鄉結合部平均捕獲率為0.1%,樣地最高捕獲率為2%。
3.TBS監測法顯示農田害鼠去年越冬基數較高。采用夾捕和TBS兩種方法監測農田鼠害越冬基數。夾捕法在2015年10月平均捕獲率為0.4%,與2014年的0.5%接近,但TBS法9-10月的平均捕獲率為1.3%,遠高于2014年10月夾捕法的平均捕獲率。
4.農田害鼠種群的平均胎仔數上升。夾捕法系統監測點2015年共捕鼠35只,鼠種有黑線姬鼠和小家鼠,其中黑線姬鼠占82.9%,共解剖到雌性繁殖鼠13只,累計胎仔數55只,平均胎仔數為7.9只,每胎比去年的6.4只增加1.5只;小家鼠占17.1%,共解剖雌鼠2只,累計胎仔數14只,平均胎仔數為7只,每胎比去年去年的6.3只增加0.7只。平均胎仔數的增加,說明害鼠種群進入補償生殖時期,種群數量會呈現上升趨勢。
(二)農田害鼠種群發生變化
夾捕法捕獲的害鼠有5種,即黑線姬鼠、小家鼠、褐家鼠、大倉鼠、社鼠等,比2014年減少一個鼠種。以小家鼠和黑線姬鼠為優勢鼠種,分別占總捕獲量的35.0%。TBS捕獲的害鼠也是5種,即黑線姬鼠、小家鼠、褐家鼠、大倉鼠鼩鼱等,與夾捕法有所不同,以小家鼠為優勢鼠種。
(三)環境條件利于鼠害發生
2015年我市冬季雖有極端低溫,但仍屬暖冬氣候,有利于害鼠的越冬存活,設施面積的增加為害鼠提供了越冬場所和食物;同時,鼠密度較低也為害鼠提供了較多的生態位,這些條件有利于害鼠的生存和繁殖,再加上鼠類具有的遷移習性和超強補償繁殖能力,使農田鼠密度存在快速反彈的風險。
(糧經作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