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的理論,一個特定行業內的競爭是由五種存在著的基本競爭力量決定:即新進入的競爭對手,潛在替代品的開發,購買者議價能力,供應商議價能力,以及現存企業之間的競爭。這五種基本競爭力量綜合強度及其影響,決定著特定行業的競爭性質和競爭激烈程度,其決定著該行業內的產品價格、成本、所需的投資、市場以及影響盈利能力其他各種要素,決定著該特定行業的平均盈利水平。
農藥行業五種競爭力量影響因素主要包括
(1) 現有農藥企業間的競爭:①農藥產品的先進程度;②生產工藝及裝備;③國家的農藥產業政策;④產品的生產規模;⑤產品市場競爭模式。
(2) 潛在新進入者的威脅:①行業外資本的介入;②跨國農藥集團的進入;③相關大企業的兼并整合。
(3) 供應商議價能力:①關鍵原料供應商的議價;②原油價格波動(原料價格波動);③能源價格波動。
(4) 購買者的議價能力:①對農藥質量、價格及要求;②對產品多樣性的需求;③顧客對售后服務的要求;④顧客的轉換成本高低。
(5) 潛在替代產品的開發:①新型農藥的使用;②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
農藥服務企業面臨五種競爭力量。根據波特的五力競爭模型,分析農藥行業各種競爭力量的來源因素,了解充分農藥行業的市場競爭環境。
1、潛在新進入者的威脅
這種威脅主要是由于農藥行業利潤相對豐厚,行業外新進入者加入農藥行業,新進入者會帶來生產能力的擴大,帶來對市場占有率的需求,進入結果必然會引起現有企業的激烈競爭,使產品價格下跌,營銷成本升高,從而導致行業的獲利能力下降。通過對行業的特點及國家對農藥行業的發展規劃分析可以得知,農藥行業是一個相對資本密集型行業,按國家化工農藥廠的前期投資至少5000萬元,新建農藥企業的資金要求是環保投資資金必須占總資本的10%的審批標準,這個門檻并不高;但是,農業行業還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行業,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對農藥行業有興趣的企業的進入。另外,農藥行業又是一個高能耗、高資源消費的行業,一個農藥企業的正常運轉離不開對能源的依賴,新建一個大型農藥企業必須擁有便利的運輸條件,保證燃料、成品農藥的運輸。同時對農藥企業的單位能耗、環保措施都有嚴格的要求,這也增加了今后農藥行業的進入壁壘。因此,中國農藥行業的潛在進入者的威脅主要是資金實力雄厚的跨國農藥集團的進入,行業外投資資本的介入。目前世界前十大農藥集團都已通過在中國投資建廠或購買中國大型農藥企業的股份進入中國市場。基于以上分析,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國內農藥市場潛在進入者的威脅較大。
2、潛在替代產品的開發
替代品是指那些與本行業的產品有同樣功能的其它產品。對于農藥行業來說,替代品主要是無公害農藥品種的生產和投入使用。農藥作為農業生產效率提高的輔助手段,在制造和使用方面都己經十分成熟,技術普及率很高。在成本及發展循環經濟方面也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因技術和生產投入問題國內外均沒有什么大的突破,缺乏競爭力,雖然贏得叫好,但不能廣泛發展,因此農藥替代品的威脅比較低。
3、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對于農藥行業來說,供應商主要分三類。一類是農藥生產和服務設備的維護、修理及備品備件的供應商,這方面的材料成本在農藥總成本中的比重不大,一般在10%~15%之間,且這類材料的市場一般處于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因此,這一類的供應商的影響有限;第二類的供應商是原料供應商,原料成本占農藥總成本的40%~50%,農藥的主要原料為石油類產品,除某些產品的特殊原料供大于求,隨著資源的短缺現象的日趨嚴重以及運輸成本的上升,這類供應商的影響會有變大的趨勢;第三類是能源,能源成本消耗一般占農藥成本的10%~20%,是農藥成本比重中僅次于原材料的一項,能源成本以蒸汽和電力為主,雖然中國的電力行業是壟斷行業,電價是由國家確定,但一般大、中型農藥企業都配備自備電廠,所以這方面的供應商的影響也十分有限。綜上所述,對農藥行業來說,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也比較弱。
4、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從農藥行業的特點分析,購買者的議價能力主要來自對農藥質量、價格、交貨期的要求;對產品多樣性的需求;對售后服務的要求和付款條件的要求。因為農藥用途的特性,農藥的買方主要是農民。目前在中國市場,農藥的流通主要分兩種形式,一種是由省、市、縣的農資公司代理(簡稱代銷),農民到他們的經銷點進行采購;另一種是企業進行定點直銷,農民根據需要進行選擇。采用代銷方式的農資公司一般會對農藥的品牌、質量比較注重,而直銷則更多是農民對農藥品牌、價格的關注,而對農藥的質量則是達到國家標準即可。因歷史原因形成的市場習慣,中國農藥市場以代銷為主。因此農資代理公司對農藥的買方來說選擇的自由度較大,同品牌各農藥企業為擴大市場份額,往往打價格戰,導致行業的利潤大幅下降。由于顧客的集中性(由省、市農資公司代理)、生產廠商的分散性以及農藥的同質化決定了顧客的轉換成本比較低,所以農藥行業買方(代理商)威脅比較大。
5、行業企業之間的競爭
通過對中國農藥行業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分析,中國農藥企業之間的競爭和競爭的激烈程度主要受以下幾方面的影響:首先是企業產品之間的競爭,農藥品種之間存在產品的更新換代,新型的農藥產品附加值高、利潤高、效果好,但價格競爭力差;工藝技術水平越高,生產的農藥產品質量越好,成本越低,競爭也就越激烈。如敵敵畏農藥,在市場需求一定的情況下,競爭當然十分激烈。影響企業間競爭程度的第二個因素是企業的生產規模,農藥是國家統一標準商品,農藥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是靠打價格戰,而降低農藥單位生產成本的最主要的辦法就是發展規模經濟,通過采用大型的生產裝置進行規模生產,降低能耗、設備分攤、管理、人力資源、財務等成本。影響企業之間競爭的第三個因素是國家對農藥產業的相關政策。中國農藥產業的發展取決于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情況,同時也取決于國家對農藥產業的發展政策、規范等,經濟的增長將會拉動農藥需求的增加,給農藥企業帶來機會,同時國家對環保治理的控制也影響農藥企業間的競爭程度。
在不同時期,國家的產業結構會因為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而有所不同。例如,西方工業革命時代,紡織工業一直處于主導地位,但如今,信息、通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成了眾多國家的經濟支柱。在全球化的時代,國家政府部門基于國家競爭力提高、產業合理布局以及國家安全等原因,會不斷地調整產業結構,因此行業環境也會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在我國,長期以來產業布局不盡合理,整體產業過多集中于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而知識密集型行業的企業嚴重不足。我國在“十二五”規劃中,加強引導產業調整,引導產業向第三產業發展。因此受這種產業導向的影響,我國許多傳統工業企業開始重新思考企業的發展方向,并持續進行戰略運營方向的調整。在上海主板中100多家較早上市的公司中,目前已有50%以上的公司通過資產重組等方式實現了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轉型,其轉型的主要方向則是醫藥、信息、傳媒和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