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生物專家夏立秋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和自身健康的日益關注,我國農業生產正開始從數量型向質量與安全型轉變,生物農藥已成為農藥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并將迎來它的快速發展期。
化學農藥雖然為農業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其毒性較高,植物中殘留農藥較多,并且會滲透到土壤、河流或地下水中,影響人們身體健康,降低土壤質量,造成環境污染;由于長期使用某些化學農藥,導致抗藥性害蟲從最初的十幾種擴大到現在的400多種;隨著環保因素在國際貿易中日趨重要,我國農產品出口因農藥殘留受到嚴重影響,僅1998年因此被退貨即達74億美元。作為化學
農藥使用量居世界第一的國家,我國對化學農藥的控制已經到了非常緊迫的時候。生物農藥是指來源于生物并可對特定的害蟲具有控制特效,且對公眾安全性極高的農藥。由于21世紀環保意識的強化,化學農藥的負面作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高效、安全、經濟、使用方便及與環境相容的生物農藥因此成為農藥產品的發展方向。此外,新品種化學農藥的開發,往往需要投入上億美元,耗時長達數年,而生物農藥的開發投資相對較少、周期較短,在使用成本上目前已與化學農藥接近,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夏立秋教授介紹,生物農藥現在主要有三大類,蘇云金桿菌殺蟲劑、病毒殺蟲劑、植物提出液殺蟲劑。蘇云金桿菌殺蟲劑是目前生物農藥研究和開發應用最成功的殺蟲劑,約占生物農藥總量的90%以上,能防治150多種鱗翅目害蟲,藥效比化學農藥提高55%。不僅避免了化學農藥帶來的種種弊端,防治效果也明顯強于化學農藥,顯示出生物農藥的巨大作用。
據了解,我國計劃到2005年使生物農藥使用量占到農藥總量的30%,2015年占到50%。目前我國農藥耗用量每年達150萬噸以上,按此比例計算,2005年需生產農藥量45萬噸,2015年達75萬噸,而目前我國生物農藥年產量僅8000噸,在農藥總量中不到1%,發展潛力顯而易見。
“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在1992年就明確要求在全球范圍內控制化學農藥的銷售和使用,生物農藥的用量在近年內要逐步達到60%。美國、英國、日本、巴西等國家均已下令逐步取締化學農藥。目前,生物農藥全球市場銷量比例已達農藥總量的20%,銷售額達80億美元,而要在近年達到60%的市場占有率仍需迅速發展。
為鼓勵生物農藥的快速發展,農業部和石化局均對生產農藥的發展采取了相應的支持政策,化學農藥殘留物受到嚴格監控,通過創建“全國無農藥殘毒放心菜(果)活動”,對各地蔬菜、水果生產和銷售進行嚴格管理,一些地方政府還對生物農藥的使用者實行高達價格50%的補貼政策。我國在863高技術計劃和2015年中長期科技規劃中,均將生物農藥列為重點攻關項目。專家預測,我國生物農藥在科研、生產和市場方面都將得到迅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