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3月18日,農業部關于印發《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以改善化肥過量施用、盲目施用等問題,帶來了成本的增加和環境的污染。
如何改進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不合理投入,成為各方討論的問題,河南萬莊農資集團提出“復混肥C2F”的新模式,通過定制化生產,來解決化肥使用零增長的問題。
現狀
我國化肥用量世界第一
我國是化肥生產和使用大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化肥生產量7037萬噸,農用化肥施用量5912萬噸。專家分析,我國耕地基礎地力偏低,化肥施用對糧食增產的貢獻較大,大體在40%以上。我國農作物畝均化肥用量21.9公斤,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畝8公斤),是美國的2.6倍,歐盟的 2.5倍。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長江下游地區和城市郊區施肥量偏高,蔬菜、果樹等附加值較高的經濟園藝作物過量施肥比較普遍。
目前,我國有機肥資源總養分約7000萬噸,實際利用不足40%。其中,畜禽糞便養分還田率為50%左右,農作物秸稈養分還田率為35%左右。重化肥、輕有機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輕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輕磷鉀肥“三重三輕”問題突出。傳統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導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現象比較普遍,機械施肥僅占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的30%左右。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日前表示:“中國化肥、農藥用量相當大,生產和使用量都是世界第一。但化肥、農藥的利用率比發達國家低15%~20%,降低使用量、提高利用率勢在必行。”
農業已成最大面源污染源
今年4月,農業部首次公開承認,農業已超過工業成為中國最大的面源污染源,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說,中國農業資源環境遭受著外源性污染和內源性污染的雙重壓力,農業可持續發展遭遇瓶頸。在這一背景下,農業部昨天表態,化肥、農藥要減量使用,農膜、秸稈要做無害化處理。
張桃林還表示,我國農業已超過工業成為我國最大的面源污染產業,總體狀況不容樂觀。張桃林指出,我國土壤和水體污染及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日益加劇,一方面是由于工礦業和城鄉生活污染向農業轉移排放,導致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下降;另一方面也由于化肥、農藥長期不合理且過量使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和農田殘膜等農業廢棄物不合理處置,造成農業面源污染日益嚴重。
危害
過量施用化肥,“喂瘦”土壤
施用化肥的目的就是讓土壤變得肥沃,多打糧食,而過度且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則會讓土壤變得貧瘠。據專家解釋,合理的化肥施用量有利于增加農產品產量,但是過量施用化肥不僅容易增加農作物的病蟲害,還會導致土壤中養分濃度過高,從而不利于種子的發芽和根系發育。
《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1991年中國化肥施用量2805.1萬噸,到2013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5911.9萬噸,使用量提高了一倍。而我國谷物總產值從1991年的39566.3萬噸,到2013年增長到55269.2萬噸,漲幅不足40%,可見,化肥使用量與農產品產量并不存在絕對正比關系,不是化肥施用越多越好。
業內人士表示,決定肥料利用率高低的關鍵是施肥技術,其次還受肥料品種、土壤類型及作物種類的影響。最關鍵的是如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化肥的過量使用、盲目使用,不但會損耗基礎地力,增加種糧的成本,還會危及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過量施用化肥,或是霧霾元兇
在大城市,霧霾這種天氣大家已司空見慣,霧霾形成的原因媒體也報道多次,無非是機動車尾氣排放、工業污染、燃煤污染、施工揚塵以及外來污染,甚至露天燒烤。但這不是中國空氣污染答案的全部。還有一個重要污染源,一直被社會忽視,是PM2.5指數被持續推高的重要原因——氨氣污染。氨是PM2.5中絕大多數二次顆粒物形成的根本原因。
氨是從哪里來的呢?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宋宇等人的研究表明,畜牧業、農田化肥施用共貢獻了87%的氨,兩者分別占54%、33%。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劉學軍持類似觀點,認為農、牧業在氨來源中占90%以上。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白由路博士說,由于大氣霧霾的影響,人們開始注意到農田氨排放對大氣質量的影響,其中影響大氣透明度較大的二次顆粒物是硫酸銨和硝酸銨,組成該物質的銨主要來源于農業排放。據筆者統計,每年來源于農業排放的氨有890萬噸左右,其中農田的氨排放為470萬噸,占農業排放的53%。大氣監測結果表明,PM2.5中含氨7%~9%,也就是,農田中排放的氨每年可形成5000多萬噸的PM2.5顆粒。
破題
復混肥C2F——為土壤量身定做化肥
C是指消費者,F則指工廠。復混肥C2F就是農民需要什么化肥,需要多少,生產企業就通過科學配比進行定制化生產。
定制化生產可不是一家一戶的農戶都能做的,得達到一定的規模。河南萬莊農資集團董事長趙慧清表示,隨著我國農業經營方式的改變,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增加,C2F定制化生產客戶就是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趙慧清認為,化肥工業規;a與農業種植小農經濟不對稱是化肥產業最大的矛盾。而C2F定制化生產則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農戶從工廠直接訂貨,壓縮了各級經銷商等中間環節,價格能降低20%左右。
C2F定制化生產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萬莊C2F定制平臺的追溯體系,每一袋化肥都可進行質量追溯,從根本上杜絕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
C2F大平臺,等你來入駐
目前,位于河南省湯陰縣萬莊物流園區內的800畝C2F運營中心已經規劃完畢,已有三家企業入駐。該中心規劃建設10萬平方米的原材料倉庫、10萬平方米的生產加工廠房和5萬平方米產品倉庫,以及鐵路專用線、辦公及質檢化驗中心,另有訂單處理系統、土壤分析系統、質檢化驗系統、VMI倉儲管理系統等軟件設施。未來計劃在萬莊自建的10個物流園區都配套一個生產規模30萬噸的C2F運營中心。此外,在萬莊自建的10個物流園區也都將配套一個生產規模為 30萬噸的C2F運營中心。
趙慧清說,要想實現化肥的定制化生產有兩個必要的條件,一是生產設備小型化,二是化肥生產去中心化。大型設備機器一開就出來幾萬噸化肥,根本不可能進行定制化生產。萬莊的理念是我來搭臺你唱戲,C2F生產運營平臺對其他化肥企業開放,只要是有資質的企業經過篩選后都可進駐C2F運營中心。整個C2F運營平臺就像一個定制肥生產超市,通過萬莊的電商平臺獲得訂單,在定制中心生產自己的產品,再通過萬莊的物流體系把化肥配送到使用者手里。
化肥零增長,靠的就是“定制”
C2F定制化生產,就像是測土配方施肥的升級,它與測土配方施肥最大的不同是更加細分,更精準C2F運營中心的機器都將是適合定制化生產的小型機器,可以對一定區域面積的土地進行符合其土壤特性的個性化生產,以減少過度施肥帶來的資源浪費。
“和測土配方施肥相比,C2F定制化生產更注重于可行性和精確性!壁w慧清說,通過土壤分析得出適合土壤的配方,在C2F運營中心進行生產,萬莊擁有的物流體系和電商網絡同時可以提供物流和交易服務,可以實現化肥的配方、生產、交易和配送,讓土壤用到科學合理的肥料。最終達到減少化肥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