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山東半島北側的煙臺港,1978年,進口我國的第一船化肥在這里靠岸;36年后,這里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化肥出口港。
在煙臺港43號泊位,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把一袋袋剛剛通過鐵路運來的國產尿素拆包、篩分、破碎、清理裝船。5萬噸尿素全部裝完一艘船總共用時不到24個小時。一天后,這艘船將啟程開往印度。
2014年,我國化肥總出口量1600萬噸。由煙臺港發出的有850萬噸,成為中國第一、也是世界第一的化肥出口港。
然而,人們或許沒法想象,36年前,在我國國產化肥無法達到自給自足時,從國外進口的第一船化肥也是從煙臺港入關的。煙臺港集團公司總裁、煙臺港股份公司董事長紀少波至今依然對此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紀少波說,化肥船的第一船從日本進口的,兩萬三千噸,叫“奧克塔”,還有“奧迪”,兩條船,一噸20包,幾十萬包得靠人一包一包灌。煙臺港真是“老婆孩子齊上陣”,要保證農用,每個人每天下班還要加班灌。紀少波回憶:“我那個時候是裝卸一線的崗位,也參與過化肥灌包,一點一點地稱,最后還用針跟繡花一樣縫包,我都干過。這樣的話我們就打開了局面。”
隨著化肥進口量的不斷加大,港口陸續從日本等發達國家進口了灌裝機等設備,提高效率,減少誤差。到1990年前后,煙臺港的灌包能力已經達到每晝夜25000到30000噸,煙臺港也由此成為我國第一大化肥進口港。
隨著我國化工企業的迅速發展,國產化肥不僅能夠自給自足,還出現了富余,開始出口了。
煙臺港芝罘灣港區整車物流 央廣網發 譚明新攝
煙臺港芝罘灣碼頭化肥裝卸作業 央廣網發 姜山攝
煙臺港芝罘灣碼頭散化肥出口裝船作業 央廣網發 修許罡攝
2002年,中國出口化肥的第一船從煙臺港起錨,開往新加坡。從此,煙臺港擔負起了另一種責任:嚴把好質量和裝船效率兩道關口,吸引并留住客戶。紀少波說,出口化肥要求質量非常高,涉及到力度、密度、濕度,還要保證裝船時間。只要濕度超過70%以上,煙臺港一律不準作業。另外,慣例上船要等泊位要跟貨主要錢,煙臺港也沒那么做:“我們是把保證質量的目標貫穿到我們港口的生產指揮系統當中。”
從第一船出口的4500噸化肥,到2014年的850萬噸。13年間增長近2000倍的數字背后,是煙臺港對化肥出口操作程序的嚴格堅守。紀少波驕傲的說,13年時間,沒有一條船是不清潔的,沒給貨主造成任何商務索賠。所以煙臺港就有信用度:“我們認為出去的化肥不是某一個貨主的問題,它是代表了我們中國。”
目前,煙臺港正在打造化肥“FOB煙臺”價格體系,計劃通過現期貨貿易平臺和價格指數的搭建,不斷擴大中國在國際化肥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在紀少波看來,一個港口不光是一個企業,要站在國家的角度上來做。
現在,中國大顆粒化肥已經步入世界品牌行列,受到廣泛認可。煙臺港也開啟了新的經營發展模式。
今年7月20號,煙臺港在幾內亞投資的博凱內斯碼頭建成,從開工到簡易投產只用了105天。紀少波說,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讓煙臺港又找到了新的發展契機:“’一帶一路‘這個平臺作用非常重要,實際上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作為港口,應該做到高質量、高標準、快速度,以最低的物流成本把中國的產品運出去,讓它永遠在國際上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