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2015年度新一輪招標工作的啟動,一年一度的化肥商業淡儲拉開大幕。這項執行已經超過十年之久的行業制度有效緩解了化肥常年生產、季節性使用的突出矛盾,在春耕用肥期間起到了“保量穩價”的蓄水池作用。
但是隨著市場以及相關環境的變化,淡儲制度也在與時俱進的調整,無論是從規模數量、承儲種類還是考核指標上,都在向著更加科學和貼近市場的方向邁進。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下發通知,對原有的淡儲制度進行了修訂。形成了《化肥淡季商業儲備管理辦法(2015年修訂)》(征求意見稿),根據新管理辦法,今后化肥淡儲管理主要將會發生哪些方向性的變化?本報記者特為此專訪相關人士進行解析。
方向一
總量及時調整
管理范圍下放地方
早在幾年前,針對市場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就對現行的淡儲辦法做出一些調整方案,目的就是為了更加科學、更加嚴謹、更加公平地執行淡儲制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其中在淡儲總量的控制上,從2004年制度執行開始就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但是由于近兩年國內化肥產能過剩、供過于求,淡儲總量上又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對此相關人士表示:淡儲的規模在各個年度之間均會出現一些差別,目前上報國家的淡儲規模為1800萬噸,在這個范圍內會根據當年實際的市場環境進行適當的調整,譬如2014年的淡儲規模總量為1300余萬噸,如果市場依然持續供大于求的狀況,在淡儲控制的總量上將會有所減少,但如果這種跡象有所緩解,總量還會維持甚至是上升,所以淡儲的總量是根據每年的市場環境而變化的。簡而言之,就是在總量上限的范圍內根據年度情況及時調整。
而在新的淡儲管理辦法修訂案中,對于管理范圍作出調整。內容為:化肥淡儲除了中央淡儲外,在農業大省還有地方淡儲。化肥淡儲規模控制量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報請國務院批準后確定,再從規模控制量范圍內,根據全國化肥市場形勢和宏觀調控需要,確定年度淡儲總量,以及中央承儲企業儲備任務量和分區域地方承儲企業儲備任務量。不管是中央淡儲還是地方淡儲,利息均由中央財政給予補貼。如此一來,地方相關部門就涉足到淡儲管理的范圍之內。
對此,從業者擔心如此一來將會對一些輻射能力強、網絡優勢突出、跨區域經營的農資企業有所影響。相關負責人解釋,一旦修改辦法執行將會順接之前的淡儲工作,招標結果相互借鑒,一些企業的承儲表現在客觀上、無形當中形成了參考基數,地方相關部門將會采納并鼓勵網絡健全的農資企業繼續承儲。所以無論是國家管理還是地方管理,承儲企業的招標工作不會受到跨區域經營的影響。
方向二
承儲品種
將更貼近農民用肥需求
在以往的承儲品種上,單質肥一直是化肥淡儲的主體軍,但是隨著市場的推進和農民用肥習慣的轉變,國內流通的肥料品種在格局上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從而也對淡儲的品種上提出了新的課題。
目前市場上針對淡儲在品種上的調整存在兩種不同意見:以往農民施用化肥基本以單質肥為主,但是隨著近些年企業在產品上的轉型升級,新型的復合型肥料逐漸取代了過去的尿素和磷銨,農民的施肥習慣隨之發生轉變。其中,高氮復合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等品種受到農民青睞,在東北、華北、華南等糧食主產區和經濟作物主產區,單質肥的施用比例已經明顯的下降,所以針對當前的用肥習慣和主銷肥料來看,一些從業者認為單質肥的承儲量應該有所減少,復合型肥料的承儲比例該有所提升。
不過,在一些專家的眼中,復合型肥料雖然迎合了農民的施用習慣,但是出于配方的多變和各地土壤養分的不同,在淡儲的執行過程中難以操作,而且按照固定的養分比例制造出來的復合肥料違背了“測土配方”的科學性,譬如說在東北地區近些年大熱的“一炮轟”就對土壤帶來了極大的傷害,盡管解放了農民,但是造成了肥料的使用過量和對土壤的傷害。所以繼續承儲單質肥有利于“測土配方”的執行。特別是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了實施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并由農業部提出并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下定決心要為土地“減肥”。所以在“精準施肥”的前提下,固定配方的復合肥難以滿足我國土壤的實際情況。
不過,增加有機肥、中微量元素肥料和生物肥料是業內的共同呼聲,在今年年初農業部發布的報告中指出,當前我國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低,有機肥資源總養分約 7000多萬噸,實際利用不足40%,其中畜禽糞便養分還田率為50%左右,而且存在施肥結構不平衡的現象,重化肥、輕有機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輕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輕磷鉀肥“三重三輕”問題突出,所以在承儲中增加一定的有機肥、中微量元素和生物肥料有利于改善和提升我國的耕地質量,同時有利于從行業政策的氛圍角度推廣和實施科學施肥。對于上述聲音,相關人士表示,今后淡儲的品種將會向更加科學的方向調整。今年關于化肥增值稅恢復的稅改政策中就對鉀肥作出調整,而對于有機肥就繼續免征增值稅,所以業內包括淡儲在內的相關政策仍將延續主流基調。
方向三
資質要求更高
監管力度更大
在新的修訂案中,對于承儲企業資質有所提高。由過去舊版中要求承儲企業注冊資金原則上不低于3000萬元提高到了5000萬元,要求企業總部或聯合體牽頭企業上一年度的注冊資本(金)不低于5000萬元(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內承儲企業承儲本區域淡儲任務的,上一年度的注冊資本(金)不低于1000萬元),聯合體參與企業要求上一年度的注冊資本(金)不低于3000萬元。
而在招標辦法中明確提出了對承儲企業實行一次招標、三年穩定、獎優汰劣的辦法。經招標確定的承儲企業,承擔儲備任務的有效期原則上為三年,委托單位與承儲企業分年簽署委托協議。在此期間,完成當年淡儲任務并有意承擔下年度淡儲任務的承儲企業,應向委托單位提交上年度承儲任務完成情況報告及下年度承儲任務申請,由委托單位認可后與其簽署下年度承儲協議書。這樣做有助于調動承儲企業的積極性,同時也保證了淡儲的平穩性。
對于淡儲考核指標進行細化,提出主要考核指標的區域內的累計調入量、均庫存量、峰值庫存量,并作出了具體要求。一旦發現承儲企業存在弄虛作假、銷售假冒偽劣化肥、所銷售化肥實際含量及重量與標準含量及重量不符等問題,終身不得承擔化肥淡儲任務,并根據違規程度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從以上的細則中我們不難發現,新的修訂案中對于承儲企業的資質要求更高、監管和處罰力度更大。相關人士分析,目前我國化肥淡儲規模足以應對市場的波動,參與的承儲企業范圍廣、數量多。在承儲的過程中不免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增加了監管難度,這些現象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對于現有制度存在一定的沖擊,所以淡儲隊伍在加強嚴格核查的基礎上,發現有企業不規范就必須淘汰出局,逐漸精簡淡儲隊伍,有助于現有企業逐步做大做強,同時方便監管。
在化肥商業淡儲的進程中,相關協會、承儲企業和個人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作為一項保障糧食安全、維護“三農”利益的制度,淡儲也在一步步地走向完善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