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復肥會議召開在即,照往年慣例,這無疑已傳達出肥市即將轉暖信號,因為自此以后,伴隨廠家冬儲政策日漸明確,市場將進入為期3個月左右的冬儲備肥期,屆時廠家收款,下游經銷商建倉,市場如火如荼。但就目前業內反饋來看,本年度冬儲市場表現或難達往年水平,基于對后市的看空預期,部分業內資深人士開始加入到呼吁出口零關稅的行列中來,而究其癥結所在還是因為市場供需雙重承壓。
來自2014年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僅磷肥一項總產能到14年就已達到2360萬噸(折純P2O5),而消費量僅1200萬噸(折純P2O5),過剩量幾近一半,積重難返。雖然業內越來越認識到產能過剩給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近兩年各地一銨產能擴增速度也開始陸續放緩。但據金銀島預算,2015-2017年內,我國磷酸一銨總產能仍將達到1937萬噸,而磷酸二銨產能也將達到2000萬噸左右。但我們目前能做到的也只是保證基數不再過快增長,要想最終實現去產能、調結構的目標,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回顧今年化肥各種優惠電價、運價相繼取消,沉溺已久的化肥增值稅再次回歸臺前,也正是表明了政府推動化肥市場化的決心。但顯而易見,對化肥企業來說,各項政策實施背后,卻是高附加的生產成本。2008年之前,廠家也許可以順利將它轉嫁到下游,最終到 農民身上,但伴隨市場可選擇性日漸增多以及終端經濟、糧食作物利潤空間逐漸縮水,這也最終淪為了生產廠家的一廂情愿。近期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9月磷肥價格比去年有所上漲,但仍低于2013年的平均價格。特別是加收增值稅之后,規模企業磷酸二銨噸價平均增加130元。磷肥行業前8個月的利潤約為14.9億元,僅增值稅一項就會在第四季度抵扣12億元左右。冬儲市場臨近,磷肥行業多方承壓,糧食量增價減已成定局,下游備肥積極性較往年明顯走弱,氮磷鉀復合肥冬儲預測價格較往年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業界只能將希望寄托于國家政策層面,于是“建議化肥零關稅”應時而生,但一項政策的制定,要權衡多方利益,既要保證行業健康發展,又要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絕非一方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