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的事件時有發生,中央電視臺10套《走近科學》欄目日前推出《農藥的秘密》專題記錄片,向公眾普及農藥知識,讓媒體客觀公正科學報道農藥,這讓農藥行業從業人員備感欣慰。不過,提起殘留農藥超標,農藥企業還有“三點”要說。
使用環節能否得當點
“我們生產的農藥都是好農藥,但農民如果超范圍、超劑量、反復使用,或者不按使用要求用藥、違反安全間隔期規定等,都會導致農藥殘留超標。”山東中農聯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輝說。
許輝表示,雖然近些年來相繼發生“毒豇豆”“毒生姜”事件,但農藥本身并沒有過錯,究其原因是由于農民缺乏農藥知識、亂用藥所致。農業生產者必須掌握和運用農藥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則,嚴格按照農藥合理使用的要求規范用藥,同時要注意預防農作物產生藥害、預防產生抗藥性、預防人畜中毒。說到底,就是要把 “用”的環節管起來,管好、管住、管到位。
農藥企業認為,控制農藥殘留超標,必須從源頭抓起,而且要多管齊下。這些事件給農藥企業提出了新的課題,那就是農化服務必須接地氣。防控不同作物的不同有害生物,要有不同的用藥技術要求。
湖南萬家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安輝表示,隨著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出更高要求,農藥企業必須要有新舉措,既要賣產品,也要賣服務。
“為了提高科學用藥水平,實現農藥零增長目標,要堅持統防統治,科學、合理、安全使用農藥,達到有效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的目的,確保農作物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目前,公司專業化服務面積超過40萬畝,既減少了農藥用量、提高了農藥利用率,又減少了防治次數,還在服務中創造了效益。”黃安輝說。
殘留超標能否查清點
濟南中科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成民認為,無論是海南“毒豇豆”事件,還是山東“毒生姜”事件,有些媒體沒有調查清楚就發表觀點,不僅對農藥行業造成負面影響,也給種植業者造成經濟損失。
據劉成民介紹,今年4月,一則“北京草莓農藥殘留超標”的新聞在社會上流傳開來,使大量鮮果無人問津,草莓價格一落千丈,草莓及相關行業受到了嚴重沖擊。對此,政府相關部門及時組織資質機構進行全國范圍的檢測。結果顯示,在北京市全范圍抽取的175個樣本均未檢出乙草胺。江蘇、湖南、陜西等地也相繼對當地草莓進行了抽檢,結果均顯示無乙草胺殘留。
此外,很多媒體對于農藥殘留和農藥超標的概念分不清楚,也讓農藥企業很苦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副主任顧寶根指出,中國是農藥監管很嚴的國家,農藥殘留不等于農藥超標。同發達國家一樣,中國制定了嚴格的殘留限量標準。近年來,在農業部例行檢查中,蔬菜等農產品合格率達到97.9%,遠高于一般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當。只要農藥殘留量低于國家標準,農產品質量就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大可不必談藥色變。
殘留監管能否嚴格點
湖南農大海特農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鄒勇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加強農產品采前、收前和加工、流通領域的農藥殘留監管。農產品采前、收前農藥殘留管理是一個控制農產品農藥殘留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必須進行嚴格監測。農產品加工、流通環節的農藥殘留監管是農產品達到消費者購買之前的最后一道關口,也必須嚴格監管。國家應該開展全面、系統的農藥殘留監測工作,不僅能夠及時掌握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狀況和規律,查找農藥殘留形成的原因,還可以為政府職能部門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提供依據。
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衛國表示,小宗作物常常是農藥殘留超標的重災區。目前,不少小宗作物面臨無藥可選、無藥可用的困境。為了緩解小宗作物用藥矛盾,浙江省將小作物農藥登記補貼列入省財政專項;云南省針對本省特色小作物三七生產中的主要病蟲害,組織多種藥劑的登記聯合試驗工作;陜西省積極探索獼猴桃及茶葉等安全用藥管理新機制。
“這些舉措很有指導意義,應該在全國推廣。有關部門也應該在資金上給予支持,在政策上進行引導。”李衛國說。
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明智表示,控制農藥殘留超標,產、銷、用全程均有責任,必須環環相扣、步步布防、層層扎緊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