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復合肥行業已經進入質量、品牌、資金、技術、服務等綜合實力的競爭階段。根據2015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推進化肥行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企業要主動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以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生態環境安全和滿足科學施肥需要為出發點,按照《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要求,調整化肥行業產品結構、提升創新能力、加強農化服務,切實提升行業增長質量和效益。預計未來復合肥行業將向規模化、高效化、低碳化、新型化方向發展,在肥料內的占比也將逐步提高。
第一、我國復合肥中小型企業居多,整合是必然趨勢
首先,行業發展所需。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5000多家復合肥生產企業中,產能在30萬噸以下的小型企業占90%以上,且該類企業中,只生產中低濃度復混(合)肥的企業至少有2600家,這些企業基本上生產復混肥,生產簡陋,開工率非常低。隨著復合肥行業的發展、競爭的加劇,以及復合肥本身具備的農業快速消費品的特征,行業整合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另外從對主要復合肥企業的產量監測來看,2014年全國產量20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三家,產量在100-199萬噸的企業約6家,產量在50-99萬噸的企業13家,產量在30-49萬噸的企業約11家,其他更多企業產量在30萬噸以下,尤其10-20萬噸的較多。據統計,2014年排名前二十家企業產量僅占復合肥總產量在40%。
其次,未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影響。土地流轉促進規模化經營,會明顯增加化肥、農藥的規模化采購,化肥使用者的化肥購買議價能力將明顯提高,如同規模采購可以獲得更低折扣一樣,必然要求化肥出廠價格更便宜。化肥生產企業要維持原有的利潤率和市場占有率,必須降低生產成本,如采用低價原料、實現多項產品聯產、加強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等,以此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利潤來源。
再者,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土壤狀況、作物品種差異較大,此外,運輸成本在企業的銷售費用中占據了較大比例,復合肥行業的經濟銷售半徑約為500公里,遠距離的運輸不僅降低產品性價比,而且在運力緊張的時候,面臨不能及時把貨物運輸到市場的風險,因此龍頭企業在化肥消費大省設廠則是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有效途徑,擁有品牌和營銷渠道的大型復合企業可通過復制生產營銷模式,迅速占領市場,競爭優勢突出。
預計重組整合主要有以下兩種模式:一是復合肥企業間橫向兼并重組。根據現有化肥企業的情況,未來的兼并重組將更加注重區域性整合,即在某一擁有資源優勢的區域,以一個或幾個較大的企業為整合主力,著力提升該區域的行業集中度;二是上下游一體化整合的工作將會大規模開展,即以大企業集團為整合主體,實行從生產到銷售或從銷售到生產的擴張,以延伸產業鏈條。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將有助于化肥企業加快“從發展基礎化肥向發展高端化肥,從發展初級化肥產品向差異化、精細化產品,從粗放型生產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產”的轉變,實現行業健康發展。
第二、新型肥料是主要發展方向
首先是政策導向。2015年3月,農業部通過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明確提出2020年實現化肥零增長目標;科學技術部則在《化學肥料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研發重點專項實施方案》中擬定到2025年化學肥料減施20%的科研目標。實現化肥“零增長”,需要控制化肥使用量,我國是農業大國,用僅占世界7%的耕地總面積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糧食產量必須得到保證。如何在不增加甚至減少化肥使用量的基礎上保證糧食產量和品質?答案無疑就是大力發展新型肥料。另外在2015年7月工信部對推進化肥轉型意見中指出,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產品質量為目標,大力發展新型肥料,力爭到2020年,我國新型肥料的施用量占總體化肥使用量的比重從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30%。
其次是國家大力推進低碳減排的施肥模式,發展現代生態農業,要求化肥產品向復合化、專業化、精細化轉變。因此,控制基礎肥料總量,在新型化肥產品上加大開發力度,將是根本出路和未來方向。隨著農民科學用肥、平衡施肥意識的增強,國內新型肥料開發正在加快進行,新型肥料將進入一個加速發展的新時期。
再有,土地集約化經營加快推進,將促進化肥產品結構優化,與需求更緊密對接。規模化種植模式,有利于測土配方施肥,提供農化服務。同時,具有更大化肥消費能力的規模經營者或合作社,對化肥產品的鑒別能力將明顯提高,會在市場上選擇技術含量更高、價值更大、效果更好的化肥產品。這也要求化肥生產企業必須加強工藝和技術創新,優化產品結構和適應市場需求。
第三、龍頭企業結構調整,新型肥料收入占比增加。復合肥企業數量龐雜,龍頭企業是行業發展先導。從2015年金正大(002470,股吧)半年報中看出,企業的收入結構已發生了悄然變化,控釋肥、硝基肥等新型肥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一半,其中控釋肥收入是所有肥料中收入最高的產品;另外從企業毛利率方面來看,新型肥料的毛利率在20%以上,遠遠超過企業的平均毛利潤,其中水溶肥毛利潤最高達42.7%。預計后期隨著大企業的轉向,新型肥料的占比將逐步提高。
第四、農資電商興起,逐改統銷模式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以及對市場和需求的樂觀判斷,近年以來,傳統農資生產企業、傳統流通企業、電商平臺公司等紛紛布局農資電商。一方面電商優勢顯著。電子商務改造了傳統生活方式,方便了人們購物、銷售、結算和生意人之間的經濟往來,使得我們獲得各種產品及服務的速度大大加快,豐富性也大大增強。
另一方面是政策導向。國務院5月7日正式出臺《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310328,基金吧)的意見》,其中強調,要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并且鼓勵農業生產資料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意見》提出,加強互聯網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引入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等現代管理理念和方式,研究制定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出臺支持政策措施。
再有農資行業轉型所需。我國傳統農資行業目前的市場銷售模式正遭遇市場競爭激烈、供需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成本加大、風險增高、各環節利潤逐漸降低的歷史低谷期,而最大的問題是農資供應嚴重過剩、中間渠道多而臃腫、系統農技服務缺失、行業高度分散。而當農資遇上互聯網,這種信息不對稱和效率低下的環節將被互聯網取代、提升。另外土地流轉加速,合作社、種植基地逐漸取代分散農戶成為經營主體的商務模式,為農資電商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農資電商使從廠商到經銷商、再到零售店、最后到農民的四級體系變為從廠商、經銷商、零售店聯盟,直接到農民的扁平化結構。發展農資電商平臺的銷售模式具有顯著的優勢,前景美好,趨勢明顯,其在未來2-3年內將會對整個農資行業進行重新洗牌。
第四、農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科學施肥落地
農化服務是農業化學和現代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的基本概念是以劃分產品為中心,農民和耕地為服務對象,應用系統工程思想和農業化學基本理論,對肥料的生產、銷售和施用予以科學的組織、調配和使用,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提供社會服務。農化服務體系的完善程度和服務水平,可以反映一個國家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水平。而現狀是,復合肥企業只注重于肥料的配方和產品的宣傳,忽視具體施肥指導,同時限于自身實力,多形式于農化服務,這不僅降低了復合肥產品的差異性價值,還制約了復合肥市場的進一步開發。
對于強化農化服務。首先加快轉變經營理念。要適應農業深化改革和集約發展的新要求,從產品制造向服務制造轉變,通過農企對接、貼心服務,拓展新的發展空間。二是推進專業化農化服務體系建設。整合企業農化服務專職隊伍,提高服務科技含量,構建集測土配方施肥、套餐肥配送、科學施肥技術指導、農技知識咨詢培訓、示范推廣及信息服務等為一體的農化服務網絡體系。三是創新農化服務模式。圍繞現代農業發展,根據作物種類、種植方式、耕種群體的變化,分別推出現場配制、大戶定制、大配方小調整等不同的商業服務模式,并通過電商平臺開展跟蹤服務,贏得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