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尿素
國內尿素產業發展極不均衡,新疆、內蒙古企業憑借優厚的資源、政策優勢及較為先進的生產工藝,近年來發展迅猛;而傳統生產區域如山東、華中、華北(主要指山東、山西、河南地區)則受其低價貨源沖擊加之自身成本、工藝等限制,生存狀況堪憂。近年來新上裝置陸續投產,制約并影響現貨供應,截至發稿,中宇資訊統計全國尿素總產能約為8300萬噸左右,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尿素裝置產能約1000萬噸左右,其中包含在建暫未投產的項目。
就尿素本身而言從初期的高額利潤,到后期的扎堆上馬,再到后期的穩利有序理性發展,尿素行業需要走的路還很長,還將面臨一次大的洗牌,產能結構將得到優化。未來要么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要么產能進一步過剩,企業間死拼,而供應充足也意味著尿素的暴利時代已經終結。
宏觀方面:
從產業周期來看,過去10年大宗商品牛市使得大宗商品生產投資大幅增長,而中國經濟卻面臨逐漸轉型,商品需求增速逐步放緩,供需平衡將逐步由供不應求向供過于求轉變,商品承壓下行趨勢亦更加明朗。目前主導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不是流動性寬松,而是實體經濟需求不足,庫存高企,產能過剩,中國經濟放緩和歐元區經濟衰退是今年全球擔心的主要兩個潛在風險和商品市場利空因素。”
原材料方面:
目前國內的尿素原材料無非是煤炭和天然氣,天然氣大多集中在中國的西北和西南地區為主,每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當地氣頭裝置都會出現大面積的減產或停車,天然氣價格預期存在上漲可能性,且氣價上漲幅度較大,最直接影響就是導致氣頭尿素競爭力急劇下滑,最終因成本上漲速度高于尿素價格上漲速度而退出尿素市場。以煤為原料的尿素生產企業將出現兩極分化,一是煙煤產尿素比重加大,二是一大批“1830”以下的小尿素裝置將最終退出市場,焦爐氣產合成氨、尿素比重加大。
運費方面:
自1997年至今,十六年來我國鐵路運費上漲13次運價,而現行中國鐵路貨運機制形成于2002年,鐵路擴建增速遠低于流通貨物量增速,鐵路運力不暢問題難以解決,故國家發改委與鐵道部先后9次上調鐵路運輸價格,平均每噸公里從4.25分提至13.01分,以此來緩解鐵路運營所面臨的資金壓力。近期市場傳聞鐵路貨物運費噸公里將由0.12元上調至0.15元,官方文件暫未出臺,就整個化肥行業而言,遠距離運輸成本增加是必然,品牌區域差價加大,無優勢企業承壓更重。火運、船運有選擇性的企業,流通中對后者依賴性增加。長江沿線可充分利用水路優勢內銷、集港;此間的水陸差價、火運站臺、包裝倒換等費用可縮減流通成本。鐵路貨物運費預期上調,企業鋪貨節奏盡可能加快;但春運期間,火運為客運讓路、車皮緊張;另各地務工人員返鄉過年、人力緊缺等因素制約,運力有限,生產企業承壓嚴峻。可預見性上調,將被市場有序消化,逐級推進、最終由消費者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