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殘留事件頻發,有不負責任的媒體和專家禍水東引,將矛頭全部指向農藥,讓公眾普遍認為農藥就是危險品,必須將這些農藥統統禁用。筆者認為,農藥殘留事件頻發主要是因為農民對農藥“陌生”,社會缺乏正確認識,政府缺乏有序監管,企業缺乏社會責任,農民缺少正確引導。
縱觀農藥發展史,其社會地位如同坐過山車一般跌宕起伏。1962年在美國問世的《寂靜的春天》,直接導致了DDT被淘汰,農藥發展陷入低谷。到了 2004年,作家邁克爾·克萊頓在其一部小說中利用人物對話稱,“禁用DDT導致的死亡比希特勒殺害的人更多!边@是指,由于禁用DDT,全球90%瘧疾病例集中發生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人們不能使用DDT來殺滅蚊蟲,導致了更多的人染上瘧疾身亡。
今天,筆者不是要為DDT伸冤,而是要為整個農藥行業正名。大家要知道,農藥和很多醫藥都是“親家”,甚至很多醫藥比農藥的毒性還強,那為什么農藥的“毒”那么讓人難以釋懷呢?筆者認為,中國缺乏自上而下的監督、管理、責任機制,政府和媒體有權監督管理農藥企業生產,更有責任引導公眾正確認識農藥,引導農民正確使用農藥,而不是只對農藥說 “不”,一禁了之。
政府部門在對農藥禁限用時首先應對其再評價,高毒農藥缺乏的是嚴格管理和使用指導,不能一禁了之,不能因為刀砍死人而禁止買賣菜刀。政府不要被社會輿論綁架,要有理有據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引導公眾去正確的認識農藥,媒體要抱著客觀公正的態度去還原事實真相,而不是捕風捉影肆意放大事實。
隨著很多在農業生產中有突出貢獻的產品變成“明日黃花”,農民在生產中面臨無藥可用的難題,尤其是沒有專用的藥劑防治地下害蟲、土傳病害,產品更替出現“斷層”,農民要么自己承擔巨大的損失,要么就冒險使用高毒農藥。
總之,糧食高產離不開農藥,這需要各方發揮正能量,讓農藥發揮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