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劇毒、高毒農藥的使用,要有嚴格限制了。4月20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三審稿提出,國家鼓勵和支持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動劇毒、高毒農藥替代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加快淘汰劇毒、高毒農藥。劇毒、高毒農藥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新華網4月20日)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許為鋼,曾拋出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我國農藥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目前一年使用175萬噸左右的各種農藥,其中七成進入土壤、空氣和水域中,只有三成直接作用于目標生物體。而在化肥使用上,實際用量平均超過440公斤/公頃,單位耕地面積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千萬不要忽視農藥殘留的危害。農藥殘留在身體內,對健康造成了危害;殘留在土壤和水體中,對環境造成了重大污染。如果一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用于自身健康和環境保護,另一方面又放縱農藥殘留的存在,豈不是做了很多無用功?從這里可以看出,蔬菜瓜果禁用劇毒農藥,是一種“必要的限制”,農業生產面臨調整。
對農業生產而言,這何嘗不是一種保護?常到農貿市場買菜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買菜經”,其中一個就是買菜要買帶蟲眼的菜。特別是買葉菜,如果沒有蟲眼,品相越好越不能買。原因是菜被蟲子咬過了,說明農藥用得少;反之,沒有蟲眼,把蟲子都毒死了,說明農藥用得多。曾經的害蟲,一不小心“廢物利用”成了農藥殘留的標尺,這個冷笑話從一個側面表明,當前市場農藥殘留問題十分嚴重,人們十分關切。
消費行為是受消費心理驅使的。不要忽視這種消費心理的變化,特別是對農藥殘留的恐懼。隨著更多的人重視農藥殘留,以及檢測技術的進步,以后人們進農貿市場,很可能左手拿秤,防止短斤少兩;右手拿測試儀,查驗農藥殘留。而且,現在監管層面對農藥殘留也越來越重視。農業部在2012年曾經公布一項數據,我國制定了322種農藥在10大類農產品和食品中的2293個殘留限量,較之2012年之前有大幅度增加。這也意味著,農產品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農藥殘留,將越來越沒有市場,也很難進入市場。
何況,今天的農產品市場也是一個全球化市場,時刻面臨國際市場的競爭。日本“肯定制度列表”規定的農藥限量標準,達到62410個。曾有報道稱,一根大蔥要出口日本,必須進行200多項農殘檢測。這么嚴苛的國際市場,如果不能控制農藥殘留,如何才能“走出去”?而且,現在很多國外優質農產品已經“走進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如果在農藥殘留上遠遠落后于國外產品,就連“家門口的競爭”,我們也可能輸掉。
瓜果蔬菜禁用劇毒農藥,是限制也是保護。在環境壓力和食品安全倒逼下,現在市場需求和形態都已經進入了新常態,農業生產也要適應這種新常態,控制使用直至完全不使用劇毒農藥,推動農業走綠色發展道路。這既需要農民轉變認識,更重需要堵住源頭,控制減少劇毒、高毒農藥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開發更多新型生態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