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歷經5個月的馬拉松談判,中國鉀肥聯合談判小組最終與國際鉀肥供應巨頭就2015年鉀肥進口合同達成一致,價格為CFR315美元/噸,較去年合同價格上漲10美元/噸,其他條款不變。一貫廣受關注的鉀肥談判塵埃落定。
媒體以“世界最低價”報道鉀肥談判成果,業內人士認為鉀肥談判再次“贏在中國”。的確,近年來,中國鉀肥大合同價一直是世界最低價,中國已經掌握國際鉀肥價格談判主動權,每一年度鉀肥價格確定后,中國的進口價格成為國際鉀肥進口基準價。其他國家和地區都是以此為參考,并有不同幅度的上漲。
為什么中國鉀肥價格能成為世界洼地,鉀肥談判底氣何來,鉀肥談判贏在哪里?
第一,中國市場吸引世界目光。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鉀肥進口國之一,自2011年以來,每年的進口量都在600萬噸以上,2011年為640.19萬噸、2012年為634.21萬噸、2013年為602.97萬噸、2014年更是高達803.12萬噸,同比大幅增長33.19%.巨大的“鉀肥蛋糕”為外商所看好,特別是在國際鉀肥供大于求的困境之下,中國市場更成為外商眼中的關鍵所在。
第二,中國鉀肥發展戰略收獲成效。為走出鉀資源的長期困局,我國政府前些年就制定了鉀肥發展的三個“三分之一”戰略:三分之一國內生產,三分之一國外進口,三分之一“走出去”到國外辦廠。這一戰略的穩步推進,不僅讓中國鉀肥行業獲得更多主動權,更是悄然改變世界鉀肥格局。
近些年,我國鉀肥產量得到了快速發展,鉀肥自給率明顯上升。隨著國產鉀產能的提高,進口鉀所占比例由高峰的70%降到50%左右,對進口鉀肥的依存度降低,這也增加了我國在鉀肥進口談判中的話語權。我國鉀肥的“走出去”戰略也正在落地開花。截止到去年底,中國在10個國家運作了28個鉀肥項目,一些項目在建設、招標中,一些項目已經投產。
第三,鉀肥談判顯現“中國特色”。中國鉀肥談判已經建立聯合談判機制,政府主導、協會協調、企業參與,團結一致,在談判中形成強大合力。目前,中方聯合談判小組成員主要由中化集團、中農集團、中海化學等央企組成。參與談判的專家表示,中國是鐵礦砂最大進口國,但是我們的價格也是最高,幾乎沒有話語權;而在鉀肥進口方面不同,國內從上到下握成一個拳頭,這樣才能有效釋放我們的力量。
從被動到主動,鉀肥談判中的“中國力量”正在逐漸呈現,從困局到順境,中國鉀肥產業正在以智慧與努力實現自我崛起,改變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