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中國境外開發鉀肥產量最大的企業老撾開元集團
在老撾,一條6米寬的13號國道縱貫南北,路況時好時壞。而境內甘蒙省他曲縣,卻有一條9米寬,8公里長的水泥路,一路平坦,連接著國道和老撾開元集團。這條大道被稱作“開元大道”,是老撾境內少有的寬廣道路。
作為中國境外開發鉀肥產量最大的企業,老撾開元在擁有礦區面積140平方公里,儲量40億噸,為亞洲探明儲量第一。最重要的是,作為國家“走出去、反哺國內”戰略的響應者,他們僅去年就把接近11萬噸鉀肥運回中國,緩解了“需鉀大國”的需求。
雙贏
為國內運回急需鉀肥 反哺當地不僅是交稅
每天,一輛輛卡車滿載著鉀肥,從開元大道上老撾13號國道,穿過越南,到達老撾和越南合建的萬安港。有時,也會通過越南深羅港或泰國的一個港口。
在這兩個港口,鉀肥由輪船運往中國、韓國、菲律賓、馬拉西亞等亞洲國家以及毛里求斯等非洲國家。運到當地的鉀肥既可以作為化肥,還能深加工成工業產品。
去年8月,在穩固東南亞市場的基礎上,開元首次向中國國內提供鉀肥,一年下來,把產量三分之一共計11萬噸鉀肥由輪船運到了中國的北方。
老撾開元是鉀肥界境外開發企業中反哺國內的先行者。我國是一個“需鉀大國”,國家發改委曾制定了鉀肥行業發展“3個1”戰略,即依托國內生產1/3、國外進口1/3、建立海外基地生產1/3,以滿足中國的需求。
老撾開元集團總經理宋建忠說,公司不僅反哺國內,還反哺老撾國和當地百姓。他提到,僅在去年,公司就為老撾國繳納各種稅收500多萬美金,開元大道解決了靠近原始森林的兩個村子的出路問題。此外,該公司還通過為附近村民免費安裝自來水、義務助教,吸納村民為員工,幫扶當地困難的學生等,拉近中國企業和老撾國民的關系。
速度
“機動靈活”帶來效率打破鉀礦投產十年慣例
在化工領域深耕41年的宋建忠說,2008年,人們對國外開采鉀鹽并不看好,甚至有媒體報道說,“中國境外經營鉀鹽多年顆粒無收。”而一般來說,鉀礦從勘探到最后投產,需要至少十年的周期,而開元僅用6年,就完成了投產。
2011年,開元集團在老撾他曲縣開始搭井。老撾開元行政部部長助理雷志超清晰記得,2012年,地面工程建成,并試測試生產。今年,老撾開元的規劃是,一期50萬噸達產,二期250噸產能的廠區建設要推進。
“從看中到確定只用了兩年,從搭井到試生產也只用了2年。”這讓宋建忠也感慨,“能夠這么機動靈活并不容易,從上至下的高效率創新應變,確保了我們能夠快人一步。”先行者說
國內管理經驗不能照搬
屏蔽此推廣內容 趙思儉向記者透露,“現在,老撾還處于經濟發展初始階段,機會比較多,增速比較快。”對于海外投資,他也提醒必須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做好充分的準備。二是要尊重當地的老百姓,要入鄉隨俗,不能完全照搬國內的管理方式。”
“一個企業走出去了,帶來的是一串企業的機遇。”趙思儉十分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去海外發展。他以老撾開元舉例,總投資約12.5億美元的老撾開元,因為設備供應和基礎建設都是和國內企業在合作,帶動了約50億人民幣的設備出口,也帶動了20多億的勞務和建設產業。下一步,還打算在老撾建一個鉀鹽工業園,帶動上下游企業的一起發展。
而對于一帶一路的規劃,趙思儉認為這無疑是一重大利好。“首先這樣的規劃得益于國家的強大,給我們更加穩定和安全的投資環境。周邊國家的交通設施和基礎建設進一步改善后,也會降低了我們的投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