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農藥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農戶一直習慣用化學農藥而使生物農藥的發展沒有想象中的好,期待生物農藥會有好政策打破僵局。
農業部辦公廳近日印發《2015年種植業工作要點》指出,農業系統要擴大低毒生物農藥示范補貼試點范圍,創新推進綠色防控。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也強調要大力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利好政策出臺讓生物農藥企業為之一振,期望借此扭轉生物農藥長期以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目前我國有40多家生物農藥研究機構,在研發上保持著與世界同步的水平。國內生物農藥登記的品種有80多個,產品2500多個,發達國家有的品種我國基本上都有。然而,總體來看我國生物農藥產業發展緩慢。2014年,全國農藥行業843家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08.41億元,而其中130家生物化學農藥及微生物農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僅為284.34億元,占比還不到10%。
據了解,對于生物農藥,農藥生產企業不敢大舉介入,農業和植保系統不能大力推廣,農戶不愿大規模采購使用,是生物農藥發展難以實現突破的原因。
生產企業表示,研發生產生物農藥投資大、經濟效益差、回報周期長。由于生物農藥成分復雜、登記困難、實現規;彤a業化難,農藥企業普遍不愿意涉足。我國生物農藥生產企業普遍規模較小、效益低下,面臨發展困境。山西科谷生物農藥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秋義表示,他們公司研制的白僵菌產品,推廣多年市場仍沒有全面打開,影響了后續的科研投入和滾動發展。
在農業和植保等農藥推廣部門看來,生物農藥多數在施用三四天后才能見到效果,很難取得“一炮打響”的示范效果。加上生物農藥使用要求較高,推廣步履維艱。
對于農戶而言,使用生物農藥見效慢、成本高,同時農產品優質優價的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使用生物農藥的產品附加值得不到體現。
業內人士認為,有了國家政策的支持,生物農藥面臨的瓶頸可以突破。在多方合力下,生物農藥產品也有成功推廣的實例。如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新型天然蒽醌化合物農用殺菌劑,被列入國家星火計劃項目推廣產品,并獲歐盟ECOCERT有機認證。這種農藥對農作物的防病效果達到90%以上,且蔬菜、水果噴藥后第二天就可食用。自2008年推廣以來累計使用超過2000萬畝,增收節支43億元。
專家呼吁,生物農藥在中國正處于研發推廣的投入期。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在政策、資金、平臺建設等方面對生物農藥予以全面扶持,通過統防統治進行推廣。同時加強宣傳,提升相關群體對生物農藥的認知度,徹底打破“企業不愛、植保不推、農民不買”的僵局。
據悉,農業部《2015年種植業工作要點》還指出,要推進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和高效大中型藥械替代低效小型藥械,提高資源利用率,確保化肥、農藥減量目標的實現。這些政策給生物農藥產業帶來的紅利值得期待。
新聞鏈接
目前,我國生物農藥包括微生物農藥、農用抗生素、植物源農藥、生物化學農藥和天敵昆蟲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類農藥等六大類型,已有多個生物農藥產品獲得廣泛應用,其中包括井岡霉素、蘇云金桿菌、赤霉素、阿維菌素、春雷霉素、白僵菌、綠僵菌等。在技術研發方面,我國已經掌握了許多生物農藥的關鍵技術與產品研制的技術路線,研發水平與世界水平相當,并且在人造赤眼蜂技術、蟲生真菌的工業化生產技術和應用技術、捕食螨商品化、植物線蟲的生防制劑等領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專家觀點
從創新和推廣兩方面發力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徐漢虹:國家要積極推進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為支撐、市場為導向、技術為核心、產學研相結合的生物農藥科技創新體系。扶持優勢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引導并支持企業建立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建設技術交易平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建設和完善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物農藥專業化研究開發中心,增強市場競爭力。
山東省科學院激光所所長楊合同:農作物病蟲草害引起的損失最多可達70%,通過正確使用農藥可以挽回40%左右的損失。作物生長需要農藥,更需要生物農藥。國家必須在政策支持上發力,一方面是激活有機蔬果和生物農藥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是激發農民、企業、科研工作者三方發展生物農藥的積極性。
湖南省植保植檢站副站長唐會聯:國家應建立生物農藥示范試驗區,助推生物農藥產業發展?梢允紫仍谟袡C蔬菜、果樹、茶葉等作物及城市園林綠化等經濟效益較好的產業中實施生物農藥應用的補貼,再逐漸向生態農業產業區推廣,從而加快我國生物農藥的市場應用。可喜的是,生物農藥的推廣已列入今年種植業工作重點,其推廣應用將會提速。
湖南農業大學植保學院副院長李有志:國家一方面要對企業自主研發的生物農藥給予必要的財政支持,以降低企業研發和生產成本;另一方面要為生物農藥登記開辟綠色通道,對生物農藥產業實施登記優惠政策。尤其是對生物農藥登記應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在登記條件中縮短試驗時間、減少試驗點數、減免重復試驗,并減免部分登記資料、簡化登記程序、縮短登記周期,使合格的生物農藥品種能夠快速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