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產品價格的上漲,農資價格也一路飆升,農資生產廠家、農資經銷商和農民都陷入了“想生產卻又不敢大規模生產”“想儲存卻又不敢儲存”的兩難境地。對此,專家建議國家建立農資直補機制加以解決。 農資價格難住廠家商家從2004年起,我國的農資價格就一路上升,達到了近十年的最高位,沖抵了農民很大部分的收入。在經歷了2004年的增產增收后,農資價格更是一路狂飆。面對飛速上揚的農資價格,農民普遍表示超出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底線。甘肅省山丹縣霍城鎮農民王芳蘭說:“去年國家對我們進行了糧食補貼,免除了部分農業稅,再加上糧食價格高,我們才獲得了比較好的收入,要是化肥價格還這么漲下去,我們種糧也就沒什么賺頭了。” 一路走高卻無法確定的農資價格使農資生產廠家、農資經銷商人及農民陷入了“想生產又不敢大規模生產、想儲存卻又不敢儲存”的兩難境地之中。張掖化肥廠副廠長郭建清告訴作者,他們廠有年產20多萬噸化肥的生產能力,除了供應張掖市每年12萬噸的化肥用量之外,還給河西地區另外的市供應化肥。從每年的8月到次年的2月一直是他們大力生產儲存化肥的時間,但由于目前的原材料價格過高,他們并不敢開足馬力生產,目前的氮肥儲存量僅僅2萬噸,尿素9000噸,碳銨8000噸,遠遠低于去年的儲量。“我們現在很矛盾,不生產的話,春耕開始后肯定會出現化肥緊缺;可真要大力生產,現在原材料價格這么貴,萬一國家調控農資價格,我們就會血本無歸。” 對于目前這種農資價格的不確定性,農民的反應也是很矛盾。部分農民害怕農資價格持續走高,就提前買了儲存,可買了之后又非常后悔,擔心化肥價格會跌下來。但更多的農民則寄希望于國家對農資價格的調控,“不到最后一刻不買化肥”,成了很多農民的心態。 農資直補機制有待建立對于農資生產廠家、經銷商、農民目前這種矛盾的心態,相關人士建議,國家應盡快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解決:建立農資直接補貼機制。甘肅省城市經濟和社會調查隊生產價格處處長陳家龍認為,目前我國農資方面的補貼方式主要是對農資的生產、運輸、流通等環節實行各種形式的優惠政策與補貼,并不能解決廠家、經銷商及農民對農資價格的擔心。國家應該借鑒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經驗,改變現行的補貼方式,把對生產、流通領域的補貼逐步轉為與農資市場價格變化相掛鉤,對農民實行農資價格直接補貼方式。這樣就可以解決目前這種市場經濟運行卻采取行政手段干預的尷尬局面,打消三方對農資價格漲跌的擔心。 控制化肥出口,緩解國內化肥供應緊張的局面。海關總署的統計表明,2004年8月份,全國進口的化肥量為109.21萬噸,同比減少了36.6%;出口化肥卻增長了120.80%,達到了44.65萬噸,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國內化肥供應的緊張局面。張掖化肥廠副廠長郭建清認為,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及運力緊張局面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國家應該積極控制化肥的出口,提高化肥出口的關稅,保證國內化肥的供應,實現農資價格的平穩運行,消除農資生產廠家、經銷商和廣大農民對農資價格飛漲或者暴跌的擔心。 加強宏觀調控力度,發揮價格監管職能。加強對農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和進口價格的監管,控制源頭價格的上漲;加強對中間銷售環節加價的監管,打擊哄抬緊缺農資價格的非法行為;密切關注已有農資價格干預政策的有效性,采取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和社會監督并舉的做法,督促各項政策的落實,切實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實現農資價格的平穩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