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農村老家有人來京辦事,曾與記者聊到了目前春耕方面的問題。他們表示,現在種地收入比過去好多了,政府不但將農業稅減免了,還對種糧進行直接補貼,所以大家種糧的積極性也高了。但他們也反映:化肥、農膜、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漲得太多了,政府對農民的優惠又被拿走了不少。對農資漲價,媒體近來也有不少報道,這來自“一線”的聲音,或許為農 民憂慮農資價格的不穩定作了直接的注腳。
農資價格上漲明顯
銀河證券研究員李國洪表示,自去年以來,農資價格不斷上漲,雖然去年第四季度有所回落,各地價格也有所差異,但總體仍處于較高價位。以化肥和農膜為例,目前不少地區的尿素價格大約為每噸2010元,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0%左右;農膜價格每噸為11750元,同比漲幅超過了20%。
面對農資價格的不斷上漲,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部門最近都采取了許多措施來穩定價格。粗略統計,截至目前,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先后出臺了十多項措施抑制農資價格特別是化肥價格的過度上漲,如制定化肥生產用無煙塊煤最高限價,將尿素產品增值稅先征后返50%的政策落到實處,對國產磷酸二銨每噸給予100元補貼,繼續執行出口化肥每噸征收260元出口稅等,絕大部分省市如湖南、內蒙、山東、陜西、河北等也都出臺了相應政策,控制農資價格的上漲。
但在一些地區農資價格何以仍然上漲呢?李國洪分析,目前農資價格上漲確實有成本推動的因素,去年以來石油、煤炭價格都出現了大幅上漲。據統計,去年一年石油平均價格上漲了30%以上,煤炭價格也有大幅上漲。而與農資有關的產品如化肥、農膜等大多以此為原料,加之運輸緊張運費上升,因此其成本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而農資生產經營企業作為一個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的經濟實體,通過漲價來轉移成本也是正常的,這是企業的本性所決定的。
行政控制難度大
其實農資價格問題并非今年獨有,實際上每到春耕季節都會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是,有關方面幾乎年年都在限價,而價格卻年年都在上漲。
巨田證券研究所的康敬東分析,成本是一個方面,從需求方面看,由于近年政府加大了支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力度,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對化肥等農資的需求也明顯增加。這從需求方面對價格形成了拉力。
但更重要的是,農民在農資供求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這種弱勢地位與農資使用的分散性和季節性密切相關。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天是農作物非常集中的播種季節,因此這一季節對農資的需求量大而集中,而農時的不可延誤性也決定了農民在時間上處于被動地位。俗話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所以農民幾乎沒有時間進行選擇,通常不得不接受較高的價格。
而與農民相比,農資的生產和經銷商可就從容多了。最明顯的是時間上的從容,至少大部分農資并不怕存放,最多只是積壓一些資金罷了,所以經銷商首先就在時間上占據了優勢。
權威人士分析,由于農資市場是放開的,影響供求的各因素都是按照市場的規律變動,而價格只不過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單純通過行政辦法限制價格確實難度很大。在肯定政府對農業和農民扶持的必要性之前提下,必須考慮其它辦法,尋找新的出路。
農資價格應當放開
在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是難以動搖的。不僅是因為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低,更重要的是農業關系到我國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問題,關系到我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問題。因此,農業現在是、將來必定仍是政府扶持的對象。康敬東認為,目前對化肥等農資價格進行限制就是扶持農業的重要措施之一,盡管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但在目前情況下仍然是必要的,而且預計短期內不會放棄。
然而從現實看,在農資市場都市場化的情況下,單純對價格進行限制確實難度很大,政府雖加大了監督檢查力度,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政策效果。
業內權威人士認為,從發展方向上看,放開農資價格,對農民進行直接補貼應是一個方向。因為價格只是商品供求關系的反映,價格的變化是商品供求變化的表象,所以對價格進行直接的控制只是控制了表象,也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形成的結果通常是,一方面國家對農民的支持力度被打了折扣,而另一方面卻又對相關企業付出了補貼。因此,在放開農資市場的情況下,放開價格應是個方向。而對農民和農業的支持則可以直接補貼的辦法體現,正如目前對糧食的直接補貼一樣。當然,這只是個方向,至于何時實現,還要根據各調控措施的協調,農業的發展、價格總水平等情況而定。
( 記者 王維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