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完成了一份有關農村經濟的調查報告。一位參與了調查的工作人員不無憂慮地說:“抽樣調查顯示,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導致吉林省農民2005年擴大再生產的欲望指數下降了4.2個百分點。”4月13日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2005年農村經濟綠皮書》也預計農業經濟面臨回落。
農民擴大再生產
的欲望指數下降,農業經濟面臨回落,據調查報告和專家的分析,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是重要原因。僅以長春市為利,今年3月種子價格上漲35%,尿素價格上漲23.2%,國產二銨價格上漲16%,進口二銨價格上漲20%,復合肥價格上漲31.2%。這還不包括農業和油料。因此專家們認為“采取更加嚴格措施管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對于確保農業增收和農民增長,更具有特殊意義”。
2004年農民收入出現了近些年來未曾有過的增長幅度,而這大幅度地增長基本上得益于取消了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實施了糧食直補的政策以及糧食價格上漲。以吉林省而言,這兩項合計,全省農民的非物質保證性增收達到了623.76元?墒怯捎诜N子、化肥、農膜、柴油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每畝耕地經營成本較上年增長了26元,使每個人口增加支出123.7元。如果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一個勁地上漲,那么政策和糧價支持的農民增收就會被消蝕。這樣勢必影響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從而影響農村經濟可持續的發展。(以上所引事例和數據均見2005年4月14日《中國青年報》)
其實中央政府一直在強調控制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但是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卻不停地在上漲。這是為什么?誠然,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是市場行為。但是對于市場行為政府不能聽之任之,而是應該用行政這只“手”適度地加以調控,讓它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使其價格盡量地回歸價值,讓農民承受得起,不能因價格的上漲使農民的收入和種地的積極性受到影響。在“調控”的同時,政府對農業生產資料生產的企業在政策上給予適當的優惠,減少政策性成本,從而適度地刺激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當然還要如一些研究農業經濟問題的專家們所言,在糧食主產區采取對于農民收入轉移效率更高的補貼政策,力爭糧食主產區農民減負和政策性轉移收入中所占比重達到3%。從而確保農民收入的增加。
農業生產資料是農民種地的基本物質條件,它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收成和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現在年年上漲的農業生產資料已經增大了農民種地的成本,增大了農民種地的風險,影響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對這個問題我們再也不能掉以輕心,或是只在口頭上強調制止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