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導致農資價格上漲農業專家建議:加強農資流通環節監管,嚴厲打擊變相漲價行為
一年之計在于春。眼下正是春耕備耕的黃金季節,但一路飆升的農資價格卻讓農民心焦。
主要農資漲幅10%至20% 泰興市河失鎮司馬村農民戴明泉抱怨說,今年化肥價格上漲太快,每袋進口磷酸二銨的價格比去年上漲了22元,國產尿素的價格上漲了20多元。復合肥前年每公斤只賣1.1元左右,去年長到1.6元,今年又猛增到2.4元。原來5公斤一卷的農膜賣46元,今年漲到60多元。 據市有關部門監測,今春主要農資價格漲幅同比增長10%至20%,有的品種甚至超過了30%。 “我種了這么多年地,農資價格沒有像今年這么貴的,太離譜了!”他告訴記者,“今年我種了5畝田,雖說政府把農業稅免掉了,但由于化肥、農藥漲價,算下來一畝田還要倒貼50元至60元。” 四大因素導致農資價格上漲 業內人士分析,今春農資價格上漲帶有普遍性,是國際國內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 一是能源材料漲價迫使農資價格上漲。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國際石油價格狂飆,石油最高價格漲幅達43.6%,煤炭和電力價格跟著上漲,導致肥料制造最高價格漲幅達11.1%。這些因素最終必然反映到農資價格上。 二是出口過多導致農資價格上漲。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去年下半年,全國進口化肥同比減少了36.6%,而出口化肥卻增加了120.8%,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國內化肥供應的緊張局面。 三是運力緊張導致農資價格上漲。受油品價格上漲和公路運載“治超”等因素的影響,原本運力就不足的鐵路運輸更為緊張,物流不暢,農資運輸和銷售成本上升。 四是農產品價格上漲刺激農資價格上漲。去年,主要糧食價格都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農民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加上國家對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高度重視,今年支農政策只增不減,經銷商看好農業生產資料特別是化肥市場,都想從中分“一勺”。 農業專家為“抑漲”支招 全國人大代表、泰興市農業局黨委書記鞠章網認為,盡管農資價格上漲有其客觀原因,但農資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價格高低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利益。 他說,農資價格調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化肥生產企業優惠電價、農用化肥優惠運價、尿素產品增值稅先征后還、磷酸二銨專項補貼、保證化肥生產用煤電油氣供應等,都需要各部門密切配合,否則就會影響調控的整體效果。 他呼吁,應繼續發揮國有、集體商業企業農資經營的主渠道作用。現在賣種子、農藥、肥料的有私營的,有合股的,有轉包的,還有掛牌經營的。有關部門應當明確,基層供銷社、農技部門仍是農資經銷的主渠道。控制住了主渠道,就能控制住市場。 他建議,應進一步加強農資流通環節監管,嚴厲打擊“價外加價、價外收費、一貨兩款”等變相漲價的價格違法行為。只有如此,國家的惠農“禮包”才不至于輕易被漲價因素吞噬。同時要大力發展農資連鎖經營,打造規模化的營銷網絡,通過降低流通成本緩解農資價格上漲,保證農資商品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