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首頁 >> 信息中心 >> 化肥分析 >> 正文
國內化肥市場每日走勢評述
國內尿素市場動態簡報
2005年我國高濃度磷復肥市場分析
http://egbuddhist.com 2005-1-30 23:16:40 瀏覽:

2004年全國化肥市場全面回暖,行業整體經濟效益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此
次市場回暖屬于成本推動型,原油、天然氣、煤、電、液氨、硫磺、磷礦石及運輸等
價格上漲是主要推動力?v觀行業動態,預計2005年我國高濃度磷復肥市場將會
呈現資源充足、供略大于求的基本平衡狀況,價格難以大起大落,電力、運輸問題可
能使局部地區出現斷肥現象。本文以高濃度磷復肥中發展最快、最具代表性的磷酸二
銨為例進行探討分析。

  1.原料供應依然緊張,成本下降難有空間

  經歷了2004年各種原材料"貨緊價揚"的供應局面,預計。玻埃埃的暾w
形勢依舊。首先,國內投資增長及新項目投產后的產能充分發揮,以及2004年G
DP不低于7%的增長率,牽動了內需的極大增長。其次,國家為鼓勵經濟進一步發
展,要求合資企業零部件在國內采購要達到--定的比例;同時,在一段時期內,政
府還會根據國產化率的高低給予企業一定程度的稅收優惠,積極促進外資企業的本地
化采購;外資企業也紛紛看好我國市場帶來的利益,加大在華采購力度,從而進一步
加劇原材料需求強勁的局面。其三,國際制造業大規模向我國轉移,就地采購、生產
而后出口的模式逐步替代純粹的來料加工模式,由此也將導致國內工業原材料市場供
應緊張,價格上揚。最后,受國際局勢動蕩不安的影響,國際原油、天然氣、硫磺、
海運費等高價難降,指望國際采購平衡、調劑國內原材料局面變得困難。

  因此,2005年原材料價格下滑的基礎不足,企業生產成本下降也難有空間。

  2.電力、鐵路運輸狀況緊張可能導致局部斷肥

  從國家發改委資料看,2006年以前我國電力供應狀況不會得到根本改觀。最
新統計數據表明:全國各地向鐵路部門申請車皮數量由過去的日平均16萬輛猛增到
了28萬輛,而鐵路實際運輸能力不足10萬輛,滿足率不到40%。因此在化肥旺
銷的春、秋季節,鐵路運輸的"瓶頸"有可能造成局部地區斷肥。

 。常Y源充足,供需基本不衡

  生產方面

  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國內19家大中型磷銨廠家生產能力為516萬t/
a,而2003年實際產量為348.8萬t,裝置能力發揮了67.62;預計2
004年產量達到400萬t,比2003年增長14.7%,裝置能力發揮到77
.52;而2005年新裝置投產的企業鮮見報道,預計2005年磷酸二銨產量可
達到440萬t。

  進口方面

  資料顯示,2004年我國磷酸二銨進口量可達到 300萬t(2003年進
口260.88萬t)。過去美國磷銨出口占世界總出口量的30%,其中大部分出
口到我國。然而,2004年美國最大的2家磷肥供應商IMC和嘉吉公司合并,新
組建的公司要求在未來3年內平均每年贏利1億美元,所以不存在類似往年低價銷售
的可能性,同時國內進口商大批量進口美國磷酸二銨的可能性也將減少,預計200
5年的進口量不會超過2004年的300萬t。

  出口方面

  由于我國磷銨在東南亞市場口碑較好,盡管出口磷銨不享受100元/t的財政
補貼,但與內銷相比仍有較大的利潤空間,這從"4.19''限價文件頒發后出口
仍旺盛可以看出,預計全年將出口80萬~100萬t。隨著國際市場國內化,國內
市場國際化的轉換,再加上越南、老撾、緬甸、朝鮮、印度等國家嚴重缺肥,200
5年我國磷酸二銨的出口量應在100萬t左右。
  庫存方面

  據第40期《硫酸磷復肥技術經濟信息》統計, 2003年底國產磷酸二銨庫

存只有9.6萬t,海關40余萬t,合計庫存不超過50萬t,那么2004年國
內磷酸二銨總資源為750萬t (產量400萬t、進口300萬t、年初庫存5
0萬t)。減去全年預計出口80萬t和國內消費600萬t,則年底庫存只有70
余萬t。

 。矗苷吆凸┣箨P系影響,化肥價格難以暴漲

 。玻埃埃茨晟习肽辏瑖野l改委等四部委連續下發文件平抑物價,特別是國家發
改委的"4.19''文件,對化肥批發零售價格仍實行進銷差率、批零差率或最高
限價形式管理,以有效抑制價格的上漲。在出口退稅方面,2004年初我國出口退
稅制度發生重大變化,退稅率普遍下調,主要原因是:我國正在醞釀第三輪稅改,出
口退稅率下調甚至取消是市場發展的必然;中央財政難以承擔巨額的出口退稅;地方
政府出口退稅積極性下降,從2004年起,中央實行出口退稅負擔機制改革,地方
需要負擔出口退稅增量的25%。因此2005年原靠退稅賺取利潤的化肥企業將可
能改變其銷售方式。在原材料價格方面,目前煤、電、油等都在高價運行,市場機制
已在起作用,繼續上漲的可能性不大,但回落乏力。2004年化肥價格已處于高價
運行,若價格再漲,經銷商風險加大,未必會被市場接受。

  專家預測,我國化肥自經歷1999~。玻埃埃材甑牟ü纫詠,將迎來200
3年下半年到2006年的行業景氣高峰。因此,我們應該抓住這一大好時機,開足
馬力,穩產高產。

 。担L遠戰略護駕未來市場

  國產磷復肥行業經過數十年的快速發展,已能基本滿足國內需求,今后的發展方
向應由量變轉向質變。尤其是在資源、能源頻亮紅燈,與國外同行相比仍存在著裝置
規模偏小、產業集中度偏低、管理水平不高、資源配置不盡合理等差距的情況下,必
須苦練內功,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

  慎重對待新上磷復肥項目

  目前,我國磷酸二銨裝置生產能力達到516萬t/a,另外云南、貴州、湖北
等磷礦產地正在規劃和建設中的磷復肥生產能力接近300萬t/a。預計"十五"
期間我國磷酸二銨生產裝置能力將超過。福埃叭ft/a,按2004年裝置能力的
發揮水平測算,屆時磷酸二銨產量將超過國內消費量。

  搞好硫磷基地建設

  隨著我國磷復肥生產能力的快速增長,磷硫資源的制約性日益顯著。特別是產礦
省份正在規劃和建設大型磷復肥裝置,這必將導致今后出省商品磷礦日趨減少。如2
003年云南省年產磷礦1180萬t,自用量約 900萬t,規劃2010年省
內用礦1600萬t;貴州省2003年產磷礦860萬t,自用量約520萬t,
規劃2010年省內用礦。保埃埃叭ft。因此缺磷地區的企業必須考慮如何在與礦
山加強經濟聯合的基礎上,對礦山進行投資,使工廠有一個穩定的磷礦資源。另外,
從近幾年國際硫磺價格暴漲、國內企業損失慘重來看,國內硫酸的原料還要立足于硫
鐵礦,同樣不能放松對礦山的管理,使企業最終形成原料商、生產商、貿易商三合一。

  加快組建具競爭力的大型磷復肥集團

  近年來,磷復肥行業在整合重組方面又邁出了一大步,先后組建了云南石油化工
集團、云南云天化集團等大型磷復肥集團,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今后,應按照市場
經濟規律,鼓勵跨行業、跨部門的聯合、收購、兼并,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及加強
企業競爭力。

  提高競爭優勢

  就國產磷復肥企業的資源利用率而言,2003年磷酸一銨企業的平均磷回收率
為86.8%,而先進廠可達到95%;磷酸二銨廠的磷平均回收率為89.5%,
而先進廠為92.8%,與國外平均95%~96%的回收率相比差距很大。同時,
硫酸消耗也存在類似情況。所以應進一步改進技術,降低消耗,加強管理,提高硫磷
回收率。國產磷肥只有增加產量、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才能與進口化肥一比高下。

  加大國產知名品牌創建力度

  目前,同等質量的進口肥料與國產肥料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差價,如磷酸二銨的價
差為200元/t,氯基NPK的價差為300元t/,硫基NPK的價差則高達
500元/t。因此,加強全國化肥企業的品牌建設尤為重要,國內企業要從搞好農
化服務和農田試驗比較出發,開發生產更多專用肥,創建更多國產知名品牌,從而縮
小國內外產品價差。

  提高市場終端控制力

  當前,生產企業、農資系統、農業三站、社會資本、民營個體都在從事化肥的營
銷工作,渠道模式主要有直銷制、代理制和連鎖經營等多種形式。自2005年起,
外資將進入我國化肥批發、零售市場。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決勝于終端,而競爭力的關
鍵就是要降低產品的終端成本、搞好對用戶的服務,究其核心是探索一條低成本的化
肥營銷模式,大幅降低營業費用,使農民得到實惠。

  呼吁國家給予政策扶持

  目前,進口復合肥免征增值稅,而國產復合肥只有所用免稅原料超過成本70%
時才免征增值稅,因此呼吁國內復合肥同樣享受免征增值稅待遇。如果政策限價繼續
執行,則應保留政策補貼,并考慮政策補貼的項目列支,以解決對上市公司經營業績
的影響。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關閉本頁】 【

相關信息
·2006年9月國內化肥價格走勢預測 (2006-9-15)
·2006年下半年農資價格走勢預測及建議 (2006-8-10)
·2006年上半年化肥市場走勢回顧及展望 (2006-7-19)
·2006年7月國內化肥市場走勢預測 (2006-7-6)
·2006年下半年國內尿素市場展望 (2006-7-4)
·2006年7月國內尿素價格走勢預測 (2006-7-1)
·2006年上半年尿素價格走勢及下半年預測 (2006-6-24)
·2006下半年國內二銨市場走勢預測 (2006-5-22)
·2006年5月國內尿素市場走勢預測 (2006-5-15)
·2006年2季度化肥行業分析預測 (2006-4-28)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欄目導航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B2B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