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昨日公布的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價格虛高、虛假宣傳、假冒偽劣,已經成為農民對農資產品的“三怕”。
此次接受調查的604戶農戶2005年平均家庭經濟收入為23764元,其中農業收入14662元,每年花費于購買農資(化肥、種子、農藥等)4140元,占農業收入的近三成。因此,農戶們迫切希望農資產品的價格能夠更合理一些,以降低農業成本,切實減輕農民的負擔。
種子質量成農資投訴熱點
據了解,去年,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共接到農資消費投訴39件,其中關于種子質量的投訴25件,成為農資投訴的一大熱點,此外,化肥質量投訴9件,農藥5件。
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長馬丁表示,從受理投訴的情況看來,農資消費環境仍存在著不安全、不和諧的問題。為進一步調查了解農村農資消費環境情況,以便在農村更有針對性地開展維權工作,今年四五月份,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廈門市農資消費環境滿意度問題,在我市同安區、翔安區、集美區和海滄區等4個區,蓮花鎮、五顯鎮、新店鎮、馬巷鎮、新圩鎮、大嶝鎮、后溪鎮、東孚鎮和海滄鎮等9個鄉鎮的83個自然村,對604戶農戶進行了問卷調查。
權益受損原因首推價格虛高
在604戶的受調查者中,農民普遍反映農資產品市場存在價格虛高、虛假宣傳的問題。其中,有近四成受訪者(241人)認為農資產品價格虛高是農民合法權益受損的主要原因,有185名消費者認為市面上有些不法經營者做虛假廣告,任意夸大其詞,推銷劣質農資產品;有111人認為農資產品“售后服務”欠缺;還有80人認為農資產品有不少是“假冒偽劣產品”。
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工作人員指出,我市農資產品尚未建立健全的銷售主渠道,是造成農資產品價格虛高的主要原因。他們呼吁政府相關部門鼓勵和扶持有資質的合法企業進入農資銷售主渠道,以降低銷售環節的成本,并從源頭上把好農資產品質量關。
農資產品知情權有待提高
本次調查還顯示,我市農民的農資知識普遍缺乏。本次調查中,被調查者中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者占89.5%,年齡在35歲---50歲之間者占55%。調查人員發現,農民在選購和使用化肥、種子、農藥時,多數都是憑自己的經驗進行的,選擇通過專家、農技人員進行指導的所占比例較少。有36.6%的農民認為自己在農資方面知識不成熟,辨別能力有限。大多數農民認為有關部門應加強農業信息普及和科技知識指導。
特別提醒
購買農資謹記“三要三不要”
一要看證照。要到有經營資格、證照齊全、經營規范、信譽良好的合法農資經營商店購買。不要購買流動商販和無證、無照經營的農資。
二要看標簽。要認真查看產品包裝和標簽標識上的登記證號、批準證號、產品名稱、生產廠家、廠址、生產日期、有效期、產品說明等事項,查驗產品質量合格證。不要盲目輕信廣告宣傳。
三要留票據。要向經營者索要銷售憑證,并連同產品包裝物、標簽等妥善保存好,以備出現質量等問題時作為索賠依據。不要接受未注明品種、名稱、數量、價格及銷售者的字據或收條。
同時,要科學使用農資,認真閱讀產品使用說明書,弄清適用范圍和禁用事項以及正確的使用方法。當農資質量出現問題或因使用農資產品發生損失時,不要延誤時機,要及時請當地農業部門組織鑒定,評估損失,并及時收集和攜帶相關證據,向當地農業、工商、質量監督等部門投訴舉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