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上午,在河南新鄉縣郎公廟鎮郎中村的麥地里,正在給自家小麥噴灑農藥的村民劉希中,向記者說出了心里話:“目前農資價格太高,與去年相比一袋碳銨就漲了4元錢,而每公斤小麥的價格落了0.26元,還不好賣,種1畝小麥才有200多元收入,還不如外出打個小工合算呢。”
“糧食漲價是在走路甚至在退步,農資漲價卻是在跑步。”這是今年農民朋友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賣糧多得的錢,國家補助的錢,少交的稅,加在一起還抵不上農資漲價多花的錢。”這是農民朋友心里的一本賬。
國家有關部委近日專門發文,計劃采取七項措施保持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基本穩定。河南省財政廳、省發改委近日也聯合發出通知,規定化肥從出廠到零售價差最高不能超過7%。應該說,采取強硬手段遏制農資漲價這一措施很及時。但是,農資價格上漲,除了流通環節原因外,與燃煤、天然氣、油料等上游原材料價格以及運費上漲也有很大關系。在對農資限價的情況下,如何保護農資企業利益,幫助企業化解不可抗拒的成本上漲因素?如何避免因商家退出農資經營領域出現農資供不應求的情況?如何維護農資市場秩序?這些難題不是一紙通知、一個舉報電話、一次拉網檢查就能夠解決的。
妥善解決這些問題,讓國家的惠農“禮包”不至于被農資漲價吃光,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就應采取綜合措施,改革和完善農資價格調控機制,理順農資價格體系,完善對農民的補償機制。在扶持農業政策上,不僅需要扶持終端農業生產環節,也要對農資生產經營的中間環節有配套扶持政策,通過稅收等經濟手段,使農資企業在合理效益范圍內保持農資價格的相對穩定。同時,還應進一步加強農資流通環節監管,嚴厲打擊“價外加價、價外收費、一貨兩款”等變相漲價的違法行為。(訾紅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