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耕期間,筆者在基層采訪時,不時聽到農民的疑問聲:“今年農資價格咋這么貴?”據了解,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國農資價格漲幅10%至50%。究其原因,農資經營攤點過多、市場管理不力是根源。而保證農資供應、穩定農資價格,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既是黨中央、國務院一以貫之的要求,也是當前我們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進一步加強農資市場管理刻不容緩。
一、當前農資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1)經營渠道放開導致農資市場無序發展。隨著農資商品經營的放開,農資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出現了多家競爭的局面,農資商品從各種渠道大量流入城鄉市場,這種情況雖然對保證和促進農副業生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隨之而來出現的無狀況卻令人擔憂:一是農資價格由“活”變“亂”;二是農資市場無序化;三是偽劣農資商品充斥市場。由于多渠道經營,流通無序,假冒偽劣農資商品魚目混珠,大量流進市場。從目前情況看,工商部門人手少難以持續專管,供銷社農資部門又無明確的市場監督權力,加之相關部門從自身利益出發,必然會導致農資市場非法經營攤點死灰復燃,給來年農資市場管理增加難度。 (2)多渠道經營制約農資商品有序經營。一是計劃落空、影響供應。農業生產資料是淡儲旺供的特殊商品,農藥是救災物資,必須有一定的儲備。在目前情況下,重復進貨現象十分嚴重,造成虛假的市場需求,而且導致進貨嚴重滯銷。如果放棄儲備計劃,將難以滿足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二是“多頭競爭”、價格混亂。輔助渠道和非法渠道因無需象主渠道那樣支付淡季儲備利息,以致在經營同類同質品種品牌時,隨意決定價格上漲和下揚,農資價格由“活”變亂。三是資金匱乏、力不從心。農資供應旺季,由于需要備齊足量貨源,就必須有大量資作保證。但因資金緊缺,雖經多方籌措也難以保證,因而在迎季農資商品落實、保證足量供應、增加農資儲備能力上顯得相對薄弱,一旦到農民購買農資高峰時,基層供銷社供應能力就顯得力不從心,無法滿足農資市場的需求。 二、加強農資商品流通市場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為破解農資商品流通領域管理難到位這一難題,我省部分縣(市)試行了農資商品連鎖經營模式,事實證明這一做法是切實可行的。但這必須在銷售渠道理順、市場凈化有序的前提下才能有效運行。
(1)制定農資流通管理法規,保障農資市場有序發展。化肥、農藥、農膜、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是農業生產的根基,有收無收在于藥,收多收少在于肥。目前,我國的市場法規體系尚不完善,特別是對農業生產資料流通缺乏粗效約束力,因此,農資商品生產和流通應納入法制軌道。通過制訂一套行之有效的農資商品流通法規(條例)規范生產、銷售、管理、監督行為,從而保證農資市場的有序發展。 (2)強化農資市場管理,完善監督運行機制。工商部門要對超越經營范圍經營和無證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加大處罰力度,直到吊銷營業執照,并追究連帶責任。稅務部門要對無證經營的單位和個人通過稅收調節,限制其非法經營。技術監督部門要把檢測農資商品,打擊假冒偽劣作為重點。供銷社農資部門要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主動承擔市場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農業部門(三站)在國家政策范圍內,搞好新藥、新肥試驗示范,嚴把種子進貨質量關。涉農部門要相互協調,樹立“一盤棋”的思想,確保生產總量與市場需求基本平衡。 (3)加強農資行業領導,層層設立管理機構。為發揮整體效能,各級政府應研究制定實施細則、運作規程、商品生產、物資流向、資金配額、調撥管理、供應辦法、商品價格、市場監管等管理配套措施,通過實施調撥管理權和行政監督權,把農資商品供應有條不紊地開展下去。 (4)加強市場調查預測,確保農資供需平衡。各級農資部門要加強農資市場需求調查和預測,并逐級上報,以便農資廠家組織安排生產,及時分流,調撥到位,組織供應,保證供需平衡。 (5)加大宣傳力度,促進整體聯動。要加強農資市場管理,理順銷售渠道,凈化農資市場,就必須加大宣傳力度,發揮輿論導向作用,讓全社會都來參與農資市場專項管理,使農資商品流通市場沿著健康的軌道有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