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企業(yè)喊賠本生產,經銷商說沒利可賺,種田農民抱怨價格太高"。目前,農資價格特別是化肥價格從生產到銷售到使用似乎形成了一個怪圈,沒有一家高興滿意的。
雖然眼下我省農田用肥高峰期已過,但我省化肥市場價格總體仍在高位震蕩。
據省物價局價格監(jiān)測中心5月31日對我省大荔縣、興平市、鳳翔縣、勉縣、漢濱區(qū)5個農資監(jiān)測點的部分農業(yè)生產資料價格監(jiān)測顯示:與前期比較,尿素價格每噸比24日上漲10元,目前全省均價每噸為1880元;農膜價格較為平穩(wěn),高壓聚乙烯棚膜、地膜價格均與24日基本持平,目前全省均價每噸分別為12400元、11900元;農藥價格則穩(wěn)中有降,敵敵畏降幅1.00%,氧化樂果降幅0.98%。
農資漲價的"直接受害者"是農民,記者從省物價局成本隊了解到,因種子費、化肥費、農藥費、機械作業(yè)費等都較上年有所上漲,以致我省今年小麥、玉米、中秈稻、烤煙、棉花的總成本分別較去年上漲3.55%、8.47%、4.74%、5.85%、1.21%,"糧食直補和糧價上漲帶來的好處全被高價化肥吃掉了"的說法代表了許多農民的心聲。
按說,農資漲價最直接的"得利者"非農資生產企業(yè)和經銷商莫屬。而事實上--
生產企業(yè)和經銷商也"叫苦"
農資價格上漲,"受傷害"的不只是農民,一些正規(guī)的化肥生產廠家和經銷商也紛紛聲稱,他們的利潤不僅沒有增加,反而下降了。一方面,農資生產的原材料、能源價格居高不下,農資價格不確定性增多,一些生產企業(yè)不敢或不愿開足馬力生產;另一方面,農資價格漲而不跌,農民"持幣待購",經銷商也成為"受害者"。
記者從省物價局了解到,農資價格過快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產品漲價。石油、天然氣、煤炭是農資產品的主要原材料。自去年以來,國際原油市場波動劇烈,導致化工產品普遍漲價。國際化肥市場需求旺盛,一定程度上拉升了國內價格。在國際油價頻繁波動的態(tài)勢下,國外一些大型化肥廠被迫停產、轉產或停產,導致國際市場價格整體趨漲。同時,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也是拉升農資價格的重要因素。隨著糧食價格上漲和"一號文件"等惠農政策的出臺,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種糧面積擴大,農資需求也相應增加。
記者在陜西亨通連鎖店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采訪時,公司副總裁劉平華談到漲價對企業(yè)經營的影響顯得很無奈。他說,因為化肥漲價,土地吃不起"細糧"而改吃"粗糧",農民開始選擇較便宜的碳銨與磷肥,今年亨通連鎖的高效肥銷售量比往年減少1/3多,而有些偏遠地區(qū)今年春季高效肥用量甚至減少了2/3。同時,化肥生產企業(yè)因原料煤炭緊俏,運輸上鐵路車皮計劃難要,加之國際原油、天然氣價格不斷上漲,致使一些生產企業(yè)不能也不敢滿負荷生產。有些企業(yè)從去年開始采取"饑餓療法",有效控制市場。
"最高限價"擋不住農資漲價
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從國家到省上接連出臺對化肥市場的調控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尿素進行嚴格限價。但是化肥的價格還是一路飆升。為何"最高限價"等措施擋不住農資價格上漲的勢頭?
去年3月份,省物價局與省農業(yè)廳等八部門聯合下發(fā)了做好化肥供應工作,穩(wěn)定化肥價格的緊急通知,明確化肥出廠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省內大型氮肥企業(yè)生產的尿素統(tǒng)一中準出廠價每噸1400元,上下浮動幅度為10%,其他化肥品種的中準出廠價格由供需雙方在此基礎上最高浮動不超過20%。
4月份,再次出臺政策,下發(fā)了加大價格監(jiān)管,努力降低農資零售價格的通知,對全省化肥價格實行了上限控制,規(guī)定企業(yè)生產的各品種化肥出廠價格,一律以4月20日實際出廠價格為準,只許降低,不得提高,并實行了化肥從出廠到零售最高不得超過7%的經營差率控制。
8月份,第三次出臺政策,會同省上四部門聯合下發(fā)解決當前部分地區(qū)化肥貨緊價揚等問題,穩(wěn)定化肥價格的緊急通知,取消了以4月20日實際出廠價格為上限的規(guī)定,省內30萬噸以上能力的尿素生產企業(yè)一律執(zhí)行1400元的中準出廠價,最高上浮12%,下浮不限。把磷酸二銨全年平均成本利潤率控制在3%以內,復合肥、碳酸氫銨、磷肥等控制在5%以內。而10月份以后的用肥淡季,尿素價格反而持續(xù)上漲,出廠價每噸一度達到1950元,為7年來最高。
12月份,省物價局會同五部門第四次出臺政策,根據國家發(fā)改委有關精神,將尿素中準出廠價格由每噸1400元調整為1500元,上浮幅度為10%,最高出廠價格限定為每噸1650元。文件下達后,幾乎所有的化肥生產企業(yè)執(zhí)行的都是上限,即出廠價每噸1650元。隨后,這個上限又不斷被突破。
在限價令下,企業(yè)"變通"的方法五花八門。亨通集團副總裁劉平華說,價格根本不可能限制住,因為原料的價格限不住,國家不可能像計劃經濟時代一樣靠行政手段控制煤、電、油、運的價格。因為限價,省內大的生產企業(yè)將化肥出到省外賣,外省企業(yè)因限價低又不愿進來,以致我省化肥需求旺盛,庫存量小,化肥緊缺,必然造成價格只升不跌。另外,生產企業(yè)因車皮緊,經銷商因化肥資源緊而競相花高價,企業(yè)把這些花費計入成本,變成價格,最終受害的還是農民。目前化肥經營的市場風險正在積聚。
農資價格調控應兼顧各方利益
化肥價格事關各方利益,必須統(tǒng)籌兼顧。當前農民對農資漲價的抱怨很多,為了落實中央政策,照顧農民利益,國家及省上出臺調控政策,充分體現了對"三農"工作的重視。但化肥價格是把"雙刃劍",適當控制化肥價格維護農民利益是正確的,但也要考慮生產企業(yè)的合法權益,否則會影響生產,反過來影響農業(yè)生產。在煤炭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鐵路運力緊張、公路運價上漲的情況下,生產企業(yè)也面臨巨大的壓力,如何兼顧生產者、經營者和廣大農民的利益,既保證化肥企業(yè)正常生產,增加供給,滿足農業(yè)生產的需要,同時又能把化肥零售價格控制在一個合理價位,防止價格過快上漲,是擺在宏觀調控部門面前的"兩難"問題。
省物價局有關人士說,化肥價格的監(jiān)管單純靠一項"限價政策"來"堵"化肥價格,其作用是有限的,必須多方聯動,形成合力,將國家優(yōu)惠扶持政策共同發(fā)揮作用,既"堵"又"疏"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陜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