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種子品種 >> 正文
 

廣東省2005年審定水稻品種

(發布日期:2005-5-30 9:38:12)
瀏覽人數:
1、巴太香占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01
選育單位:增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Basmati370物理誘變后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晚造全生育期108~113天,比粳秈89早熟4~5天。株型緊湊,劍葉較長,分蘗力較強,整齊度好,粒形小。株高100.2-101.6厘米,穗長20.4-21.4厘米,畝有效穗21.4萬,平均每穗總粒數129.4-138粒,結實率78.6%-95.1%,千粒重16.8克。晚造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特一級至特二級,整精米率69.2%~69.3%,堊白粒率2%~6%,堊白度0.1%~0.6%,直鏈淀粉含量13.4%~15.0%,膠稠度80~86毫米,理化分60~62分。高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總抗性頻率分別為97.4%、95.4%、94.4%,病圃鑒定葉瘟為1級,穗瘟為1.7級;感白葉枯病(7級)。缺點是耐寒性弱,有輕度早衰現象。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327.46公斤、350.11公斤,比對照種粳秈89分別減產11.54%、15.84%,減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晚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63.1公斤,比對照種減產12.65%。日產量2.89-3.24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已發過芽的種子一般浸種2~3小時即可撈起催芽,未發芽種子則浸種8小時催芽;⑵適時播拋,增城地區7月10~20日播種,立秋前拋秧;⑶注意防治卷葉蟲及稻飛虱,陰雨連綿或連續濃霧天氣注意防治腐線螨,臺風過后要特別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后期注意防寒。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巴太香占為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晚造全生育期比粳秈89早熟4~5天,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特一級至特二級,高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產量低,耐寒性弱。除白葉枯病常發區外,適宜我省各地晚造種植,栽培上要特別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并注意防寒。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2、勝巴絲苗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02
選育單位: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勝泰1號/增巴絲苗
特征特性: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晚造全生育期109~115天,比粳秈89早熟3天。株型好,生勢旺,劍葉窄、長、彎,穗大粒多,粒形小,鐮刀型,植株稍高,為106.7-109.8厘米,穗長22.5厘米,畝有效穗20.3萬,平均每穗總粒數137粒,結實率77%-85.9%,千粒重15.9-16.3克,抗倒性稍差,耐寒性弱。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特一級至一級,整精米率66.5%~71.4%,堊白粒率6%~15%,堊白度0.6%~1.5%,直鏈淀粉含量13.8%~14.0%,膠稠度82~87毫米,理化分55~58分。高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總抗性頻率分別為100%、95.4%、97.2%,病圃鑒定葉瘟為1級,穗瘟為1.7級;感白葉枯病(7級)。
產量表現:2002、2003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348.18公斤、354.92公斤,比對照種粳秈89分別減產5.94 %、4.68%,2002年減產不顯著,2003年減產顯著。2003年晚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61.5公斤,比對照種減產13.02%。日產量3.04~3.24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早造2~3月播種,秧齡25~30天(拋秧15~20天),晚造7月上中旬播種,秧齡15~18天(拋秧7~10天);⑵適當稀植,畝插1.3~1.5萬穴,每穴3~4苗,拋秧每畝30盤左右為好;⑶施足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好,早施重施追肥,適時排水曬田,巧施適施促花肥和保花肥;⑷齊穗期后可噴施磷酸二氫鉀、微量元素硼肥以及葉面肥等提高結實率,并延遲收獲,有利于提高產量;⑸注意防倒伏,特別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勝巴絲苗為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晚造全生育期比粳秈89早熟3天,產量相對較低,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特一級至一級,高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抗倒性稍差,耐寒性弱。除白葉枯病常發區外,適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種植,但粵北稻作區早造根據生育期布局慎重選擇使用,栽培上要注意防倒伏,特別注意防治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3、野秈占8號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03
選育單位:惠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桂野占2號/特秈占13號//IR24
特征特性: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晚造全生育期110~117天,與粳秈89相當。株型好,生勢旺,葉厚色濃,劍葉狹直,熟色好。株高98.5~102.6厘米,穗長19.8厘米,畝有效穗21.2萬,每穗總粒數127~133粒,結實率78%~87.2%,千粒重20.2克。晚造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一級,整精米率59.7%~61.2%,堊白粒率7%~20%,堊白度0.7%~3.7%,直鏈淀粉含量23.60%~24.41%,膠稠度50~52毫米,理化分53~60分。中感稻瘟病,中B、中C群和總抗性頻率分別為66.7%、40.9%、53.5%,病圃鑒定葉瘟為3級,穗瘟為3級;中感白葉枯病(5級)。抗倒力較強,耐寒性中等。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05.91公斤、454.47公斤,比對照種粳秈89分別增產10.64%、9.25%,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晚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6.7公斤,比對照種增產7.48%。日產量3.48~4.15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早造宜于2月底3月初播種,清明前后移植,秧齡30天,晚造7月中旬播種,立秋移植,秧齡20天;⑵作移植時畝用種量2公斤,作拋植時畝用種量1.7公斤;⑶施足基肥,早追肥,早管理,促進有效分蘗,要求畝施純氮9~11公斤,前期用肥量占75%、中期占15%、后期占10%,氮磷鉀比例以1:0.6:0.65為宜;⑷注意防治稻瘟病、螟蟲、稻縱卷葉蟲,臺風、洪澇災害過后要及時防治白葉枯病。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野秈占8號為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晚造全生育期與粳秈89相當,豐產性突出,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一級,中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抗倒力較強,耐寒性中等。適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種植,但粵北稻作區早造根據生育期布局慎重選擇使用,栽培上要重視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4、粵航1號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04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長絲占空間誘變后系統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晚造全生育期111~118天,與粳秈89相當。生勢強,谷麻殼,熟色一般。株高96.6~103.3厘米,穗長19.5~20.3厘米,畝有效穗21.6萬,每穗總粒數111.6~119粒,結實率74.7%~81.7%,千粒重20.4克。晚造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一級,屬香稻品種,整精米率62.7%~64.7%,堊白粒率4%~17%,堊白度0.6%~1.7%,直鏈淀粉含量15.9%~23.8%,膠稠度54~85毫米,理化分59~60分。感稻瘟病,中B、中C群抗性頻率分別為25.6%、27.3%,總抗性頻率為25.4%,病圃穗頸瘟為7級,葉瘟4.5級;中抗白葉枯病(3級)。耐寒性弱,遇不良氣候有穎花退化現象,抗倒性差。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352.88公斤、395.69公斤,比對照種粳秈89分別減產3.81%、4.88%,2002年減產不顯著,2003年減產顯著。2003年晚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91.8公斤,比對照種減產5.74%。日產量2.99~3.56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早造種植時,可在2月底至3月初播種,秧齡30天左右,晚造在7月中旬播種,秧齡20天左右;⑵施足基肥,早施促蘗肥,適時施中期肥,后期肥視禾苗生長狀況而定。早造盡量少施或不施后期肥,氮、磷、鉀肥科學搭配施用,其比例大致為1:0.5:1,視不同地區土壤肥力狀況而適當調整;⑶穗上少部分谷粒有谷殼脹裂現象,早造種植時雨水較多,容易滲入而影響質量,因而安排在晚造種植更佳;⑷栽培上要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防倒伏和防寒。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粵航1號為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晚造全生育期與粳秈89相當,產量相對較低,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一級,屬香稻品種,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耐寒性弱,抗倒性差。適宜我省非稻瘟病區早、晚造慎重選擇種植,栽培上要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并注意防倒伏和防寒。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5、粵合占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05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粵香占/特粳占
特征特性: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晚造全生育期105~112天,比粳秈89早熟6~7天。植株矮,株型好,前期生長旺,分蘗力較強,葉厚色濃,后期熟色好。株高94.2~95.6厘米,穗長20.8~21.9厘米,畝有效穗20.8~21.2萬,每穗總粒數117~120粒,結實率79.6%~83.0%,千粒重21.3~21.9克。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一級至二級,整精米率67.8%~69.0%,堊白粒率16%~23%,堊白度2.3%~3.2%,直鏈淀粉含量23.7%~26.1%,膠稠度30毫米,理化分44~52分。中抗稻瘟病,中B、中C群抗性頻率分別為87.2%、86.4%,總抗性頻率為83.1%,病圃穗頸瘟為3.5級,葉瘟4.3級;中感白葉枯病(5級)。耐寒性中弱,整齊度和抗倒性稍差。
產量表現:2002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381.00公斤,比對照種粳秈89增產4.77%,增產不顯著;2003年晚造復試,平均畝產396.82公斤,比對照種減產4.61%,減產顯著。2003年晚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7.1公斤,比對照種增產0.35%。日產量3.42~3.79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在肥力較足和臺風雨較多的地方要增施鉀肥,慎防過氮,曬好田以防倒伏;⑵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并注意防雜保純。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粵合占為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晚造全生育期比粳秈89早熟6~7天,產量與對照相當,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一級至二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耐寒性中弱,整齊度和抗倒性稍差。適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并注意防倒伏和防雜保純。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6、桂農占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06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廣農占/新澳占//金桂占
特征特性: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晚造全生育期111~118天,與粳秈89相當。植株矮壯,葉色中濃,葉片呈倒三角形,穗短,著粒密,前期生長旺,后期熟色好,抗倒力強,耐寒性弱。株高90.5~95厘米,穗長19.5~20.4厘米,畝有效穗20.6~21.2萬,每穗總粒數121粒,結實率79.7%~86%,千粒重22.3克。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二級,整精米率61.4%~63.4%,堊白粒率10%~37%,堊白度1.5%~3.7%,直鏈淀粉含量25.5%~26.1%,膠稠度30毫米,理化分38~48分。中感稻瘟病,中B、中C群和總抗性頻率分別為53.8%、81.8%、60.6%,病圃鑒定葉瘟為5.5級,穗瘟為5級;中抗白葉枯病(3級)。
產量表現:2002、2003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24.07公斤、446.33公斤,比對照種粳秈89分別增產15.6%和7.29%,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晚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4.9公斤,比對照種增產7.05%。日產量3.59~4.01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適時播植,培育壯秧;⑵合理密植,畝插足8~10萬基本苗;⑶高度耐肥抗倒,選擇中等或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區種植,施足基肥,早施重施促蘗肥;⑷重視防治稻瘟病和防寒。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桂農占為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晚造全生育期與粳秈89相當,豐產性突出,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二級,中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抗倒力強,耐寒性弱。適宜我省各地晚造種植和粵北以外地區早造種植,栽培上要重視防治稻瘟病和防寒。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7、豐美占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07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新廣美/中二占
特征特性: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晚造全生育期108~116天,比粳秈89早熟2~4天。株型好,植株矮,長勢繁茂,穗較短,粒多,著粒密,后期轉色好,耐寒性弱。株高93.1~94.3厘米,穗長19.9~21.0厘米,畝有效穗20.8萬,每穗總粒數123.7~127粒,結實率80.3%~84.5%,千粒重20.3克。晚造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特二級至一級,整精米率63.2%~64.3%,堊白粒率8%~23%,堊白度0.8%~2.3%,直鏈淀粉含量15.3%~17.3%,膠稠度74~86毫米,理化分63分。感稻瘟病,中B、中C群和總抗性頻率分別為51.3%、95.4%、66.2%,病圃鑒定葉瘟為5級,穗瘟為6.3級;中抗白葉枯病(3級)。
產量表現:2002、2003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00.64公斤、424.84公斤,比對照種粳秈89分別增產9.21%、4.16%,2002年增產顯著,2003年增產不顯著。2003年晚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00.0公斤,比對照種減產3.76%。日產量3.46~3.94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適時播植,培育壯秧;⑵合理密植;⑶耐肥抗倒性強,選擇中等或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區種植,早施重施促蘗肥;⑷做好病蟲防治,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豐美占為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晚造全生育期比粳秈89早熟2~4天,豐產性好,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特二級至一級,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耐寒性弱。適宜我省各地晚造種植和粵北以外地區早造種植,栽培上要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8、野絲占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08
選育單位: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溪野占10/中二軟占
特征特性: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早造全生育期124~126天,與粵香占相當。植株矮壯,葉片窄直,谷粒細長,結實率高。株高90.5~93.1厘米,穗長20.4~20.8厘米,畝有效穗24.7萬,每穗總粒數114.8~119粒,結實率85.5%~88.8%,千粒重17.7~18.4克。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特一級至特二級,整精米率59.2%~65.6%,堊白粒率2%~13%,堊白度0.5%~1.3%,直鏈淀粉14.0%~14.2%,膠稠度80~82毫米,理化分54~60分。中感稻瘟病,中B、中C群和總抗性頻率分別為73.3%、77.8%、71%,病圃穗頸瘟為5.3級,葉瘟為3.3級;中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3、2004年兩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15.65公斤、451.45斤,比對照種粵香占分別減產5.29%、6.81%,2003年減產不顯著,2004年減產極顯著,兩年增產的試點有梅州、龍川。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6.17斤,比對照種減產6.39%。日產量3.36~3.59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秧齡不宜過長,早造20~25天,晚造不宜超過15天,畝用種量1.5公斤;⑵畝植基本苗6~8萬,畝有效穗25萬左右;⑶重視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野絲占為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早造全生育期與粵香占相當,產量相對較低,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特一級至特二級,中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種植,但粵北稻作區早造根據生育期布局慎重選擇使用,栽培上要重視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9、粵二占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09
選育單位:惠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粵香占/朝二占
特征特性: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早造全生育期127~130天,比粵香占遲熟2~3天。株型好,中等穗型,著粒密,熟色好。株高97.8~101.4厘米,穗長21~21.2厘米,畝有效穗22.3~23.4萬,每穗總粒數127.7~134粒,結實率80.5%~82.9%,千粒重19.8~20.0克。早造米質達國標優質2~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特二級,整精米率57.2%~59.9%,堊白粒率6%~12%,堊白度0.3%~1.8%,直鏈淀粉含量15.0%~16.1%,膠稠度85毫米,理化分59~65分。中感稻瘟病,中B、中C群和總抗性頻率分別為53.3%、33.3%、41.9%,病圃穗頸瘟為2.6級,葉瘟為1級;中感白葉枯病(5級)。抗倒性稍差。
產量表現:2003、2004年兩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39.02公斤、483.99公斤,分別比對照種粵香占增產1.61%和減產0.09%,增、減產均不顯著,兩年增產的試點有梅州、龍川、陽江、高州、雷州。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2.08公斤,比對照種減產3.05%。日產量3.46~3.73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疏播育壯秧;⑵重視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和防倒伏。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粵二占為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早造全生育期比粵香占遲熟2~3天,產量與粵香占相當,米質達國標優質2~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特二級,中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地晚造種植和粵北以外地區早造種植,栽培上要重視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和防倒伏。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10、黃華占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10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黃新占/豐華占
特征特性: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早造全生育期129~131天,比粵香占遲熟4天。株型較好,植株較高,葉片長、直,轉色順調,結實率較高。株高93.8~102.8厘米,穗長21.0~21.8厘米,畝有效穗21.4萬,每穗總粒數118.3~123粒,結實率80.5%~86.8%,千粒重22.2~23.1克。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特二級,整精米率40.0%~55.2%,堊白粒率4%~6%,堊白度0.6%~3.2%,直鏈淀粉含量13.8%~14.0%,膠稠度67~88毫米,理化分44~50分。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總抗性頻率分別為80%、100%、83.9%,病圃穗頸瘟為3.5級,葉瘟為3.3級;抗白葉枯病(2級)。
產量表現:2003、2004年兩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34.26公斤、502.50公斤,比對照種粵香占分別增產0.51%、3.73%,增產均不顯著,兩年增產的試點有梅州、佛山、雷州。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9.81公斤,比對照種增產0.67%。日產量3.36~3.83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疏播培育壯秧,秧期早造28~30天,翻秋16~20天;⑵控制畝有效穗22萬穗左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黃華占為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早造全生育期比粵香占遲熟4天,產量與粵香占相當,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特二級,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地晚造種植和粵北以外地區早造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11、茉莉絲苗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11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茉莉新占/豐絲占
特征特性: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早造全生育期130天,比粵香占遲熟3~4天。植株較高,生勢強,穗較大,粒長,熟色好。株高105.6~109.1厘米,穗長22.2~22.6厘米,畝有效穗20.5~21.0萬,每穗總粒數121.7~131粒,結實率77.1%~82.4%,千粒重22.7~23.0克。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特二級至一級,整精米率41.6%~54.2%,堊白粒率4%~6%,堊白度0.8%~1.2%,直鏈淀粉含量14.1%~15.0%,膠稠度80~83毫米,理化分49~54分。高抗稻瘟病,中B、中C群抗性頻率均為100%、總抗性頻率96.8%,病圃穗頸瘟、葉瘟均為2級;中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3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423.97公斤,比對照種粵香占減產1.87%,減產不顯著;2004年早造復試,平均畝產488.99公斤,增產0.94%,增產不顯著,兩年增產的試點有梅州、惠來。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9.85公斤,比對照種增產0.68%。日產量3.29~3.76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疏播培育壯秧;⑵施足基肥,早施分蘗肥,早造用復合肥輕施中期肥,晚造重施中期肥,注意N、P、K配合施用;⑶控制畝有效穗22萬穗左右;⑷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防雜保純。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茉莉絲苗為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早造全生育期比粵香占遲熟3~4天,產量與粵香占相當,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特二級至一級,高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地晚造種植和粵北以外地區早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防雜保純。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12、粵惠占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12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粵龍//Lemont/特青
特征特性: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早造全生育期122~124天,比粵香占早熟3天。莖態集,株型好,葉色濃綠,劍葉厚直,穗較大,粒大。株高100.9~101.5厘米,穗長20.4~20.6厘米,畝有效穗19.4萬,每穗總粒數122.2~133粒,結實率80.4%~81.4%,千粒重23.2~23.6克。早造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一級,整精米率54.2%~55.8%,堊白粒率9%~20%,堊白度3.6%~5.0%,直鏈淀粉含量15.0%~26.2%,膠稠度50~80毫米,理化分40~61分。中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總抗性頻率分別為73.3%、77.8%、74.2%,病圃穗頸瘟為5級,葉瘟為3級;中感白葉枯病(5級)。苗期耐寒性較差,抗倒性稍差。
產量表現:2003、2004年兩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18.64公斤、456.38公斤,比對照種粵香占分別減產4.61%、5.79%,2003年減產不顯著,2004年減產極顯著,兩年增產的試點有惠來、佛山。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39.82公斤,比對照種減產7.72%。日產量3.43~3.67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在肥力較足和臺風雨較多的地方要增施鉀肥,慎防過氮,曬好田以防倒伏;⑵注意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早造苗期注意防寒。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粵惠占為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早造全生育期比粵香占早熟3天,產量較低,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一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苗期耐寒性較差,抗倒性稍差。適宜我省各地區晚造和粵北以外地區早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并注意防倒伏和早造苗期防寒。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13、玉香油占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13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TY36/IR100//IR100(TY36是利用三系不育系K18A為受體,與玉米雜交的后代中,選育出來的穩定中間品系)
特征特性: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早造全生育期126~128天,與粵香占相當。葉色濃,抽穗整齊,穗大粒多,著粒密,熟色好,結實率較高。株高105.6~106.4厘米,穗長21.1~21.6厘米,畝有效穗20.3萬,每穗總粒數128~136粒,結實率81.6%~86.0%,千粒重22.6克。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一級至二級,整精米率46.3%~47.0%,堊白粒率13%,堊白度2.6%~8.7%,直鏈淀粉含量23.7%~26.3%,膠稠度47~75毫米,理化分34~44分。中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總抗性頻率分別為66.7%、77.8%、67.7%,病圃鑒定穗瘟、葉瘟均為3級;中感白葉枯病(5級)。
產量表現:2003、2004年兩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63.28公斤、518.18公斤,比對照種粵香占分別增產5.57%、6.96%,2003年增產不顯著,2004年增產極顯著,除韶關、清遠、肇慶試點一年增產外,其他試點兩年增產。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8.29公斤,比對照種增產2.45%。日產量3.68~4.04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適時播植,培育壯秧;⑵合理密植,畝插足8~10萬基本苗;⑶耐肥抗倒性較強,選擇中等或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區種植,施足基肥,早施重施促蘗肥;⑷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玉香油占為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早造全生育期與粵香占相當,產量較高,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一級至二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種植,但粵北稻作區早造根據生育期布局慎重選擇使用,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14、銀花占2號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14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小銀占/粵香占
特征特性: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早造全生育期131~132天,比粵香占遲熟5~6天。株型好,早生快發,葉片窄,熟色好,生育期偏長。株高100.0~104.7厘米,穗長20.4~20.9厘米,畝有效穗22.2~22.9萬,每穗總粒數122.9~136粒,結實率78.8%~83.9%,千粒重19.3~19.5克。早造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特一級至特二級,整精米率54.2%~58.5%,堊白粒率3%~8%,堊白度0.3%~0.4%,直鏈淀粉含量13.7%~15.0%,膠稠度71~81毫米,理化分58~59分。中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總抗性頻率分別為73.3%、77.8%、67.8%,病圃穗頸瘟、葉瘟均為4級;中抗白葉枯病(3級)。
產量表現:2003、2004年兩年早造參加省常規稻優質組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27.98公斤、468.92公斤,比對照種粵香占分別減產0.94%、3.21%,減產均不顯著,兩年增產的試點有汕頭、惠來。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40.62公斤,比對照種減產7.55%。日產量3.27~3.54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早造宜于2月下旬初播種,清明前移植,晚造宜于7月上旬播種,7月下旬移植;⑵移植后要注意調控大田的最高分蘗數,提高成穗率和培育大穗,最高苗數控制在30萬苗左右,畝有效穗20萬左右;⑶提倡稻草回田,施用腐熟農家肥作底肥,多施有機肥,以提高其產量和品質;⑷注意防治稻瘟病,晚造種植要注意防治跗線螨。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銀花占2號為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早造全生育期比粵香占遲熟5~6天,產量與粵香占相當,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特一級至特二級,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適宜我省中南部地區早造種植和粵北以外地區晚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15、華小黑1號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15
選育單位: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華粳秈74/聯鑒33//華粳秈74(以華粳秈74為受體,黑米品種聯鑒33為供體,通過雜交、回交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相結合的方法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種皮紫黑色,其它農藝性狀與華粳秈74基本相似。
產量表現:2004年晚造華南農業大學水稻品比試驗,畝產352.4公斤,比華粳秈74減產4.3%,減產不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⑴適合移栽、拋秧和直播;⑵可適當密植;⑶施肥宜前重后輕,適合高產栽培。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華小黑1號種皮紫黑色,除種皮性狀改良外,其產量、農藝性狀與華粳秈74相當或基本相似。適宜我省各地晚造和粵北以外地區早造種植。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16、優優308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16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優I A/廣恢308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122天,比優優4480遲熟3~5天。分蘗力較強,株型集散適中。科高95.6~99.1厘米,穗長21.3厘米,每穗總粒數132粒,結實率78.4%~84.3%,千粒重24.0克。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二級,整精米率40.4%,堊白粒率4%~50%,堊白度0.4%~15.0%,直鏈淀粉含量18.9%~23.1%,膠稠度73毫米,長寬比2.6。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80.9%,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91.3%和72.4%,不抗中A群,田間穗瘟發生輕微;中感白葉枯病,對C4菌群、C5菌群分別表現中感和感。抗倒力較弱。
產量表現:2002、2003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95.4公斤和481.8公斤,比對照組合優優4480分別增產13.28%和12.37%,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0.2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播種期早造2月下旬至3月上旬,晚造7月上旬至7月中旬;⑵本田畝用種量1公斤左右,稀播培育分蘗壯秧;⑶早造秧齡25~30天或5葉齡,晚造秧齡16天左右或5葉齡,拋秧3~4葉齡為宜;⑷一般畝插1.8~2萬科,畝插基本苗6~8萬,拋秧每畝1.8萬科左右;⑸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防倒伏,及時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等。
制種技術要點:⑴隔離條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間隔離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離;⑵在海南省三亞春季制種時,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為25±2天,即父本比母本早播25±2天。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優優308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優優4480遲熟3~5天,豐產性突出,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二級,抗稻瘟病(但不抗中A群),中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防倒伏。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17、華優107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17
選育單位: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種子公司、廣東省饒平縣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Y華農A/R107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125天,比培雜雙七早熟2天。分蘗力中等,葉直,劍葉較短。科高100.8厘米,穗長21.3厘米,穗大粒多,每穗總粒數141~146粒,結實率79.1%~83.7%,千粒重21.9克。早造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一級至二級,整精米率52.0%,堊白粒率13%,堊白度4.6%,直鏈淀粉含量21.6%,膠稠度78毫米,長寬比2.8。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79.8%,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82.6%和82.8%,不抗中A群,田間穗瘟發生中等偏輕;中感白葉枯病,對C4菌群、C5菌群分別表現中感和感。抗倒力較強。
產量表現:2002、2003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510.9公斤和470.8公斤,2002年比對照組合優優4480增產16.83%,2003年比對照組合培雜雙七增產10.79%,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0.3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適時播種,疏播培育嫩壯秧,早造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25~30天秧期、秧苗長至6葉前后移植,拋秧時秧苗3.0葉左右拋植;⑵移植的畝插1.5~2.0萬科,每科插雙谷秧,拋秧的畝拋45盤左右;⑶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制種技術要點:⑴選擇安全隔離區生產雜交種;⑵安排早、晚造制種田出穗揚花的最佳時期;⑶根據不育系和恢復系生育期安排好播種、插植差期;⑷采用適當行比,增加不育株數;⑸適時適量噴施“九二○”,人工輔助授粉;⑹注意除雜、防雜保純。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華優107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培雜雙七早熟2天,豐產性突出,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一級至二級,中抗稻瘟病(但不抗中A群),中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地早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18、II優368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18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II-32A/廣恢368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128~133天,比培雜雙七遲熟4~6天。分蘗力中等,葉片較長而寬,稍披。科高107.1厘米,穗長23.5厘米,穗大粒多,每穗總粒數143粒,結實率78.5%,千粒重23.4克。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二級,整精米率49.2%~56.7%,堊白粒率9%~39%,堊白度0.9%~9.8%,直鏈淀粉含量15.4%~17.8%,膠稠度58毫米,長寬比2.8。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67.4%,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80.4%和44.8%,田間穗瘟發生輕微;中感白葉枯病,對C4菌群、C5菌群分別表現中感和感。抗倒力較強。
產量表現:2002、2003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88.9公斤和458.9公斤,比對照組合培雜雙七分別增產5.32%和9.57%,2002年增產不顯著,2003年增產顯著。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9.5公斤(種子純度不達標)。
栽培技術要點:⑴早造2月下旬至3月上旬、晚造7月上旬至中旬播種,本田畝用種量1~1.5公斤,稀播培育分蘗壯秧,早造秧齡25~30天或5~6葉齡,晚造秧齡16~18天,拋秧3~4葉齡為宜;⑵一般畝插1.6~2萬科,畝插基本苗6~8萬,拋秧每畝1.8萬科左右;⑶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及時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等。
制種技術要點:⑴隔離條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間隔離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離;⑵在海南省三亞春季制種時,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為10±2天,即父本比母本早播10±2天。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II優368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培雜雙七遲熟4~6天,豐產性較好,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二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熟期偏遲。適宜我省中南稻作區早造種植和一季中稻區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19、華優998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19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Y華農A/廣恢998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全生育期111~116天,比培雜雙七遲熟2天。株型緊湊,分蘗力強,有效穗多。科高99.3~103.4厘米,穗長21.2厘米,每穗總粒數122~131粒,結實率83.7%~86.9%,千粒重21.4~21.9克。晚造米質達國標優質1級,外觀品質鑒定為一級至二級,整精米率64.2%,堊白粒率6.0%,堊白度0.6%,直鏈淀粉含量17.6%,膠稠度80毫米,長寬比2.9。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43.4%,其中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42.6%和40.8%,對中北稻作區菌株抗性頻率為60%,田間多數點稻瘟病發生輕微,個別點穗瘟中等偏重發生;中抗白葉枯病,對C4菌群、C5菌群分別表現中抗和中感。抗倒力和后期耐寒性中等。
產量表現:2002、2003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57公斤和451.6公斤,比對照組合培雜雙七分別增產10.29%和10.02%,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03年晚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9.8公斤。日產量4.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一般畝插1.8~2萬穴,畝插基本苗6萬左右;⑵及時防治病蟲害,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
制種技術要點:⑴隔離條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間隔離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離;⑵在海南省三亞春季制種時,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為10±2天,葉齡差2.5葉。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華優998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全生育期比培雜雙七遲熟2天,豐產性突出,米質達國標優質1級,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一級至二級,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適宜我省非稻瘟病區早、晚造慎重選擇種植,栽培上要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20、雙優8802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20
選育單位:湛江海洋大學雜優水稻研究室、廣東天宏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雙青A/HR8802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全生育期112~116天,比培雜雙七遲熟1~3天。株型緊湊,葉片較長大,中部葉較多,分蘗力較強,科高92.8厘米,穗長22.3厘米,每穗總粒數106~112粒,結實率78.6%~83.9%,千粒重27.8~28.4克。晚造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二級,整精米率54.1%~58.4%,堊白粒率20.0%~62.0%,堊白度4.0%~6.2%,直鏈淀粉含量20.2%~21.2%,膠稠度50.0~75毫米。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86.0%,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91.8%和79.6%,田間稻瘟病發生輕微;對白葉枯病C4菌群和C5菌群分別表現中抗和中感。抗倒力較強,后期耐寒力較弱。
產量表現:2002、2003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16.3公斤和424.8公斤,比對照組合培雜雙七增產1.57%和3.48%,增產均不顯著。2004年晚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3.5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培育適齡壯秧;⑵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鉀肥,防止中后期過氮;⑶適時露田曬田,控制無效分蘗,后期不宜斷水過早,以免影響結實率和充實度;⑷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白葉枯病和后期紋枯病的防治。
制種技術要點:⑴雷州半島早春制種,父母本葉齡差為5.3葉左右,晚造時間差為13~15天;⑵嚴格除雜去劣。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雙優8802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全生育期比培雜雙七遲熟1~3天,產量與對照組合相當,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二級,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粵北以外地區早、晚造種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21、天優372(原名天豐優372)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21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天豐A/廣恢372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122天,與華優8830相同,比優優4480遲熟3天。分蘗力中等,株型集散適中,劍葉直,后期熟色好。科高94.6~96.8厘米,穗長20厘米,每穗總粒數136~142粒,結實率78.8%~83.4%,千粒重24.7~25.1克。早造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一級至二級,整精米率57.7%,堊白粒率11%,堊白度2.2%,直鏈淀粉含量23.3%,膠稠度85毫米,長寬比3.2。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96.6%,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96.5%和95%,田間稻瘟病發生輕微;中感白葉枯病,對C4菌群、C5菌群分別表現中抗和中感。抗倒力較強。
產量表現:2003、2004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76.2公斤和513.3公斤,2003年比對照組合優優4480增產11.06%,增產極顯著,2004年比對照組合華優8830增產6.57%,增產顯著。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9.9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早造3月上旬,晚造7月上、中旬播種,本田畝用種量1~1.5公斤,稀播培育分蘗壯秧,早造秧齡25~30天或5~5.5葉齡,晚造秧齡16~18天,拋秧3~4葉齡為宜;⑵一般畝插1.8~2萬科,畝插基本苗6~8萬,拋秧每畝1.8萬科左右;⑶病蟲害以防為主,綜合防治,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及時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等,稻瘟病區注意防病。
制種技術要點:⑴隔離條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間隔離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離;⑵在本省秋季制種時,父母本可同時播種,或母本早播3~4天播。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天優372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與華優8830相同,比優優4480遲熟3天,豐產性好,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一級至二級,高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種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22、天優122(原名天豐優122)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22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天豐A/廣恢122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124~125天,分別比優優4480、華優8830遲熟5天和3天。分蘗力較強,株型集散適中,葉片較長而闊,劍葉直,后期熟色好。科高98.8~101.3厘米,穗長21.1厘米,每穗總粒數125~135粒,結實率81.0%~86.0%,千粒重25.6~26.3克。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一級至二級,整精米率34.6%~45.4%,堊白粒率5%~15%,堊白度0.5%~3.8%,直鏈淀粉含量18.7%~19.1%,膠稠度54~85毫米,長寬比3.0~3.1。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95.0%,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95.3%和90%,田間稻瘟病發生輕微;中抗白葉枯病,對C4菌群和C5菌群均表現中抗。抗倒力較弱。
產量表現:2003、2004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82.5公斤和525.6公斤,2003年比對照組合優優4480增產12.53%,增產極顯著,2004年比對照組合華優8830增產7.79%,增產不顯著。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1.6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一般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5公斤;⑵秧齡早稻一般30天左右,晚稻一般18~20天;⑶一般每畝插1.8~2萬穴,基本苗4萬左右,拋秧一般要求不少于1.8科,基本苗4~5萬;⑷注意防倒伏,苗期要注意防治稻薊馬,分蘗成穗期注意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
制種技術要點:⑴隔離條件要求不少于300米的空間隔離或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離;⑵在廣州生產雜交種時,第1期父本與母本的播差期為-12天,即父本早播12天,第2期父本與母本的播差期為-5天,即父本早播5天,父母本行比按2:12或2:14;⑶母本見穗約3%至5%時,按10~15克/畝用量噴施“九二○”。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天優122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分別比優優4480、華優8830遲熟5天和3天,豐產性好,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一級至二級,高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倒伏。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23、華優868(原名華優668)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23
選育單位:廣東農作物雜種優勢開發利用中心、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Y華農A/R868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121天,比優優4480遲熟2天。分蘗力較強,株型集散適中,葉窄直,后期熟色好。科高100.9~103.0厘米,穗長20.4厘米,穗大粒多,每穗總粒數142粒,結實率80.8%,千粒重21.3~21.6克。早造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一級至二級,整精米率62.4%,堊白粒率18%,堊白度4.5%,直鏈淀粉含量22.6%,膠稠度50毫米,長寬比2.8。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90.8%,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89.4%和95%,田間稻瘟病發生輕微;中感白葉枯病,對C4菌群、C5菌群均表現中感。抗倒力較弱。
產量表現:2003、2004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48.8公斤和480.9公斤,2003年比對照組合優優4480增產4.66%,增產不顯著,2004年與對照組合華優8830平產。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5.5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適時播種,早播、培育多蘗壯秧,早造秧齡控制在30天內,晚造秧齡控制在22天內,秧田下足基肥,疏播勻播,一葉一心時每畝秧田噴多效唑80~100克;⑵適當密植,雙株植,畝插10萬基本苗,拋秧的每畝多拋8~10個秧盤;⑶施肥要前重中輕,后期看苗巧施穗肥,下足基肥,早施攻蘗肥,中期要適當控肥,后期看苗巧施、增施穗肥,增施鉀肥;⑷前期淺水回青促分蘗,畝苗數達23萬時搶天曬田,孕穗至抽穗期不能缺水,后期干濕排灌,不要斷水過早;⑸要及時防治稻薊馬、卷葉蟲、三化螟、稻飛虱、紋枯病和白葉枯病。
制種技術要點:⑴隔離條件要求不少于300米的空間隔離或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離;⑵采用原種或一代不育系及原種恢復系制種。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華優868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優優4480遲熟2天,產量與對照組合相當,米質達國標優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一級至二級,高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防倒伏。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24、華優153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24
選育單位: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Y華農A/R153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126~128天,與培雜雙七相近。分蘗力較弱,植株較高,科高109.2~110.2厘米,后期熟色好。穗長20.9~21.6厘米,穗大粒多,每穗總粒數151~154粒,結實率78.6%~85.9%,千粒重22.2克。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一級至二級,整精米率45.2%~49.0%,堊白粒率25%~39%,堊白度4.3%~9.8%,直鏈淀粉含量21.2%~23.9%,膠稠度56~88毫米,長寬比2.6。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69.8%,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71.8%和60%,田間發病輕微;中感白葉枯病,對C4菌群、C5菌群分別表現中抗和中感。抗倒力較弱。
產量表現:2003、2004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66.1公斤和531.4公斤,比對照組合培雜雙七分別增產9.68%和7.10%,2003年增產極顯著,2004年增產顯著。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0.5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畝播種量10公斤左右,3.5葉左右時應做好煉苗、灌水、撤膜等工作,早造葉齡7.0±0.5片時移植,秧齡40~45天;⑵大田插植規格以20×20厘米為宜,每科插雙谷秧,畝插基本苗8萬苗以上;⑶加強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前期肥,適時適量施好促花、保花肥,前、中、后期肥量可按70%:25%:5%施用,氮、磷、鉀肥的比例大致為1:0.5:0.7;(4)注意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和防倒伏。
制種技術要點:⑴隔離條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間隔離或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離;⑵在廣東秋制時,適宜的抽穗揚花期應安排在9月中旬,在潮汕地區秋制時,父本Ⅰ期比母本早4天播種,父本Ⅱ期與母本同期播種,培育適齡壯秧;⑶父本注意增加基本苗和有效穗數,確保父母本總穎花比達1:3.0左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華優153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與培雜雙七相近,豐產性好,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一級至二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粵北以外地區早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和防倒伏。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25、天優368(原名天豐優368)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25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天豐A/廣恢368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126~127天,比培雜雙七早熟1~2天。分蘗力較強,株型集散適中。科高97.1~97.5厘米,穗長21.1~21.9厘米,每穗總粒數140~146粒,結實率76.8%~83.3%,千粒重23.8~24.4克。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一級至二級,整精米率30.5%~56.7%,堊白粒率8%~31%,堊白度3.2%~6.5%,直鏈淀粉18.7%~21.64%,膠稠度64~70毫米,長寬比2.8~3.0。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95.80%,對中C群、中B群抗性頻率分別為97.65%和90%,田間稻瘟病發生輕微;中感白葉枯病,對C4菌群、C5菌群分別表現中抗和中感。抗倒力和后期耐寒力均較強。
產量表現:2003、2004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69.5公斤和494.8公斤,2003年比對照組合培雜雙七增產12.10%,增產極顯著,2004年與培雜雙七產量相當。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4.6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早造2月下旬至3月上旬、晚造7月上~中旬播種,本田畝用種量1~1.5公斤,稀播培育分蘗壯秧,早造秧齡25~30天或5~6葉齡,晚造秧齡16~18天,拋秧3~4葉齡為宜;。⑵一般畝插1.6~2萬科,畝插基本苗6~8萬,拋秧每畝1.8萬科左右;⑶施足基肥,早施適施分蘗肥,生長中期看苗情補施穗肥;⑷病蟲害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及時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等,稻瘟病區注意防病。
制種技術要點:⑴隔離條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間隔離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離;⑵在海南省三亞春季制種時,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為12±2天,即父本比母本早播12±2天。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天優368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全生育期比培雜雙七早熟1~2天,豐產性較好,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一級至二級,高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地晚造種植和粵北以外地區早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26、天優290(原名天豐優290)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26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天豐A/廣恢290
特征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124~125天,比培雜雙七早熟3~4天。分蘗力較強,株型集散適中,葉片較闊大。科高96.1~98.2厘米,穗長21厘米,每穗總粒數126~137粒,結實率82.0%~87.9%,千粒重24.5~25克。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二級,整精米率42.4%~47.8%,堊白粒率15%~19%,堊白度4.8%~6.0%,直鏈淀粉17.6%~18.2%,膠稠度58~90毫米,長寬比3.0~3.2。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96.6%,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96.5%和95%,田間稻瘟病發生輕微;中感白葉枯病,對C4菌群、C5菌群分別表現中抗和中感。抗倒力較強。
產量表現:2003、2004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78.0公斤和540.1公斤,比對照組合培雜雙七分別增產12.46%和8.84%,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早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8.7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早造2月下旬至3月上旬,晚造7月上、中旬播種,本田畝用種量1~1.5公斤,稀播培育分蘗壯秧,早造秧齡25~30天或5~5.5葉齡,晚造秧齡16~18天,拋秧3~4葉齡為宜;⑵一般畝插1.6~2萬科,基本苗6~8萬,拋秧每畝1.8萬科左右;⑶病蟲害以防為主,綜合防治,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及時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等。
制種技術要點:⑴隔離條件至少有300米的空間隔離或者不少于25天的花期隔離;⑵在本省秋季制種時,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為8±2天,即父本比母本早播8±2天。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天優290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培雜雙七早熟3~4天,豐產性突出,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二級,高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27、龍優673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27
選育單位:廣東農作物雜種優勢開發利用中心
品種來源:龍A/恢673
特征特性:弱感光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全生育期116~121天,比博優122遲熟3~4天。分蘗力較弱,株型緊湊,葉片較長、直立,植株稍高,抽穗整齊。科高99.5~110.0厘米,穗長23.0厘米,每穗總粒數136~144粒,結實率84.2%~85.6%,千粒重24.0~24.7克。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一級,整精米率65.5%,堊白粒率1.0%,堊白度0.1%,直鏈淀粉含量23.4%,膠稠度60毫米,長寬比2.7。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76%,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80.6%和58.8%,田間稻瘟病除陽江點輕微發生外,其余試點均未發生;感白葉枯病,對C4、C5菌群均表現感。抗倒力較弱,后期耐寒力較強。
產量表現:2003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448.7公斤,比對照組合博優122減產1.49%,減產不顯著;2004年晚造復試,平均畝產450.1公斤,比對照組合增產0.45%,增產不顯著。2004年晚造生產試驗畝產481.1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適時早播、早植,培育多蘗壯秧,廣東中部應在7月5日前播種,廣東南部應在7月10日前播種,一葉一心時每畝秧田噴多效唑60克;⑵適當密植,宜插雙株,畝插足8~10萬基本苗;⑶施足基肥,早施攻蘗肥,中期適當控肥,后期看苗巧施穗肥,避免中期偏氮造成葉片過長過披;⑷前期淺水促分蘗,苗數達23萬時抓緊曬田,孕穗至抽穗不能缺水,后期干濕排灌,不能斷水過早;⑸注意防治稻瘟病和防倒,特別注意防治葉枯病,秧苗期要狠抓稻葉蟬的防治。
制種技術要點:⑴選擇最佳抽穗揚花時間,海南三亞春制應在3月23日至4月15日抽穗揚花,樂東縣應在4月5日至18日抽穗揚花,廣東南部春制,要安排在4月底到5月中旬抽穗揚花;⑵龍A異交率高,必須確保安全隔離;⑶安排好播差期,在海南制種,安排時差16天左右,葉差3.6~3.8葉,在廣東雷州制種,安排葉片差4.3~4.6葉;⑷培育好多蘗壯秧,父本插適齡秧,母本在海南插小苗秧,在廣東南部,5葉時搶暖天插秧,母本插雙株,畝插足10萬基本苗;⑸適期輕噴“九二○”,提高異交結實率。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龍優673為弱感光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全生育期比博優122遲熟3~4天,產量與博優122相當,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一級,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除白葉枯病常發區外,適宜我省粵北以外地區晚造種植,栽培上要特別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防倒伏。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28、培雜航七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5028
選育單位: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培矮64S/航恢七號
特征特性:感溫型兩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全生育期109~111天,與培雜雙七相近。分蘗力中等,抗倒力和后期耐寒力均較弱。科高100.5~107.2厘米,穗長21.2~22.0厘米,穗大粒多,每穗總粒數159~162粒,結實率76.5%~80.0%,千粒重21.5克。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二級,整精米率63.7%,堊白粒率24.0%,堊白度7.2%,直鏈淀粉含量25.0%,膠稠度50毫米,長寬比3.2。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72.9%,對中C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73.6%和55.9%,田間多數點稻瘟病未發生或發生輕微,有個別點穗瘟發生中等;高感白葉枯病,對C4、C5菌群均表現高感。
產量表現:2003、2004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38.3公斤和425.5公斤,2003年比對照組合培雜雙七增產5.88%,增產顯著,2004年與對照組合培雜雙七平產。
栽培技術要點:⑴早造2~3月播種,秧齡25~30天(拋秧15~20天),晚造7月上中旬播種,秧齡15~18天(拋秧7~10天);⑵適當稀植,畝插1.3~1.5萬穴,每穴2~3苗,拋秧每畝30盤左右為好;⑶注意中期排水曬田,中后期適施鉀、磷肥,以防倒伏;⑷注意防治稻瘟病,特別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制種技術要點:⑴恢復系按照自花授粉作物品種提純復壯技術方法,單選單繁,注意防止人為機械混雜;⑵父本應提前7~9天播種。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培雜航七為感溫型兩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全生育期與培雜雙七相近,豐產性較好,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晚造二級,中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除白葉枯病常發區外,適宜我省各地早造和中南稻作區晚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防倒伏,特別注意防治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欄目導航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B2B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