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2 DB22
吉林省地方標準
DB22/ T996——2002
無公害小麥生產技術規程
Rules for production technique of pollution-free wheat
2002-12-20發布 2002-12-20實施
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發布
前 言
本標準由吉林省農業委員會提出并規口
本標準由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呂躍星 謝衛平 王 權 曹鳳臣 盧 紅
DB22/T996——2002
無公害春小麥生產技術規程
1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無公害春小麥生產技術要求。
本規程適用于無公害春小麥生產。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構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程。
GB3095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l5618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GB5084 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要求
GB/T8321.1——8321.7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15798 粘蟲測報調查規范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程
無公害小麥生產技術
是指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產地環境空氣質量、土壤環境質量、農田灌溉水質量符合GB3095、GBl5618、GB5084規定,并按
GB/T8321.1——8321.7、NY/T496要求合理使用農藥和肥料,產品中農藥、重金屬、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有害微生物的殘留,符合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準,技術環節最大限度地控制化肥用量,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同時,防止收、貯、銷過程中的二次污染。
4技術要求
4.1生產地選擇 無公害春小麥生產地環境質量應符合DB22/T946-2001的規定。
4.2品種選擇 選擇品質好、抗逆性強、高產的優質春小麥品種。如小冰麥33、豐強3號、豐強7號、白春5號、長麥7號、遼春9號等品種。
4.3種子質量及處理
4.3.1選種要求 選用經國家和省種子審定部門通過并符合標準、適合當地條件的優質種子。
DB22/T996——2002
4.4整地 在秋季深翻整地基礎上,早春在土壤5cm處地溫穩定通過0℃時可進行耙地、整地播種,要求做到土表細碎平整。
4.5播種
4.5.1選種 播前要精選種子、曬種,篩掉小、秕粒;做好發芽試驗,種子發芽率要保證不低于95%。
4.5.2種子處理 對有地下害蟲發生的地塊,用0.1kg50%的辛硫磷對水5kg,拌50kg種子悶3-5h。
4.5.3播種 播種一般在3月20日至4月5日,抓住冷尾暖頭適
時播種及時進行頂凌播種。播種量要準確,一般公頃播量在260-300kg,以保證每平方米500-600株的密度;播種要均勻、一致,防止漏播;覆土要淺,以3cm左右為宜,并要深淺一致。
4.6施肥 施肥以增施有機肥為主,化肥施用應符合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施肥要農化結合,氮、磷、鉀肥配施。一般公頃施優質農肥30-45m3,磷酸二銨150-200kg,
尿素250kg(尿素要求深施,做到與種子有效距離分開),硫酸鉀45-60kg,可結合整地一次性施入耕層。
4.7田間管理
4.7.1水澆小麥的管理
4.7.1.1做畦修埂 播后根據土地平整程度做成寬1.5--2.0m,長10--15m的畦,畦埂底寬25cm,高15cm,畦內要水平,利于灌水均勻。
4.7.1.2科學灌水 一般在小麥整個生育期以灌四次水為宜。灌水量每公頃300-400m3,灌水時要確保質量,不得破畦串灌。除保苗水以外,若自然降水量分別達到40、30、20mm,對應的灌水期可以不灌水。
4.7.1.2.1保苗水 要急水緩灌,防止沖籽,灌水量以接好墑為目的,切忌積水和灌水不均。
4.7.1.2.2 二葉一心水 要灌透,達到畦內有水層。
4.7.1.2.3五葉一心水 要根據苗情、密度和天氣確定灌早與灌晚,灌多與灌少。
4.7.1.2.4七葉水 此時已接近雨季,要看天、看地、看苗酌情灌水。
4.7.2壓青苗 當幼苗二葉一心時,用“V”型鎮壓器進行壓青苗。壓青苗要遵照“三壓三不壓”的原則進行,即地干壓濕不壓;二葉期壓拔節后不壓,健苗壓瘦苗不壓。
4.7.3 追肥 麥苗長到2葉1心期時,如發現苗黃缺肥,可結合灌水每公頃追尿素50kg,不脫肥的地塊不用追肥。
4.7.4防蟲滅草
4.7.4.1防蟲 在6月下旬左右、田內每平方米有5-7頭粘蟲在幼蟲三齡前,可選用溴氰菊戊菊酯、滅幼脲、敵百蟲等防治。防治蚜蟲可選用抗蚜威、樂果等殺蟲劑。
4.7.4.2化學藥劑除草 防除雜草可選用禾草靈、氟草煙、野麥畏、苯磺隆等除草劑品種。
4.8適期收獲 在蠟熟末期至完熟期,用聯合收割機及時收獲;在蠟熟初期至中期用割曬機或人工收獲。
————————————
無公害小麥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編制說明
一、目的和意義
由于工業“三廢”、城鎮垃圾對麥田環境的影響以及農用化學品,特別是農藥、化肥在小麥生產中的不合理使用,對小麥生產造成了一定污染,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了一定威脅。為適應我國加入“WTO”后對農產品衛生質量標準的要求,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安全小麥產品的需要,增強我省農產品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競爭力,確保我省小麥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新形勢下農業生產的重點。但由于目前我省尚無無公害小麥生產的行業標準,使其生產和管理缺乏依據,障礙了這項工作的正常運作和發展。為此,制定吉林省無公害小麥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對規范和推廣無公害小麥生產技術,加強無公害小麥生產的質量安全,確保消費者身體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各項指標確定的主要依據
本標準各項指標的確定是在國家現有相關標準的基礎上,以控制和減輕小麥生產過程中易在其農副產品及人體內殘留,對人體有害的污染物質為重點,參照其它作物的相應標準和多年來小麥病蟲綜合治理技術的研究成果,結合我省無公害春小麥生產和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主要參考依據有《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要求》,《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農藥合理使用準則》,《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粘蟲測報調查規范》等。本標準的各項指標既參照了國內現有標準,又結合了我省生產實際情況,使其具有嚴密的科學性和較強的可操作性。
三、有關技術準則的說明
本標準規定了我省無公害小麥生產的產地標準以及栽培技術要求,特別是根據國家對無公害食品的產地環境技術要求以及化肥、農藥使用準則的規定,結合我省近幾年小麥主要病蟲草害的防治經驗提出了吉林省小麥無公害生產中農藥、化肥的使用要求,這將有助于我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的標準化操作與管理,對指導小麥的無公害栽培生產,減少乃至杜絕化肥、農藥中有毒物質對小麥的污染措施進行了規范。
四、經濟與社會效益
本標準的實施將對我省優質無公害小麥生產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不僅可有效地提高我省小麥的衛生質量標準,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增加農民收入,增強市場競爭力,而且對于改善農田生態環境,確保我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