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種子行業標準 >> 正文
 

無公害玉米生產技術規程(吉林省)

(發布日期:2005-4-12 10:24:00)
瀏覽人數:
B22
       DB22

吉林省地方標準


DB22/ T994——2002







無公害玉米生產技術規程

Rules for production technique of pollution-free maize




2002-12-20發布           2002-12-20實施

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發布 





前  言


本標準由吉林省農業委員會提出并規口。

本標準由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謝衛平 鄒 琦 張志才 曹鳳臣 廖宇飛 張 琳



DB22/ T994——2002

無公害玉米生產技術規程

1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無公害玉米產量構成及生產過程的選地整地、選用品種、種子處理、播種、種植密度、施肥、田間管理與收獲。

本規程適用于吉林省玉米栽培技術水平較高的中部平原地區及東、西部玉米主產縣(市)。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構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程。

GB3095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l5618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NY/T394 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

NY/T393  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程

玉米無公害生產技術

是指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產地空氣質量、土壤環境質量符合GB3095、GBl5618要求,并按NY/T394、NY/T393要求合理使用肥料和農藥,產品中農藥、重金屬、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有害微生物的殘留,符合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準,技術環節最大限度地控制化肥用量,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同時,防止收、貯、銷過程中的二次污染。

4產量構成與生育進程

DB22/ T994——2002

4.1 產量構成

4.1.1 穗數:耐密型品種公頃收獲穗數5.0—6.5萬穗,平展型品種公頃收獲穗數:4.0—4.5萬穗。

4.1.2 粒數:平均每穗500—700粒。

4.1.3 粒重:千粒重340—400g。

4.2 生育指標

4.2.1 出苗期:5月20日前出齊苗。

4.2.2 拔節期:6月20日前進入拔節期。

4.2.3 抽絲期:7月20—27日抽齊絲。

4.2.4 成熟期:9月25日達到生理成熟。

5選地與整地

5.1 選地 選擇土壤PH6.5—7.0,有機質含量>1.5%,全氮>0.05%,速效磷(P2O5) >20mg/kg,速效鉀>120 mg/kg,耕層深度大于20cm,保水保肥,排水條件較好的中、上等肥力的地塊,以黑土、黑鈣土、淡黑鈣土、沖積土和厚層草甸土等土壤為好,同品種連作周期不超過兩年。

5.2 整地

5.2.1 秋翻秋整地 二到三年輪翻一次。前作收獲后,及時滅茬施肥秋翻,做到根茬翻埋良好,耕深18—25cm,耕后及時耙、壓,注意保墑,

在秋季達到可播種狀態。

5.2.2 秋翻春整地 秋翻地,待土壤化凍15cm左右時,就要耙、耢、起壟、鎮壓,達到待播狀態。

5.2.3 低洼地塊 最好是秋打壟,便于曬垡散水。

5.2.4 頂漿打壟:春季土壤化凍15cm深時,在已清除根茬的地塊上實行三犁成壟,深施底肥,隨打壟、隨鎮壓,以待播種。

6選用品種及種子處理

6.1 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選用經國家和省種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生育后期保綠期長的優良品種,水肥條件好的地塊以耐密和半耐密型品種為主。

6.1.1 5—9月份≥10℃的活動積溫3000℃左右,降水量450—550mm的中部地區,應以中晚熟耐密型品種為主,搭配中晚熟和晚熟稀植型品種及晚熟耐密型品種。品種可選用四密21、四密25、吉單209、吉新203、吉單257、吉單28、吉單136、吉單29、吉新201、西單2等品種。

6.1.2 5—9≥10℃的活動積溫2850℃左右,降水量550mm左右的地區,應以中熟耐密型品種為主,搭配中熟和中晚熟稀植型品種及中晚熟耐密型品種。品種可選用四密21、四密25、吉單

DB22/ T994——2002

156、吉單342、吉單136、吉新203、吉新201、吉單321等品種。

6.1.3 5—9≥10℃的活動積溫3000℃左右,降水量約380—450mm有灌水條件的西部產區,應以中晚熟耐密型品種為主,搭配中晚熟和中熟稀植型品種及中熟耐密型品種。品種可選用四單72、吉單180、吉單156、四密21、吉單209、吉新201、吉單321、四單105等品種。

6.1.4 5—9≥10℃的活動積溫2700—2800℃,降水量600mm左右的東部產區,應以中熟耐密型品種為主,搭配中晚熟和中熟稀植型品種及中晚熟耐密型品種。品種可選用四密25、四單19、吉單141、四密21、吉


單46、吉單156、吉單209等品種。

6.1.5 5—9≥10℃的活動積溫2500—2600℃,降水量600mm左右的東部半山區,應以早熟、中早熟耐密型品種為主,搭配中早熟稀植型及耐密型品種。品種可選用吉單109、吉單103、吉單77、白山3、吉單27、白山4、四早6及相應熟期的品種。

6.2 種子質量 種子選用經國家和省種子審定部門通過并符合標準、適合當地條件的優質種子。

6.3 種子處理

6.3.1 試芽:播種前15d進行一次發芽試驗。

6.3.2 曬種:播種前3—5d選無風晴天把種子攤開在干燥向陽處曬2—3d。

6.3.3 種子包衣:播種前用選用通過國家審定登記附和綠色環保標準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蟲及絲黑穗病。

6.3.4.1 浸種催芽:采用催芽播種的,當種子擰嘴露白時攤開陰干后播種。

6.3.4.2 藥劑拌種;對易感絲黑穗病的品種,用烯唑醇或三唑酮類農藥拌種。如果采取催芽拌種,要在浸種后拌勻藥再催芽。

7播種

7.1 種植形式

7.1.1 清種:這是全省大面積玉米生產田最基本、最主要的種植方式。

7.1.2 間作: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可將玉米與小麥、馬鈴薯等矮棵作物以3:1或4:1或6:2的比例進行間作。

7.2 播種期:當土壤5cm處地溫穩定通過6—8℃、土壤耕層含水量在20%左右,即可開犁播種。當土壤含水量低于18%時,可在地溫穩定通

過5℃時搶墑播種。5—9月份≥10℃的活動積溫在2900℃以上的地區,最佳播種期為4月15—25日;5—9月份≥10℃的活動積溫在2700—2900℃的地區,最佳播種期為4月20日—30日,最佳播種期要隨春季土壤墑情適當調整,干旱年提前3—5d,多雨年推遲3—5d,以確保全苗。

7.3 播種方法

7.3.1 機械播種:中部產區要擴大機播面積,采用BZ—6型播種機平播或2BF型單體機壟

DB22/ T994——2002

上播種,播深2—5cm,做到播種深淺一致,覆土均勻,當土壤含水量不足18%而搶墑播種的,采取

深開溝,淺覆土,重鎮壓,一定把種子播到濕土上。

7.3.2 刨埯坐水種:西部半干旱區要采用這種播種方法。

7.3.3 鎮壓:播后最好采用IYM苗眼鎮壓器鎮壓。當土壤含水量低于18%時,鎮壓強度為600—800g/cm2,土壤含水量在22—24%時,鎮壓強度為300—400g/ cm2。

7.4 播種量

7.4.1 機械播種,公頃播種量35—45kg。

7.4.2 刨埯種,公頃播種量30—35kg。

8種植密度

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與施肥水平、種植形式等確定種植密度。水肥充足、株型收斂、小穗型品種宜密;水肥條件差、株植繁茂、大穗型品種宜稀。

8.1 高肥地塊

8.1.1 清種:植株收斂、耐密型品種,公頃保苗為5.5—6.5萬株;植株繁茂、平展型品種,公頃保苗4.2—4.5萬株。

8.1.2 間種:應增加玉米種植行上的密度。即2:1間種的玉米行上種植密度比該品種清種增加50%;3:1的增加35%;4:1的增加30%。小麥

播幅以35cm左右為宜,保苗密度為450—500萬株。

8.2 中肥地塊

8.2.1 清種:植株收斂、耐密型品種,公頃保苗為5.2—6.0萬株;植株繁茂、平展型品種,公頃保苗3.9—4.2萬株。

8.2.2 間種:同高肥間種的種植密度。

9 施肥

施肥以增施有機為主,化肥施用應附和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所使用氮肥均為非硝太氮肥、所使用鉀肥均為不含氯鉀肥。

9.1 高肥地塊

9.1.1 底肥:公頃施優質農肥25—30m3, N:50—60kg, P2O5:70kg, K2O:30kg。化肥混勻后結合整地深施于耕層。農肥(根茬、秸稈粉碎直接還田或腐熟還田)結合秋翻地或整地起壟一次施入。(下同)

9.1.2 口肥:公頃用純N:2—9kg,P2O5:5—25kg,K2O:15kg,ZnSO4:15kg混合施入種床,做到種肥隔開,防止燒種燒苗(下同)。

9.1.3 追肥

DB22/ T994——2002

9.1.3.1 追肥用量:公頃追純N150—160kg。

9.1.3.2 追肥時期和方法,高肥地塊可在6月底至7月上旬玉米大喇叭口期。追肥方法為刨坑深追和壟溝深追。刨坑深追肥部位應在距植株根10—15cm處,追肥深度為12—15cm(下同)。

9.1.3.3 后期補肥:玉米后期如脫肥,用1%尿素溶液加0.2%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灑。如噴灑后4小時遇雨需重噴一次(下同)。

9.2 中肥地塊

9.2.1 底肥:公頃施優質農肥25—30m3,純N:50kg,P2O5:75kg,K2O:35—40kg。

9.2.2 口肥:公頃用純N:13.5kg,P2O520—25kg,K2O15kg,ZnSO415kg。

9.2.3 追肥

9.2.3.1 追肥用量:公頃追純N140—150kg。

9.2.3.2 追肥時期和方法:追肥時期約為6月20日。追肥方法同上。

9.2.3.3 后期補肥:同上。

10田間管理

10.1 查田補種:播種后10d每隔5d進行一次查種、查芽,對壞種、壞芽的應及時催芽坐水補種。

10.2 化學除草 用莠去津類膠懸劑和乙草胺乳油(或異丙甲草胺)混合,對水在玉米播后苗前土壤較濕潤時進行土壤噴霧。干旱年份或干旱地區,土壤處理效果差,用莠去津類乳油對水在雜草2—4葉期進行莖葉噴霧。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塊在較干旱時使用高劑量,反之使用低劑量,苗帶施藥按施藥面積酌情減量,施藥要均勻,做到不重噴,不漏噴,不能使用低容量噴霧器及彌霧機施藥。玉米與其它敏感作物間作地塊禁用。

10.3 間、定苗:幼苗3葉期間苗,4—5葉時定苗。留大苗、壯苗、齊苗,不要求等距,但要按單位面積保苗密度留足苗,可多留一成苗,留作追肥前去掉弱、小、病、雜苗時備用,以保證定足苗。

10.4鏟趟

10.4.1 鏟前深趟一犁:除免耕地塊外,當幼苗長到2—3葉時,進行鏟前深趟一犁,深度20—25cm。

10.4.2 三鏟三趟:及時鏟趟,做到三鏟三趟,搞好田間管理,雨季前拿大壟。

10.5 病、蟲害防治

10.5.1 花白苗:5月中、下旬(6葉期前)發現病株,用0.3%的硫酸鋅溶液噴灑1—2次。

10.5.2 粘蟲: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如平均每株有一頭粘蟲,

用氰戊菊酯類乳油對水噴霧防治,還可用5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把粘蟲消滅在三齡之前。

10.5.3 玉米螟:7月上、中旬每公頃釋放22.5萬頭(分兩次、間隔5—7天)赤眼蜂,將螟蟲消滅在孵化之前;設置高壓汞燈誘殺成蟲。

DB22/ T994——2002

10.6 促早熟

10.6.1 去雄:當雄穗抽出1/3長時,每隔一行或兩行去一行雄穗,嚴防帶頂葉。

10.6.2 站稈扒皮晾曬:在低溫年份,中晚熟或晚熟品種臘熟(抽絲50—55d)后,要站稈扒開玉米果穗苞葉,促進籽粒降水。

11收獲

玉米生理成熟后7—10d為最佳收獲期,一般為10月5日左右,收獲后玉米要及時扒皮,上站子(小站子或長站子)促脫水。



———————————————

編制說明

一、目的和意義

近年來,由于工業“三廢“、城鎮垃圾尤其是化學農藥及化肥等化學物質的不合理使用等對玉米生長環境的影響,對玉米生產造成了一定污染,也對人類健康構成了一定威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保意識的增強,特別是加入WTO后客觀現實要求我們提高玉米生產質量、發展綠色玉米生產、盡快使玉米生產質量達到國際質量水平已迫在眉睫。因此,研究制定吉林省無公害玉米生產技術操作規程,規范我省綠色食品的生產技術,無公害玉米生產的質量管理,對發展我省玉米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二、各項技術指標確定的主要依據

本標準各項指標的確定,是在國家現有相關標準的基礎上,以控制和減輕對人體及牲畜有害污染物質在其農副產品中殘留為重點,參照其它作物的相應標準和多年來玉米病蟲綜合治理技術研究成果,結合我省綠色玉米生產和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主要參考依據有:《綠色食品生產指南》、《綠色食品產地生態環境質量標準》、《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等。本標準的各項指標既參照了國內現有標準,又結合了我省生產實際,使其具有嚴密的科學性和較強的可操作性。

三、有關技術準則的說明

本標準規定了我省無公害玉米生產的產地標準以及栽培技術要求,特別是根據國家對綠色食品的產地環境技術要求發及農藥、化肥使用準則的規定,結合我省近幾年玉米主要病蟲害的防治經驗,提出了吉林省無公害玉米生產中農藥、化肥的使用要求,這將有助于我省綠色食品生產技術的規范化操作與管理,指導玉米生產的無公害栽培,從而減少乃至杜絕化肥、農藥中有害物質對玉米的污染,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四、經濟及社會效益預測

如按本技術規程實施,一是每公頃產量可與普通玉米持平,單價可比普通玉米高0.04元/kg,平均產量9000kg/ha,計算每公頃增收360元,的經濟效益;二是生產無公害玉米產品可增強我國玉米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進而占領國際市場;三是杜絕有害物質對人、畜的危害,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于人們的生活與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欄目導航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B2B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