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省主要的糧食作物,其種植面積居第一位。發展玉米生產對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增加糧食產量,改變山區人民缺糧狀況,促進畜牧業,加工業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制約貴州玉米生產的限制因素:一是旱坡地面積大,土壤瘠薄,保水保肥力差,二是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易受春旱、夏旱、伏旱和倒春寒的影響,三是大面積生產存在密度偏稀,肥料投入不足,管理粗放,規范化種植水平低等。因此,通過玉米栽培技術措施的調控,達到減災避災,大幅度提高我省玉米生產水平、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
一、品種選擇
因地制宜選用豐產性好、抗逆性強的雜交玉米品種,是奪取玉米穩產高產的基礎。品種選擇要求:
1、光、熱、水資源豐富,土壤肥力條件較好的地區,以選擇“豐產型”品種為主。
2、生產條件較差的地區,以選擇“穩產型”品種為主。
3、災害頻繁的地區,要根據災害因子危害的程度,針對主要危害因子,分別選擇抗病蟲、耐干旱、耐瘠薄、耐陰濕和抗倒伏等“抗逆型”品種。
4、無霜期較長,有效積溫較高的地區,要選擇生育期較長,增產潛力大的品種。
5、復種指數高和種植方式不同的地方,按復種的需要,兼顧前后作物的茬口銜接和實現季季高產為目標,選擇與之相配套的品種。適宜間作套種的品種,應具有易全苗,開端優勢強,苗期耐蔭蔽,拔節后生長速度較快,后期葉片持綠時間較長,以及植株較矮健,耐密植、冠層結構好等優點。
二、育苗移栽技術
玉米育苗移栽技術適宜于復種指數高,前茬收獲較遲,玉米生長期不足,后期常遇低溫冷害的地區或后期常遇伏旱的地區。生產上通過適時早播,前避春旱、倒春寒,后躲伏旱、秋風造成的危害,既是奪取我省玉米高產的主要措施,又是我省玉米生產上減災避災的一項重要增產措施。結合保溫育苗,不僅提早播種期,同時還可以防止苗期低溫造成爛種死苗現象,達到培育壯苗,延長營養生長期,促進穩產高產的目的。
(一)苗床建造選擇背風、向陽、靠近移栽本田或在移栽本田中做苗床,便于管理。苗床一般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周圍筑床埂,利于保溫和覆蓋薄膜。苗床寬1.2~1.5米(4尺),深15~20厘米(0.5尺),苗床長度視地形及苗床面積而定。苗床面積一般按移栽1畝需14.4平方米計算。苗床要求床底平整,并撒一層細土,便于起苗。苗床在育苗前一周準備好。
床土配制床土要求土壤質地適宜,肥力適度,氮、磷、鉀、鋅配合。床土配制可根據各地情況酌情配比。營養球配比要求嚴格,一般每畝本田苗床(14.4平方米),用過篩的細土500公斤,加篩細的優質腐熟農家肥500公斤,發酵篩細磷肥15公斤,硫酸鋅1公斤。高產栽培中可加入適量氮肥:2.5—3公斤尿素,為預防燒種,施用尿素時,必須先將尿素溶解于水,與營養土混合攪拌均勻,再用適量畜糞水,拌合成落地即散的營養球(團)。床土配制好后即可制作營養球(團、塊)。
育苗方法:一般采用營養球(團)、營養塊、塑料軟盤和漂浮育苗四種方法,我省生產上應用較多的是營養球(團)和營養塊兩種方法。
(二)播種:播種期取決于移栽時間和茬口安排,一般以當地平均氣溫穩定通過8-10℃以上時,蓋膜后可使膜內溫度提高到11℃以上即可播種。具體的播種期可根據當地茬口安排,氣候和生產條件、品種特性等確定。
三、大田栽培
大田栽培要適時早栽,確保苗壯、苗齊、苗全,通過合理的耕作、規范移栽、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和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措施,才能實現大田玉米生產的穩產高產。
1、大田耕整
大田移栽前進行深耕、碎土,清除田間殘茬和雜草,使土細地平。分帶輪作預留行種植綠肥地塊,移栽前在空行深耕一次,將綠肥翻壓后起壟。分帶輪作以1.67m(5尺)開廂,即前茬作物、玉米帶,各占0.83m(2.5尺),玉米帶種植兩行玉米;凈作地:實行寬窄行帶狀種植,寬帶0.83m(2.5尺),窄帶0.5m(1.5尺)。
2、移栽
移栽苗齡以2葉一心期至3葉一心期為宜,最遲不要超過4葉一心期。移栽前6~10天(或當天),大田(玉米帶)開溝施入基肥后覆土。移栽行向以南北向為宜,坡地以橫坡行向為宜。帶土取苗,根據幼苗長勢分級當天移栽。移栽時,實行拉繩定行株距,按大小、強弱苗分級分片移栽,單株、等距定向擺正幼苗在施肥溝(或施肥溝兩邊),覆土后,用清糞水澆淋定根水。移栽后約一星期成活。緩苗后,再澆一次返青水。
3、移栽密度
合理移栽密度的確定:一是根據氣候因素,如高溫、短日照地區,移栽密度要高于低溫、長日照地區;高海拔地區,因氣溫較低,玉米生長較緩慢,植株較矮小,移栽密度要高于低海拔地區。
二是根據土壤環境,如高肥水地區移栽密度要高于低肥水地區;土層較深厚,保水、保肥和供水、供肥能力較強地區,移栽密度可高于土層較瘠薄地區。
三是根據品種特性和種植方式而定。生育期較短,植株較矮小,莖桿堅韌性較好,而抗倒伏較強的品種,種植密度宜偏大。旱地分帶輪作種植密度在2800—3000株/畝之間,凈作種植密度可高一些,耐密植、緊湊型和半緊湊型品種,移栽密度可達到3500—4000株/畝;高產栽培密度可在4500--5000株/畝。
4、科學施肥
科學施肥是決定玉米產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玉米增產的關鍵技術。因此,玉米生產中,實行科學用肥,才能實現玉米穩產高產。施肥的基本原則是: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氮、磷、鉀肥為主,微肥為輔;攻苞肥為主,攻粒肥為輔。
我省玉米產區多為坡地,土質瘠薄,保水保肥力差,容易受春旱、夏旱、伏旱的影響而限制玉米產量的提高。在施肥上注重以肥促根,以磷促根,以肥調水,提高玉米吸水,保水功能,增強自身的抗旱能力。當前我省玉米生產中普遍存在施肥不足,施肥時期不當等問題。因此,根據玉米生長發育各階段對肥料吸收利用的規律,結合當地土壤肥力狀況,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是奪取玉米持續高產的重要措施。
我省種植玉米的土壤,養分含量總趨勢是普遍缺氮、磷和鉀,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或目標產量確定氮磷鉀肥料的需要量,足量施入,才能達到穩產、增產效果。如目標產量:畝產500-600kg玉米干籽需要從土壤吸收N:P:K分別為11-15kg,4-6kg,10-19kg。
施肥技術
根據玉米不同生育期需肥的特點,在施肥技術上,施足底肥,早施苗肥,中攻穗,后補粒的施肥技術,是壯苗、壯株、增重、增粒、增穗,提高玉米籽粒產量的關鍵措施。
重施基肥。基肥應以有機肥和無機肥并重,以磷促根,以肥調水,基肥施用的數量:用腐熟廄肥或有機肥1500公斤/畝,尿素10公斤/畝,過磷酸鈣25—35公斤/畝,氯化鉀10—20公斤/畝,增施硫酸鋅1公斤/畝,于移栽前10天開溝施并覆土。氮肥占氮肥總量的30-40%。
早追苗肥。在移栽緩苗后,早追肥可促根壯苗,奠定穩產高產基礎。追肥宜輕,施肥時注重偏施提小苗,趕大苗,追弱苗變壯苗,促進幼苗生長,為中后期的正常生長發育奠定良好基礎。施肥量占氮肥總量的20%,用尿素5—6公斤/畝,兌清糞水1500公斤/畝淋施,結合中耕除草。
穗肥。在玉米雄穗抽出前的施肥,即大喇叭口期,此期重施肥料,有利穗大粒多,若此期缺水缺肥,必然影響玉米營養、生殖生長,使幼穗分化不良,雌雄花期脫節導致減產。因此,此次追肥以氮肥為主,施用量占氮肥總量的40%--50%,用尿素15—25公斤/畝,有條件地區可增施1000—1500公斤/畝腐熟廄肥或復混肥15—25公斤/畝。在玉米株間,挖窩深施并結合培土。深施深度為表土下250px處。施肥時間:全展葉12—13片葉,可見葉16—18片葉,見展葉差為5葉時施用。
補施粒肥。在玉米授粉前后施用,以保根、保葉、促進灌漿,增加粒重為中心,防止早衰。及時清溝排漬,盡可能維持旺盛的根系活力和較大的綠葉面積。施肥可延長灌漿時間,增大籽粒,確保籽粒飽滿,籽粒重增加,從而提高產量。
此期如葉色漸淡,每可補追尿素5公斤/畝,窩施于植株根旁,或用磷酸二氫鉀100—150克/畝,加尿素0.5公斤/畝,兌水25公斤/畝,進行葉面噴施。根外追施磷、鉀肥不僅能提高產量,并有改善玉米蛋白質品質的作用。
5、病蟲鼠害防治
以防為主,進行綜合防治。重點搞好玉米螟、紋枯病和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
6、適時收獲
以完熟初期到完熟中期收獲為宜,此時果穗苞葉松散,籽粒內含物已經完全硬化,指甲不易掐破。籽粒表面具有鮮明的光澤,籽粒基部出現黑色層,整個植株呈現黃色。收獲后的玉米要及時晾曬。籽粒含水量達到20%時可脫粒。
來源:貴州省農作物技術推廣總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