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化肥技術 >> 正文
 

化肥減施增效的六大關鍵技術

(發布日期:2017-2-21 9:53:39)
瀏覽人數:
編者按:化肥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必不可少的投入品。然而,我國化肥的過量施用卻導致了一系列問題。近年來,國家農業部門高度重視化肥減施增效技術的研究與推廣。目前,國家大力推廣的化肥減施增效關鍵技術有哪些?不同區域可應用怎樣的技術模式?今日,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周衛結合他負責的肥料“973計劃”項目為大家進行釋疑。
 
  NE系統為減施增效提供數據支持
 
  當前,我國化肥過量施用嚴重,常年用量達6000萬噸,占世界化肥消費總量的35%,單位耕地面積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歐美國家的2倍。
 
  我國人多地少,決定了我國高投入高產出的集約化生產體系,要確保糧食持續高產、肥料養分高效、生態環境安全多重目標的實現,必須根據我國國情,研發化肥減施增效關鍵技術。
 
  中國農科院資劃所研創了基于產量反應和農學效率的水稻、小麥和玉米推薦施肥方法。該方法在匯總過去十幾年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數萬個有效肥料田間試驗的基礎上,建立養分數據庫,研究得出了土壤基礎養分供應特征、農學效率與產量反應的內在關系,以及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最佳養分吸收和利用特征參數,建立了基于產量反應和農學效率的推薦施肥系統,即NE(NutrientExpert)系統。NE系統通過了解農戶過去3~5年的產量水平和施肥歷史完成施肥推薦,解決了農戶土壤測試條件不具備及氮素推薦困難等難題,已在糧食主產區廣泛應用。
 
  六種常見關鍵技術重點推廣
 
  平衡施肥技術東北春玉米目標產量800~900公斤/畝,N-P2O5-K2O推薦施肥量分別為12~14公斤、4公斤和5公斤(簡寫為12~14-4-5,后同);華北冬小麥目標產量500~600公斤/畝,推薦施肥量14~15-8-6;華北夏玉米目標產量600~700公斤/畝,推薦施肥量16~18-5-6;長江中下游冬小麥目標產量300~500公斤/畝,推薦施肥量10~12-5-6.5;長江中下游單季稻目標產量600~800公斤/畝,推薦施肥量11~14-4~5-6~8;長江中下游早稻目標產量450~550公斤/畝,推薦施肥量10-6-10,晚稻目標產量550~650公斤/畝,推薦施肥量12-5-12。
 
  有機肥替代技術在推薦養分用量下,建議東北春玉米采用有機肥氮30%,化肥氮70%,商品有機肥100~150公斤/畝,或畜禽糞肥1000~1500公斤/畝;華北冬小麥有機肥氮30%,化肥氮70%,商品有機肥150~200公斤/畝,或畜禽糞肥1500~2000公斤/畝;華北夏玉米有機肥氮30%,化肥氮70%,商品有機肥150~200公斤/畝,或畜禽糞肥1500~2000公斤/畝;長江中下游冬小麥有機肥氮30%,化肥氮70%,商品有機肥100~150公斤/畝,或畜禽糞肥1000~1500公斤/畝;長江中下游單季稻有機肥氮20%,化肥氮80%,商品有機肥100~150公斤/畝,或畜禽糞肥1000~1500公斤/畝;長江中下游早稻和晚稻有機肥氮20%,化肥氮80%,商品有機肥100~150公斤/畝,或畜禽糞肥1000~1500公斤/畝。
 
  秸稈還田技術建議東北玉米秸稈粉碎還田,翻埋20~30厘米,氮肥基追比2∶1;華北玉米秸稈粉碎還田,翻埋10~20厘米,氮肥基追比7∶3;華北小麥秸稈粉碎還田,翻埋10~20厘米,氮肥基追比7∶3;長江中下游稻麥輪作水稻秸稈粉碎還田,翻埋10~20厘米,氮肥基追比7∶3;小麥秸稈粉碎還田,翻埋10~20厘米,氮肥基追比6∶4;長江中下游雙季稻秸稈粉碎還田,翻埋20~30厘米,氮肥基追比4∶6。
 
  新型肥料技術采用緩控釋肥料與速效肥料相結合的一次性施肥技術。建議東北春玉米采用緩控釋肥料(90d)30%與尿素70%一次基施;華北冬小麥采用緩控釋肥料(90d)40%與尿素60%一次基施;華北夏玉米采用緩控釋氮肥(60d)40%與尿素60%一次基施;長江中下游冬小麥采用緩控釋肥料(90d)40%與尿素60%一次基施;長江中下游單季稻采用緩控釋肥料(90d)40%與尿素60%一次基施;長江中下游早稻和晚稻均采用緩控釋肥料(90d)50%與尿素50%一次基施。除緩釋肥料外,因地制宜選用水溶性肥料、液體肥料、葉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調理劑等高效新型肥料。
 
  肥料機械深施技術建議東北春玉米施肥點在種子下方13厘米,即土下15~18厘米;華北冬小麥施肥點在種子下方5~7厘米,即土下10厘米;華北夏玉米施肥點在種子下方5~7厘米,即土下10厘米;長江中下游冬小麥條施在秧苗側5厘米,土下10厘米;長江中下游單季稻施肥點在秧苗側5厘米或正下方,即土下12厘米;長江中下游早稻和晚稻施肥點在秧苗側5厘米或正下方,即土下12厘米。條件不具備時,可因地制宜選用化肥深施機械、追肥機械、種肥同播機械等操作。
 
  水肥一體化技術結合高效節水灌溉,推廣滴灌施肥、噴灌施肥等技術,促進水肥一體下地,提高肥料和水資源利用效率。
 
  不同區域因地制宜選擇技術模式
 
  東北地區施肥原則是控氮、減磷、穩鉀,補充鋅、硼、鐵、鉬等微量元素。主要措施為結合深松整地和保護性耕作,加大秸稈還田力度,增施有機肥;適宜區域實行大豆、玉米合理輪作,在大豆、花生等作物推廣根瘤菌;干旱地區玉米推廣高效緩釋肥料和水肥一體化技術。東北春玉米有機肥氮力爭達到20%~30%,可減施化肥氮20%~30%,減施化肥磷35%~50%;氮肥基追比秸稈還田下達到2∶1;提倡施用釋放期90天的緩控釋肥與速效氮肥3∶7,采用播種時結合化肥機械深施技術,進一步減施氮磷10%;拔節前,追施總氮肥量的30%,追肥部位離植株10~15厘米,深8~10厘米。
 
  華北地區施肥原則是減氮、控磷、穩鉀,補充硫、鋅、鐵、錳、硼等中微量元素。主要措施為周期性深耕深松和保護性耕作,實施小麥、玉米秸稈還田,推廣配方肥、增施有機肥,推廣玉米種肥同播,棉花機械追肥,注重小麥水肥耦合,推廣氮肥后移技術;蔬菜、果樹注重有機無機肥配合,有效控制氮磷肥用量;設施農業應用秸稈和調理劑等改良鹽漬化土壤,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使用石灰等調理劑改良酸化土壤,發展果園綠肥。冬小麥有機氮達到20%~30%,可減施化肥氮20%~30%,減施化肥磷35%~50%;玉米秸稈粉碎還田,深耕深旋、精細整地,氮肥基追比7∶3;提倡施用釋放期90天的緩控釋肥與速效氮肥4∶6;播種采用化肥機械化深施或種上肥下分層施肥,可進一步減施氮磷10%;夏玉米輕施苗肥、重施大喇叭口肥,秸稈還田下種肥同播苗期施用氮肥總量的70%和全部磷、鉀、鋅肥,穗肥于大喇叭口期開溝追施總氮量的30%,以促穗大粒多粒飽,提高葉片光合能力,延長穗葉功能期,增加粒重。有機氮力爭達到20%~30%,可減施化肥氮20%~30%,減施化肥磷35%~50%;秸稈還田氮肥基追比達到7∶3;提倡施用釋放期90天的緩控釋肥與速效氮肥6∶4。
 
  長江中下游地區施肥原則是減氮、控磷、穩鉀,配合施用硫、鋅、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措施為推廣秸稈還田技術,推廣配方肥、增施有機肥,恢復發展冬閑田綠肥,推廣果茶園綠肥;利用鈣鎂磷肥、石灰、硅鈣等堿性調理劑改良酸化土壤,高效經濟園藝作物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冬小麥有機氮力爭達到20%~30%,可減施化肥氮20%~30%,減施化肥磷35%~50%;氮肥基追比秸稈還田下達到7∶3;提倡施用釋放期90天的緩控釋肥與速效氮肥4∶6;播種時結合化肥機械深施,可進一步減施氮磷10%;單季稻有機氮力爭達到20%~30%,可減施化肥氮20%~30%,減施化肥磷35%~50%;氮肥基追比秸稈還田下達到7:3;提倡施用釋放期90天的緩控釋肥與速效氮肥4∶6,插秧時結合化肥機械深施,可進一步減施氮磷10%;雙季稻有機氮力爭達到20%~30%,可減施化肥氮20%~30%,減施化肥磷35%~50%;氮肥基追比秸稈還田下達到6:4;提倡施用釋放期90天的緩控釋肥與速效氮肥5∶5;插秧時結合化肥機械深施,可進一步減施氮磷10%。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周衛
農民日報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欄目導航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B2B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