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用戶名
密 碼
農資網
 文 章 閱 讀
 
信 息 檢 索
 
認證的國際互認與認可制度

更新時間:2003-11-16 14:51:54  文章來源:中國農資網 瀏覽次數:11014
認證的相互承認是當前全球關注的問題

本世紀初出現的由第三方權威機構對質量作出科學評價的認證制度,在近二、三十年幾乎已被所有的主要國家采用。這種評價制度之所以具有生命力,是因為由獨立的技術權威機構按嚴格的程序作出的評價結論,具有無可爭辯的可信任性。對采購商,利用這種評價結果帶來的方便、效能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還可節省費用,降低成本。對供應商,認證大大有利于提高信譽、開拓與占領市場,同時也免除眾多采購商的分別審核。正因為供應商(第一方)采購商(第二方)的認同,質量認證才成為促進貿易的重要手段。認證制度得以廣泛推行的另一個因素,是認證為法律部門在推動法規實施時提供了經濟、有效的幫助。從而取得了政府對認證的依賴。如在政府采購和依法對涉及健康、安全、環境的產品進行強制性管理時,行政部門可直接利用認證結果,這顯然大大增加了認證的權威性。

   事物的發展總是一分為二。當貿易關系越過國界以后,由于各國認證制度不同造成的差異,使認證制度應有的優點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為打進各國市場,供應商需要反復申請多國的認證,其人力物力的消耗及費用的增加是可想而知的。同時,某些國家可利用認證制造貿易中的非關稅壁壘,限制其他國家的商品或服務進入,特別是發達國家有可能據此對發展中國家采取歧視政策。因此,實現認證的相互承認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發展中國家對此呼聲更高。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關貿總協定(GATT)都意識到認證的國際互認對促進經濟發展和消除貿易中的技術壁壘的重要性。因此,在確定認證的良好行為規范和建立互認關系這個問題上,GATT和ISO是有共識并且是充分合作的。國際標準化組織為積極推進各國認證制度的規范化,并在此基礎上尋求實現國際互認的途徑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近兩年,在建立國際互認制度方面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特別是在歐洲,由于建立統一市場的需要,解決互認問題已有所突破,這使人們增強了實現全球范圍互認的信心。實現認證的國際互認需具備的基本條件:國與國之間能否實現認證的相互承認,實際上會涉及政治的、經濟的和技術的三個方面的因素,其中,政治因素、經濟政策將起著首要的作用。這里假定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問題已經解決,只從技術的角度探討建立全球性認證互認體系的可行性。

   顯然,認證的相互承認是建立在各國認證實施的同一性基礎上的,因此要求: 

──各國認證所依據的技術標準一致;

──各國認證實施的程序、規范所依據的準則一致; 

──各國實施認證的審核員水平在同一水準上,其資格可以相互承認; 

──各國認證實驗室的能力可以相互承認,包括采用的檢驗方法一致,實驗室管理滿足相應的國際準則,計量儀器的量值可以溯源(或傳遞)等等。

   為了創造國際互認的基本條件,國際標準化組織于1985年成立了一個專門機構,即合格評定委員會(ISO/CASCO),研究制定指導認證制度建設的各類標準和指南。 事實上,ISO/CASCO的前身是1970年成立的認證委員會ISO/CERTICO),在產品質量認證領域已開展了多年的活動。經ISO理事會批準,O/CASCO的主要任務是:

   1.研究關于產品、過程、服務和質量體系符合適用標準或其他技術規范的評定方法;    2.制定有關產品、過程和服務、質量體系認證以及檢驗和審核工作的國際指南;制定有關檢驗機構、審核機構和認證機構的評審和認可的國際指南;
   3.促進各國和區域合格評定制度間的相互承認和認可,并在檢驗、審核、認證、評定和有關工作中,促進采用適用的國際標準。 目前,由ISO/IEC公布的涉及這個領域的指南已有19個。

   ISO/CASCO的活動,受到大多數國家的關注,ISO/CASCO的參加成員(P成員)有54個國家,觀察成員(O成員)有17個國家。中國也是CASCO 活動的積極參加國。國家技術監督局每年都派代表代表中國參加CASCO會議。 QSAR是實現認證的國際互認的有效途徑。

   QSAR的由來粗略看來,似乎有了認證機構必須遵循的國際指南,各國 認證機構就可在此基礎上建立互認的關系,但實際上遠非如此簡單。由于多數國家都存在著眾多的認證機構,個別認證機構之間的互認解決不了國與國之間的互認問題,而所有認證機構均實現互認又不可能。為解決這個矛盾,推進國際互認,ISO理事會應發展中國家的要求,于1992年通過了28號決議,要求CASCR提交一份有關如何促進與取得合格評定活動相互承認的報告。1993年5月,CASCO在召開國際研討會后向ISO理事會提交了一份報告,要求建立國際承認體系,并對此體系的特點作了說明。ISO理事會根據該報告通過了1993年23號決議,批準建立這一國際承認體系的原則,并為建立該體系成立了“質量體系評定和承認特別委員會”(QSAR)在1993年11月召開的第一次會議后提出了組建國際承認體系的方案。其原則得到了國際認可論壇(IAF)以及其他方面的廣泛支持,其最終報告有待于ISO和IEC在1994年9月初召開的理事會的批準。 ISO/IEC QSAR特別委員會提出的基本思路 
──國際承認體系(QSAR)開始階段將注意力放在質量體系評定方面,即先從體系認證結果的互認開始。將來要擴大到認證的各個方面,包括產品認證、實驗室認可和環境評定等。 ──QSAR要提出并確定一種對認證能力進行承認的體系,同時要確保認證機構的公正性。 ──QSAR本部機構要精練、有效,避免官僚主義與文牘主義。 
──QSAR必須向所有貿易區的質量評定機構開放。 
──QSAR要盡力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質量體系評定機構的能力。

  ISO/IEC QSAR的宗旨是實現國際互認。所謂國際互認,即一個供應商的質量體系只要獲得一個屬于ISO/IEC QSAR系統中的某一個體系認證機構 認證,則QSAR體系中何等何國家的各方都要承認這個認證的有效性。為了便于識別,這類認證證書將帶有ISO/IEC QSAR標志。 QSAR系統的結構 *同行評審(證明符合認可機構準則) *認可機構對認證機構評審(證明符合體系認證機構準則)由該結構圖可以看出,實現國際互認的關鍵在于:
  1.參加QSAR體系的各國應該有一個遵循國際指南有效運行的認可機構,由該認可機構對本國的質量體系認證機構進行資格評定。 
   2.參加QSAR體系的各國認可機構都必須通過同行的相互評議,其準則已經初步擬定(ISO/CASCO 226導則) 中國的認證機構認可制度我國推行認證制度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推動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產品量,一方面是幫助企業有效地參與國際競爭。因此,實現認證結果的國際認,提高我國認證證書的有效性是我國認證制度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負有依法統一管理我國質量認證工作職責的國家技術監督局,密切注意國際上認證制度的發展動向,參照國外成功的經驗,對建立中國認證機構的認可制度進行全面的規劃,并正在努力實施之中。認證機構認可制度的完善是實現國際互認的關鍵所在。

    我國認證機構認可制度的要點是:
  1.認證機構必須經過認可和正式授權。認可和授權是我國法律法規的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認證管理條例》都明確規定認證機構必須得到國務院質量監督主管部門或標準化主管部門的認可和授權。同時,認證機構經過認可和授權也是實現國際互認的必由之路,這從上面介紹的QSAR體系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
  2.認可的范圍包括四個方面:質量體系認證機構、產品認證機構、實驗室以及質量體系審核員和實驗室評審員。實施認可的規范性文件均與國際相應的指南一致。認可條件中對認證機構的獨立法人地位和第三方公正性等有嚴格的要,不允許行政部門對認證機構業務的干預。 
  3.認可機構受政府主管部門授權,獨立地對認證機構開展評審活動和作出認可評定結論。認可委員會的委員有廣泛的代表性,包括經濟綜合部門、各工業企業、流通部門、使用部門、標準化和質量管理組織以及知名的專家學者。在認可委員會內,任何一個方面都不占支配地位。
  4.認可機構的工作受符合國際指南的本機構質量手冊的控制。對申請認可的機構,由委員會組織評審小組按規定程序及有關指南進行評審。認可決議由全體委員會議表決通過。質量手冊保證了認可評審過程的科學性和程序化,委員會的民主決議保證了認可結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所有這些,為我國參加QSAR體系時迎接國際同行評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我國認可機構的建立正在積極推進之中。中國質量體系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CR)已于1994年4月成立并已有效地運轉,受理了一批質量體系認證機構的申請。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CNACL)也已于1994年10月成立。在籌備階段的試運轉中,已受理了40個實驗室的認可申請,其中包括一個香港地區的實驗室。中國認證人員國家注冊委員會的籌備工作已經完成,中國產品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的籌備工作正在進行,這兩個委員會預計1994年底可陸續成立。我國認可機構的開始運轉已在國際上引起極大的反響,如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巴西等國的認可機構已正式提出與我們建立雙邊合作關系。我國的認可機構一方面主動與各國認可機構加強聯系,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認可論壇(IAF)、國際實驗室認可大會(ILAC)等活動,積極支持國際承認制度QSAR的建立。只要我們沿 著這個方向不懈努力,只要各部門大力協同,以國家的全局利益為重,質量認證事業必將為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幫助企業取得在國際競爭中的平等地位發揮更大的作用。

 
* 本信息僅供用戶參考 *
編輯:小何 歡迎投稿!
討論:我有不同看法打印本頁
 相 關 文 章   
暫時沒有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欄目導航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B2B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