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用戶名
密 碼
農資網
 文 章 閱 讀
 
信 息 檢 索
 
期證投資組合試水跨市場套利

更新時間:2003-9-9 0:19:24  文章來源:中國農資網 瀏覽次數:5264
 
  日前,一些著名經濟學家在多次投資論壇會議上呼吁國家可以考慮允許部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期貨市場。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加期貨市場資金供給,擴大機構投資者比例,激活國內商品期貨市場,而且有利于分散證券市場的風險,提高收益。國外實踐也已經證明,包括證券和期貨投資的混合型基金常年業績往往好于專業型的證券基金或期貨基金。

  混合型投資基金由于國內法規的限制,短時間內難以面市。然而,金融實踐的步伐決不會因為法規的存在而止步。近期,深圳中期推出的期證投資組合計劃就是一種較好的跨越股票、債券、期貨的品種,它的運作模式還不能稱作為基金,它只是深圳中期和另一關聯企業恒遠證券聯合為投資者推出的“證券+期貨綜合投資平臺”。無論如何,它的投資效果已與投資于證券和期貨的混合型基金類似。

  深圳中期的有關負責人介紹,該投資計劃涵蓋低風險的國債企業債回購和期現套利、中等風險的股票二級市場投資和跨期套利、高風險的期貨投資。低風險的套餐服務面向尋求穩定回報的投資人。其投資組合的具體操作是:有1億元資金的投資組合,其中90%投資于國債回購,從而保證2%的年基本收益率;10%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套利,買進的合約到交割期時,通過將上述國債投資進行逆回購,套回資金用于買進現貨進行交割,實現套利收益。這種投資方法幾乎沒有什么風險。

  國債、企業債收益是穩定的,期現套利又可分為多方和空方套利。當期貨價格高于倉單注冊成本時,空頭可以將吸引符合交割標準的現貨流入期市注冊成倉單,獲取較為穩定的套利盈利;或當期貨價格低于現貨價格時,多頭期現套利資金入市承接倉單,然后將期市注冊倉單注銷而銷往現貨市場獲得盈利差價。這里存在的最大風險為交割風險,一旦交割庫容量有限,就有可能導致被迫平倉而虧損。

  因此,投資的關鍵是及早把握期貨市場的走勢。此外還存在增值稅盈虧風險,可以用以下例子說明,若目前天膠的現貨購買價格為13000元/噸,再拋往期貨價格為13500元的遠期合約,屆時若現貨價格為14000元,那么因為要交增值稅的原因,期現套利的收益將減少。當然也可能存在現貨價格低于13000元的情況,此時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相抵扣,投資者將變相獲得抵扣收益。

  中等風險的期證投資組合主要包括跨期套利、股票二級市場投資。跨期套利并不是套利,它實際上是價差交易(spread),即利用不同期貨合約之間價差的變化來獲利,又可以分為市場內價差交易、市場間價差交易、商品間價差交易。目前在國內市場中運用最成熟的是市場內價差交易,它是指在同一市場內,同時買進與賣出數量相同、標的相同、到期日不同的期貨合約。

  如當遠期合約大大高于近期價格的合理價差時,就可以考慮買進近期合約,同時賣出遠期合約,期待價差縮小以后雙向平倉獲利。但這種價差交易由于不涉及到現貨頭寸,因此若預測的方向出現問題,即價差擴大,還將存在較大風險。

  因此,該投資組合主要運用的是實盤跨期套利,即先入市承接倉單,后拋售遠期交割,這樣風險就大大減少。此時主要存在的風險將變為交割風險、政策風險和因最后交割日現貨價格變動引發的增值稅盈虧風險。交割風險和增值稅盈虧風險前面已敘述,政策風險是指若投資者拋售的遠期合約出現異常情況,交易所有可能實施強制平倉,這樣將面臨貨無法拋出,跨期套利無法實現的局面。

  高風險的期證投資組合則主要是期貨投資,它可以投資的方式很多,包括多頭或空頭投機等。此種投資風險大,關鍵是設計出合理的盈虧止損點和盈利目標。所謂設置跟蹤止損,是指開倉后所持頭寸不管一開始是盈利還是虧損,只要向虧損方向波動一定止損幅度就即刻平倉,否則一直持有至不得不平倉時。也就是隨著所持頭寸浮動盈利的提高,止損點也相應發生變化。此外還必須讓盈利目標遠大于止損幅度。

  以上所述的低中高期證投資組合并沒有固定模式,投資者可以根據選擇的投資品種組合成可涵蓋低中高風險產品的更個性化的投資組合,并采用諸如前段時間流行的“恒定比例投資組合保險策略”來進行資金保本的操作。當然,由于該投資組合限于法規,畢竟只能進行分賬投資,即投資人在期貨和證券進行跨市場投資。根據現有法規,無法統一證券與期貨的保證金帳戶,兩個帳戶之間資金的劃轉依然要通過銀行,投資效率受很大影響,與真正的期證混合型基金投資還有差距。因此,業界呼吁管理層能盡快松綁基金投資期貨,開展相關的試點,如允許現有封閉式或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的5%投資于國內期貨市場進行套利。

   
 
* 本信息僅供用戶參考 *
編輯:小何 歡迎投稿!
討論:我有不同看法打印本頁
 相 關 文 章   
暫時沒有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欄目導航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B2B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